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己要有一个准确的把握(1 / 1)

加入书签

对自己要有一个准确的把握

对于“自知”这个词,朋友们都不陌生,就是人对自己的了解。人常说“贵在有自知之明”,一个“贵”字,足以见得自知是何其不易;又一个“明”字,更可见自知是多么有智慧。其实,咱们多数人都是不自知的,这就像“目不见睫”人眼可以看到百尺以外的东西,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又或可以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事实上,在这里我们没有必要给自己太多的粉饰,人不自知,归根结底还是自我意识太重、主观性太强。是的,我们都认为自己不错,也喜欢听别人夸赞自己,而对于自己的缺陷,我们会本能地去掩饰,对于别人的批评,我们会本能地去排斥。于是久而久之,我们的眼睛蒙了尘,便会越发地看不清自己。

不自知最常见的行为表现便是自恋,就像我们之中的一些人,总是觉得自己万般皆好,真是怎么看怎么顺眼,亦如唐人郑谷所说的那样“举世何人肯自知,须逢精鉴定妍媸。若教嫫母临明镜,也道不劳红粉施。”嫫母是黄帝的妻子,贤良淑德,但其相貌确实不敢恭维,郑谷以此为喻,倒是将世人的自恋姿态描绘得淋漓尽致。在西游记中也有这样一段,猪八戒曾自言道“今日赴佳期去,对着月色,照着水影,是一表好人物。”这样看来,猪八戒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对着月色,照着水影”,一片朦胧,若不细看,他倒也是“一表好人物”。不过,这若是换在光天化日之下,对着水棱明镜,想必他也是知道自惭形秽的吧。

倒是生活中有些人物,或许比猪八戒还不如,他们什么样呢自以为是、自以为明、自骄自满听到些许夸赞,便以为自己完美无缺;有了些许成绩,便以为自己无所不能;有点声名地位,便开始目中无人不可否认,我们之中的确有这样的人存在,而且绝不是少数,不管你现在是否到了这种地步,至少,我们应该在心里给自己拉响一个警钟,别让自己掉入“不自知”的陷阱之中。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寓言,很有启示意义,我们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说是有一只山羊突然来到栅栏外,它很想吃园内的白菜,可缝隙太小,它根本无法进入。这时,它不经意间瞥见了自己的影子,在阳光的斜射下,它的影子显得很长、很长

“原来我竟如此高大,何必非要吃这白菜呢我可以去吃树上的果子。”

小山羊奔向远方的一片果园,尚未到达目的地,日已近午,阳光照在它头上,它的影子缩成了很小的一团。

“唉,我这么矮小,看来是没法吃到果子了,不如回去吃白菜吧。”但片刻之后,它又转悲为喜“我现在这么苗条,钻进栅栏肯定不成问题”

待回到栅栏外时,日已偏西,小山羊的影子再度被拉长。

“我为什么要回来我不比长颈鹿矮,吃树上的果子毫不费力”

就这样,小山羊往返于果园栅栏之间,直至天黑仍然饿着肚子

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真的就和这只小山羊一样,我们的意识总是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因而失去了对于自己的准确判断,于是,心中的那个“我”会诱使我们做出很多错误的举动。如果我们真心希望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公正的了解,那么就必须换一个角度,跳出“自我”的怪圈。

一个人,只有客观地看待自己,才能对事物做出准确的判断。反之,若是脱离基本事实,过高或过低地评估自己,为自己确立一个不合实际的定位,就只能重复着错误的选择,到头来自食苦果。

也可以这样说,我们的心中都有一杆秤,若是称轻了自己,那就很容易自卑;若是称重了自己,那就难免要自负,唯有称得恰如其分,我们才能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斤两,才能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

我们必须做到自知,要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知道自己的优缺点,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又应该走什么样的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准自己的社会定位而不至于迷茫。否则,纵然我们本身是块宝物,只要放错了地方,那也与废物无异。

美国大文学家马克吐温就曾犯过这种错误。他年轻时和我们之中的很多人一样,每日做着发财梦,一心想在资本投资上捞一笔。但事实上,这个人有文学头脑却无经济头脑,于是,输得一塌糊涂。一直到了58岁那年,穷困潦倒的马克吐温才认清自己,开始一心致力于写作。然后你猜怎么样他仅仅用了3年的时间便还清了所有债务,最终成为举世闻名的大文豪。

一个人无论才能有多大,如果认不清自己,找不到适合自己发挥的场所,那就注定与成功无缘。

如今,站在纷扰复杂的世界上,前途茫茫,有时我们难免内心惶惶,对于生活抛给我们的选择题,我们若想选定一个正确答案,首先必须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知,及时纠正自己偏离的目标和行动步骤,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少走弯路。

认清我们自己,这是必不可少的心灵练习,只有当我们对自己有了一个准确的把握,我们才能够释放出最大的能量,或者说,我们才能进一步接近成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