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宽心,别在焦虑中走向毁灭(1 / 1)

加入书签

放宽心,别在焦虑中走向毁灭

有人说这个世界很压抑,其实是人心太焦虑。所以我们遗憾地看到,虽然今时今日的娱乐方式应有尽有,然而焦虑症患者却在不断增多;物质条件日益改善,然而轻生者却屡屡出现。这些,归根结底源于人的心理问题。也就是说,目前,人们的心灵很混乱,因为混乱所以焦虑。

平心而论,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的压力,谁都会遇到烦心之事,不过,那些心胸豁达的人挺一挺也便过去了,而那些心事过重的人却徘徊在自己的情绪中,无论如何也想不开。或许这些人每天都在想的是“我”“我想”“我要”“我爱”,那么他就活得很狭隘,承担不起该承担的责任,走不出焦虑的世界。其实不管是谁,都是爱自己的,这一点无可厚非。那些内心焦虑,甚至想自杀的人无非是因为觉得自己受到了某些难以忍受的伤害,那么,是不是真的难以忍受呢我们不妨看看下面这则故事

一位诗人爱上了一个美丽的女子,而那个女子却无情地拒绝了他的示爱。诗人的家人非常担忧,怕他会自杀,都试着说服他。但他们越是这样,他就越认为自己应该自杀。他的家人不知道该怎么办,就把他的门锁起来,但他开始用头去撞门,他们非常害怕。

突然间,他们想到了诗人的朋友,一位颇有声望的哲学家,于是他们就叫来哲学家,看能不能劝住发疯的诗人。

哲学家来时,诗人正用头撞门,看样子他真的很伤心。

哲学家告诉他“你为什么要把这出戏演得这么大如果你想自杀,你就自杀,为什么要制造出这么大的噪声只用头撞门你是不会死的。所以,你跟我来,我们可以爬上楼去,从十几层跃下,何其痛快为什么在这里搞得大家心神不宁”

诗人不再用头撞门,他感到困惑堂堂一个哲学家,又是名人,居然劝人跳楼

哲学家继续说“把门打开,不要再引来一大堆的观众,为什么要这么演戏,你只要跟我来,我们上楼,保证你很快会消失。”

诗人将门打开,一脸困惑地看着哲学家。于是哲学家拉住他的手,带他上楼。

诗人往楼上走,变得越来越害怕。

他们到了楼顶,诗人突然变得很生气“你是我的朋友还是我的敌人你好像想要杀死我。”

哲学家辩解说“是你想要死,我作为朋友责无旁贷,我必须帮助你。我已经准备好了,现在我们去栏杆那儿。今夜很美,月亮已经出来了,正是个好时候。”

诗人脸色煞白,嘶喊道“你可以强迫我去死吗”

哲学家说“你看看你并不想死,死也解决不了问题。其实,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一些人在生活中遭遇重大挫折以后,会像故事中的诗人一样,在生与死之间选择后者。然而,自杀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死,不是痛苦的结束,生命是随着个人的善恶业报而相续不断的。佛教讲善终,能够善终才能往生善道,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在有生之年,我们应该发挥生命的光与热,以奉献自己、服务大众来扩大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延续生命的希望与未来,这才是我们面对人生应有的正确态度。

现代人工作忙碌,加上许多人因为追求完美、希望获得他人肯定而不断给予自己压力,又加上过度压抑情绪,焦虑指数也就一直降不下来,一旦时间久了就容易出现焦虑症。因此,适时为情绪找出口,以及旁人的陪伴与倾听也越发重要。

想要真正走出生命“忧”谷,除了求助精神科医师或心理咨询师等专业治疗外,对当事者而言,最重要的还是要找出自己的压力源头,学习如何处理压力、解决问题,才能避免压力如影随形,压得人喘不过气。

除了找出压力源外,学会如何疏解压力也是十分重要的,进行运动、旅游、散步、打坐、瑜伽等都是不错的方式。

现实生活中,焦虑症患者常为情、财、事业等问题所困,进而导致自杀,但无论是何种原因导致焦虑自杀,归根结底,就是人们常常不懂得适时放下,也就是遇到困境无法持有光明、正向的念头。那么很显然,遇事多向好的一方面去考虑,你的焦虑、你的心结自然也就解开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