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为满足欲望,让自己步入歧途(1 / 1)

加入书签

别为满足,让自己步入歧途

如果说我们为所控制,那么秉性就会变得懦弱,我们可能会屈服于,违心去做一些本不该做的事情。

曾听过这样一件事,说是某晚在一家星级酒店,几个酒足饭饱的老板侃侃而谈,其中一人对众人炫耀道“我一个电话,就能把某某长叫来”说完,他拍着胸脯与众人打赌“我电话过去,如果他不来,明晚我请客如果他来了,你们请我。”说完,这位老板掏出了手机,一个电话打了过去。片刻之后,某某长出现在该酒店

事情的真假无从考证,但在坊间确实有很多这样的传闻。对于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的学生曾子就已经做出了透彻分析,他说“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岂能勿畏乎受人施者常畏人,与人者常骄人”。的确如此,“受人施者常畏人,与人者常骄人”,这与老百姓常说的“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是一个道理,我们接受了别人的好处,难免就要去迎合别人的意志,导致自己在对方面前时时处于被动地位。而施与者,往往不会白给白送,总是带着一定的目的性,因而奉劝朋友们,在无端送来的好处面前,请控制住自己的,否则就会像那位匆匆赶来的某某长一样,被人牵着鼻子走。

说到这里,不禁让人想起热播剧蜗居中的宋思明。宋思明是一个颇有才能的人物,他从山村中走出,通过个人努力登上高位,可以说他的前半生非常成功。只是,他最终没有抵制住诱惑,拿了不该拿的东西,也爱了不该爱的人,逐渐沉沦,亲手毁掉了来之不易的一切。在剧中,宋思明有这样一段人生感悟,他说“关系这个东西啊,你就得常动。越动呢就越牵扯不清,越牵扯不清你就烂在锅里。要总是能分得清你我他,生分了。每一次,你都得花时间去摆平,要的就是经常欠。欠多了也就不愁了,他替你办一件是办,办十件还是办啊。等办到最后,他一见到你头就疼,那你就赢了,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这足以让我们引以为戒,我们之中的一些人就是落入陷阱,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控制好自己的。

无怪乎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这是在告诫我们要收敛自己日益膨胀的,不然品性将会变质,即所求越多,所失越大。对此,郑板桥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意思是说,大海之所以无限宽广,是因为它可以容纳众多河流,这里借指人心;千仞绝壁之所以能够巍然耸立,是因为它没有世俗的,借喻人只有做到清心寡欲,才能达到“大义凛然”的境界。清末民族英雄林则徐在禁烟时,将其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意在告诫自己只有广纳人言,才能博取众长,把事情做得更好;只有杜绝私欲,才能如大山般刚正不阿,屹立于世。林则徐授命于民族危难之际,以此对联来警醒自己,他所倡导的这种精神着实令人敬佩,对于我们而言有着莫大的借鉴意义。

事实上,欲是人的一种生活本能,人活于世,必然会有各种各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促使人上进的一种动力。所谓“无欲则刚”,并不是要我们彻底压抑,而是要有尺度地克制。人一旦能够克制住私欲,就能清心寡欲,淡泊守志;能够克制住私欲,就能刚锋永在,清节长存。相反,过度,就会心生贪念。人一旦与这个“贪”字挂钩,必然欲壑难填,攫求无己,最终纵欲成灾。

其实,“人生在世屈指算,难活三万六千天,家有房屋千万座,睡觉只需三尺宽,家有衣物千万件,死后不能件件穿。”很多东西,我们拥有的已足够。太盛,往往是害人又害己。当我们为满足贪欲而折腰时,事实上已经没有了灵魂。我们为人、做官,很有必要让自己的心淡然一些,因为唯有寡欲,我们才能在物、利、色面前保持足够的清醒,头不昏、眼不花、心不乱,大大方方、顶天立地地做人。

遗憾的是,很多人还是太执着,多数人总是看不透,于是沉迷在功名利禄之中,身心俱疲、无法自拔。须知,境由心生,太多,人便会受控于此,在中折腾沉浮,无所不用其极,致使人生逐步踏入歧途,心灵亦因此被折磨得千疮百孔,最终留下的或许只有悔恨和遗憾。

正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古往今来,多少人因为沟壑难填,而弃礼义廉耻、恩情道义于不顾,不择手段地索取,最终身败名裂甚至踏上黄泉,这难道还不足以让我们所有人警醒吗泛滥成灾的往往是将一个人彻底毁灭的主要原因。但客观一点说,要做到无欲无求,真的也很难。一般而言,一个人很难真正做到刚毅不屈,无私正直,其原因就在于心中还有私欲,而私欲又是人的一种本性。这种矛盾几乎存在于每一个渴望成就一番事业的人身上,因此,对于他们来说,用正直来压制私欲的过程就几乎成了奋斗的大部分内容。其实,不仅仅是名人志士需要如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可能地去控制自己心中的,令其处于一个合理的尺度上。因为一旦多了、大了,势必会生贪心,贪心一生则心窍易迷,终致纵欲成灾。而少了世俗的,人才能变得愈发刚直,活得越发主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