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第 102 章(1 / 2)

加入书签

自苏晴空退出研究,李元朗花费不少时间进行临床试验,收集数据,应对副作用。

等肺癌特效药真正问世,一年时间过去了。

很多人说李元朗能力不行,速度不行,拿着苏晴空近乎完成品的药还得一年。

自愿参与实验的肺癌患者被成功治愈,其他肺癌患者也有了痊愈的希望,李元朗不在乎被说两句,只要没说到他面前,他就当没听到。

学生们就没那么好的脾气了。

听多了导师被人质疑,怒火冲上心头,毫不客气地回怼。

“你那么能,你上啊!”

“苏晴空是厉害,那不是被逼走了吗?”

“现在知道人家厉害,早干嘛去了?”

假如苏晴空一年前没有退出研究,今年能评上科学院院士吗?

没人知道。

二十八岁的院士,谁敢想?

国内太看重经验和资历,推荐苏晴空当院士的申请说不定刚交上去就被打回来了,理由还很冠冕堂皇。

——太年轻了,未免她骄傲,再磨砺两年。

——让她这样的小年轻和其他为科学为国家奉献大半辈子的人一起评院士,不羞愧吗?

正因为太过了解,李元朗没再妄想。哪怕有院士朋友主动提起,他也帮忙拒绝了。

“就算给了她院士称号又怎么样?她不会再参加任何药物的研究,有没有这份荣誉没区别,没意义。”

院士朋友先是生气于有能者不作为,而后无奈于先前的做法。

“就是觉得她拥有这样的医学天赋,不在制药方面继续钻研,心痛啊,遗憾啊。”

谁说不是呢?

李元朗也很心痛国家和人民错失的宝藏。

房间里没有其他人,院士朋友小声说道:“于可嘉院士没研究出肝癌特效药,有了院士称号,苏晴空学了一年,加上你的一年,肺癌特效药有了,评不上院士,这算怎么回事?”

很讽刺,却无解。

特效药面世的那一天,#肺癌特效药来了#和#苏晴空牛逼#等几个话题上了热搜。

有人说苏晴空要是能够再早点研究,说不定患上肺癌的于可嘉院士还活着,能继续为肝癌特效药做贡献。

也有人为苏晴空抱不平。

“两年前说肝癌特效药有望,现在不照样原地踏步没有任何进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