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命中的羁绊,还是乐观一点好(1 / 1)

加入书签

对生命中的羁绊,还是乐观一点好

有时觉得人真的是一种很有趣的生物,同样是一双眼睛,有人看到的是刺骨的严寒,有人看到的是傲然的梅花,因而有了不同的心境。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看待这世间的一切奉劝大家,对生命中的一切,还是乐观一点为好。

当然,我们不能每天都遇到好事,只是一旦那些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发生了,很多朋友都会背上消极的负累,觉得自己是天下最倒霉的人,其实,事情往往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常言说得好“风水轮流转。”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永远幸运,当然也没有人会永远倒霉。再者说,人生路上若是没有磕磕绊绊,那就不叫人生。就像我们小时候不摔几个跟头就学不会走路一样,人这辈子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经历这些历练。只不过很多朋友看不透,一遇到不如意的事就让自己往牛角尖里钻,觉得上天就是在捉弄自己,因而骂天骂地骂社会,却从不知检视一下自己。当然,我们也看到,有些朋友在相同的境遇下,却屡屡能够柳暗花明,最终越过挫折收获希望。造成这种反差的原因很简单,后者总是微笑着迎接自己生命的每一天,不管未来会发生什么,不管人生的这条路是通达还是曲折,他们都会一步一步地走下去,因为他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得到他们渴望的美好生活。

生活就是这样,你看到它的好,它就给你它的好;你只盯着它的坏,它就让你觉得更坏。面对生活,人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激情,面对人生,我们都应该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就算眼前的一些事令我们迷茫了,也要学会透过迷雾看希望。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充满未知的旅行,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站会发生什么事情。但不管发生什么,我们都要活着不是那么,快乐地活着是一天,不快乐地活着也是一天,我们又为什么不能弃后者而取前者呢

我们强调过,悲欢离合都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历练,这本身就是上苍送给我们的最好的人生礼物。我们应该诚心地去接受它,无论遇喜、遇悲,就把它当成是对于心灵的一种洗礼,告诉自己,这会让我们的心越发成熟起来。当我们能以乐观的态度去对待人生中那些看似悲观的事情时,当我们能用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每一天的生活时,那么怎么看我们的人生都是幸福并成功的。

事实上,朋友们或许还没有认识到,经营人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多往好处看。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讲的就是这个理,大家一起来感悟一下吧。

故事说古时有两个秀才一起进京赶考,路上二人遇到一支出殡的队伍。他们看到一口黑乎乎的棺材,其中一个秀才心里立即“咯噔”一下,凉了半截,心想完了,真触霉头,赶考的日子居然碰到这个倒霉的东西。于是,心情一落千丈,走进考场,那个“黑乎乎的棺材”一直挥之不去,结果,文思枯竭,名落孙山。

另一个秀才也同时看到了那口棺材,一开始他心里也“咯噔”了一下,但转念一想棺材,棺材,噢那不就是有“官”又有“财”吗好,好兆头,看来今天我要红运当头了,一定高中。于是他心里十分兴奋,情绪高涨,走进考场,文思如泉涌,果然一举高中。

回到家里,两人都对家人说那“棺材”真的好灵。

朋友们说,棺材真的有那么“灵”吗当然不是,事实上是他们的心“显灵”了第一个秀才之所以名落孙山,是因为他在考场上发挥不好,而发挥不好的根本原因就是“心”乱了,因为他感到棺材令他“触霉头”。另一个秀才之所以金榜题名,是因为他考场上发挥超常,而发挥超常的根本原因是他的“心”安了,因为他觉得棺材是他的“好兆头”。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事情并不少见。譬如,有些人会因为失败而跳楼,有些人则会因为战胜失败而重新成就一番更大的事业;有些人会因为对手强大而心生畏惧,有些人则会因为敢于挑战巨人而使自己快速地成为巨人人生就是这样,只要你的思维变了,眼前的世界就会跟着发生变化,所以朋友们,万事都往好处想有一点毫无疑问,你我都不希望自己的人生在悲观失落中度过,但如果我们的脑子中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愤愤不平、装满了面对人生的消极情绪,试问何处又能盛装快乐呢其实,只要我们的心放宽一点就会发现,每个人的生活都差不多,每个人都在为生计而奔波,每个人都要为一日三餐的质量而努力,当然,也都要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那么,别人看得开,我们为什么就看不开呢事实上,也正是因为我们看不开,所以别人在困难之中往往能看到契机,而我们就只能看到危机。

我们的人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们不能让自己的心在悲观消沉中度过,那样即便到了寿终之时,我们及我们身边的人依旧体会不到真正的快乐。生活本身就带着它的两面性,我们应该学着去漠视它的苦,去体会它的乐。

我们所期望的每一件事情都绝非不可或缺

已经年纪不小,成为职业经理人的美梦没有实现,理想中的精致生活也没能拥有,你感到失望了,你焦虑了,待人接物无精打采,做起事来心不在焉此时你要注意了,偶尔的失望可以理解,但不能让失望的情绪控制了你。

失望情绪就像讨厌的感冒一样,连续不断时,就会带来较为严重的后果。它会导致长期的悲观情绪以及一些由精神压抑引起的疾病,如溃疡、关节炎、头疼、背痛等。

长期对生活失望的人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妄自尊大型。这个类型的人指望得到特殊待遇。希望自己的房子比别人的都大,希望在饭店里吃最好的酒菜,希望别人享有的他也通通享有。这种类型的人必须认识到他的要求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是不合情理的。

与第一类人截然不同的是饱受创伤型。这个类型的人由于早年受过严重创伤而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为了避免更大的失望,就期待着发生最坏的情况,以此来作为防备。于是,他觉得自己会第一个被解雇,办事会被骗对于这类人,恶劣的情绪比他所面临的实际困难更为可怕,因为这类人总是感到幻灭,因而对生活总是抱着玩世不恭的态度。

而第三种是苛求自己型。这种人想讨好每个人。比如他去参加一个晚会时想着“我怎样才能赢得晚会上所有人的好感呢”他时时刻刻揣测着别人对他的要求,结果,反而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自己需要什么了。他总是失望,因为他不能满足每个人的要求。

生活的每个时期都有特定的内容,所以也就有不同的失望。儿童简直可以对任何一件事情感到沮丧,因为他对现实的认识太天真、太不充分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现实的认识丰富起来了,我们的情绪也不再像儿童时那样变化无常了。然而,进入三十几岁时,我们才第一次看到,我们过去曾向往过的那么多的目标是不可能都实现的,时间和机遇限制了可能性。我们的失望一般是围绕着事业上停滞不前之类的问题,或者,觉得自己已到了中年却还没能得到原先所冀望的舒适与安定,仍在为基本的生计而奔波忙碌。

在晚年,老人们似乎对两件事情感到失望一个是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另一个是因为想到自己再也不能希望什么了。

我们必须承认,任何主观的空想都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应该使我们的愿望灵活一些,这样,当遇到了难遂人愿的情况时,我们就有思想准备放弃原来的想法。我们要看到,没有一个愿望是绝对神圣、不可更改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去看戏,希望能见到一个你十分喜欢的演员。可是,就在开演之前,主持人宣布说那位明星演员病了,由另一位演员出场。假如你死死坚持原来的愿望,你就会为演员的变动而嗟然叹气并愤愤不平地走出剧场。而如果你的愿望是灵活的,你则可能会挺喜欢这场演出,甚至会对新演员的演技品评一番。

我们还需要在自己的愿望当中多做些有根有据的估计,少点主观的臆想。

很简单,我们应追求与自己的能力大小相当的目标。如果我们对外语并不在行,却期望当上法文小说译作家,那就是异想天开。

那么,怎样才能从一场深深的失望中恢复过来呢

首先你要承认你受到的创伤和打击,不要掩饰它。然后,你可以难过一段时间以作宣泄。

接着,我们需要对所受的损失做一定分析。这最难,它要求我们领悟到我们所期望的每一件事情都并非绝对不可缺少。

令人失望的事可以成为一次总结经验的机会,因为它用事实给我们上了一课,使我们清醒过来,正视生活的现实。它提醒我们重新考察自己的愿望,以便使之更加切合实际。

失望是谁都会有的情绪,因为世事毕竟不能尽如人意,不过在失望面前你不应气馁,而是应该把失望化做动力,继续为了自己的目标拼搏下去。

毫无疑问,世界上并不存在万事如意的幸运儿,更多的人体会到的是命运多舛的磨难。那些成功者,我们只看到了他们成功后的光环,却鲜有人知道他们历经的艰险,他们亦是在一次次的失败中站起来,在一次次的失望中重拾信心,百折不挠,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一个成年人必须学会克服失望的情绪,必须禁得起挫折与打击,才有可能为自己和家人铸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