以理解的心态听,从他的角度思考(1 / 1)

加入书签

以理解的心态听,从他的角度思考

在人际交往中,善解人意的人总会受到大多数人的欢迎,因为善解人意的人能够设身处地地为别人考虑,体谅别人。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这样的做事方法会让有困难的人感觉到友爱和温暖,所以人们喜欢和这种性格的人交往。

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听别人说话、为别人考虑还需要有一颗和善友爱的心。

有一户人家,父母因为工作的原因需要在城里租一套房子。这对父母带着孩子在城里找了一天,也没有找到一处满意的房子。

当他们十分疲倦的时候,看见一处小区的窗户上贴着出租的标志,于是这对父母带着孩子敲开了主人的房门。

开门的是一个老者,他打量了一下这三个人,然后问:“你们要找谁?”

孩子的父亲说:“我们看见您贴出来的出租标志,想看看您的房子。”

老者摇着头说:“对不起,我不喜欢把房子租给有小孩的家庭。”

这对父母听见老者这样说十分失望。他们带着孩子离开了。刚走出这个小区的大门,孩子忽然说:“爸爸妈妈你们等着我。”说完,他就朝小区里面跑去。

孩子来到老者的门前,又一次敲开了门。他对这个老者说:“爷爷,您能把房子租给我吗?我没有孩子,只有父母。他们不会弄乱您的屋子的。”

老者看着这个孩子,忽然意识到他刚才的话伤害了孩子。这样的话,让孩子觉得他是一个被厌弃的人。老者看着这个懂事的孩子,决定将房子租给这个家庭。

老者听到孩子的话,及时和孩子做了一个位置的互换。假设自己是孩子,听到这样一番话后会怎么想呢?这样,老者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自然就放下了自己的偏见。

人们在交流中,总是希望自己所讲的内容能够得到别人的理解。比如有两个好朋友,一个受了委屈找另一个倾诉,一方将自己的痛苦说出来,听的这一方总是点头说:“我知道,我都明白。”这会让感到委屈的朋友不再难过,因为他的委屈朋友理解,这样的理解在一定意义上是替朋友分担了一部分的心理负担。如果听话的这个人没有站在朋友的立场上听,当朋友说出自己委屈的时候没有反应,这样做很可能会让两个人的友谊破裂。

有一个篮球教练带领着他的球队在职业运动场上获得了很多次冠军,记者采访他取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这个教练总是说:“我最不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对我的队员大声地呵斥。比如因为疏忽弄丢了一个球或者在训练的时候精神状态不佳,我都不会对他们大声说出我的不满。”

在球员的眼里,他们的教练是一个非常和善的人,因为无论发生什么情况,第一个原谅他们、听他们解释原因的都是教练。

很多时候,有些错误是根本不该犯的,如某个球员走神。在这个犯错的球员做出解释的时候,教练总是很耐心地将他的解释听完,然后告诉这个球员:“我明白你面对的是怎样的压力。”这样的沟通方式让球员心里充满深深的感激,在每一次关键比赛的时候,他们总会尽全力来完成比赛。

这个教练说:“在队员和我争吵的时候,我也不会和他们争吵,我总是听他们把自己的牢骚发泄出来,因为我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说,知道他们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压力。”

这个教练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就是因为他懂得站在球队队员的立场上听他们诉说,能够设身处地的跟球员做角色的转换。

要理解人,听懂人,与人和谐相处,其实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知道在听人说话的时候设身处地地为别人考虑,有深刻的体会自然就能理解他人。这样一来,和谐相处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