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心理偏好,迅速拉近距离(1 / 1)

加入书签

抓住心理偏好,迅速拉近距离

生活中,我们求人办事或是欲与对方达成某种合作、谈成一笔生意,单单陈述“事”的内容,未必能够得到满意的答复。所以,必要时我们不妨“耍点心眼”,从对方的某一“偏好”入手,这种心理攻势一定会令你受益匪浅。

但事实上,要掌握这种说话“计巧”也绝非易事,它需要我们把握两个要点:第一,说话之前要观察准确,确保做到投其所好;第二,以“不经意”的方式“随口”说出来,让对方不会产生被刻意讨好的感觉。

大家不妨一同去看看凯文先生是怎样做的。

伦敦一家糕点公司的总经理凯文先生,希望能将自己公司生产的糕点卖给一家星级宾馆。两年来,他一直在打这个主意,他几乎每个周末都去拜访该宾馆的老总。例如,凯文先生如果知道那位老总去参加某一聚会,为了创造个见面的机会,他一定会尾随而去。最后,他甚至在该宾馆包下了一所房间,只为获得生意,可是他的心思都白费了。

凯文先生说:“后来,我详读了不少人际关系方面的书籍,这时才知道我的策略不对——我应该换个思路吗,想办法查清他的兴趣所在,找出他感兴趣的话题。”

凯文先生发现,这位老总是英国旅游协会会员,他不但是会员,而且由于热心推进该团体的业务,后又被推选为旅游协会的名誉会长。无论协会举行什么会议,不管开会地点在哪,他都会不辞劳苦,乘飞机飞越高山、横跨大洋,前去参加。

至此,凯文先生已有了主意。第二天见到该老总时,他慢慢谈起了自己的旅游心得,果然取得了极好的反应——那位老总向凯文先生讲述了自己在世界各地的所见所闻,并逐渐延伸到旅游协会的一些情况。他谈到这些时神采飞扬,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旅游是他的兴趣所在,也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最后,在凯文先生与他分手时,该老总甚至还邀请凯文先生加入他们的团体。

从始至终,凯文先生都没有提到生意上的事情,但仅在两天后,那家宾馆的采购部经理,便打电话请凯文先生将糕点价目和样品送过去。结果可想而知,凯文先生终于将自己的糕点卖给了那家宾馆,而且还制订了长期合作的协议。

对此,凯文先生自己也颇为惊讶,他说:“我在他身上花了两年时间,一直想要与他合作,但始终未能如愿。如果不是煞费苦心地找出他的兴趣所在,真不知道还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呢!”

为什么那位一改常态,突然接受了凯文先生?试想,如果凯文先生一见面就直奔主题,大谈生意经,结果又会怎样?凯文先生成功的“诀”窍,就在于他了解谈判对象。他从对方的兴趣入手,使对方的话多了起来,并将他视为知己。如此一来,这笔生意自然也就手拿把攥了。

可以说,促成这笔生意的关键,就在于“曲意逢迎”。凯文先生喜欢旅游吗?未必!他来此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谈生意。但他并没有显露自己的真实意图,而是“曲意”去迎合对方的兴趣,终于为自己赢得了一位朋友和大客户。

人是群居性动物,没有人不希望自己被人了解、被人认可、被人尊重,没有人可以只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不与任何人进行交流,因为只有在群体中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故事或想法,人才能找到归属感。与人交谈时,倘若希望对方喜欢你或是接受你的某种要求,不妨用心找出他的兴趣所在,挑选他感兴趣的话题作为谈话的开始,这样,沟通的效果一定会更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