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第 36 章(2 / 2)

加入书签

“他们虽看重面子,却更是看重南北之争,讨厌南人,只要你咬死南朝当年所献是为误导我朝士子而献的伪书,他们自会倒戈。”

还能这样?

谢窈十分惊讶,但觉仅凭这一条并不足以令人信服。她最担心的还是因为自己女子的身份,会天然地令男子不信任不赞同。只因她是个妇道人家,这就是她的原罪。

“不必怕。”他似看出她在畏惧什么,温言鼓励她,“我北朝风俗,专以妇人主持门户,争讼曲直,造请逢迎,代子求官,为丈诉讼,这些都是妇人在做,一点儿也不逊于男子。因此在我朝没有人敢小瞧女子,只要你的见解合乎情理,那些老头子会听的。”

谢窈微愕,这儿的风俗倒是与她们南朝大不相同呢。在建康,虽则束缚女子的纲常礼教并无那么严,但仍是以男子为尊女子为卑的。妇持门户?这可真是想也不敢想。

难怪他肯将这样的重担交给她,便连父兄与曾经的丈夫,虽偶也夸赞她几句有学识,却也不会相信她可以完成此事……

谢窈面颊微红,心头一时也说不上什么滋味,扭捏点头:“那妾试试吧……”

次日她如往常一般入了宫,未入东观,而是去了宣光殿,向太后汇报近日的成果。

呈在案上的竹简、纸书倚叠如山,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论证伪书的小楷,大到各篇目的体例、文句另有出处,小到个别字词的词义不符合先秦文学的用法,或是一些用语明显是近来兴起……她都一一论证,十分详细。

“妾可以确定,这整部书中没有一篇是真的,有二十八篇是西汉时的今文尚书,被拆作了三十三篇,并非古文尚书,有二十二篇,是从秦汉以来的古籍中搜集文句编撰而成,剩余三篇则为时人伪造,这本书的问世时间,不会超过一百五十年。”

谢窈拜倒于案前,做了最后的陈词总结。凤座之上,裴太后正细细阅览她之手书,惊讶之余又赞叹不已。

“谢夫人,这些都是你凭一己之力完成的?”

谢窈的论证十分详实,在论证那二十二篇搜集古籍文句编撰而成的伪书时,给每一句都标注了出处,以证明这些句子诞生于秦汉而非《尚书》本该诞生的先秦,足可见其储备之广、功力之深。

至若论证词义,那又是训诂学的范畴。训诂学既繁琐又细致,对学者的要求也高,从她入主东观藏书阁以来也不过五日光景,裴太后实在很难相信这些论证竟全然出自她手。

谢窈深深点头,十足的谦卑之态:“是。妾才疏学浅,还有不到之处,尚需与大儒们商议。”

裴太后眼中讶色更浓,继而发自肺腑地叹道:“夫人博学高才,却为女子之身,困于内宅,不能为官,真是可惜了。”

她知魏王必不会放人,只是出于对这妇人学识深厚的敬佩有此一叹。而谢窈本也不愿为北朝效力,是而只是推辞:“太后谬赞,妾只是家学渊源略懂一些,还远远谈不上有什么学识见地。”

太后又留谢窈在宣光殿里坐了半个时辰,问起她在宫中的境况。她本比谢窈大不了几岁,又是真心赞叹敬佩她学识,关切之心,生于肺腑,而谢窈感知到对方的和善真诚,倒也认真答了。因而二人虽相识不久,地位悬殊,倒也很是投机。

从宣光殿里出来已近午时,今日是修沐,不必在宫中当值,但如何出宫却成了个问题。

宣光殿的正南边便是太极殿,此乃前朝之所,不是她能去的地方,再往南就是宫城正门阊阖门,只有重大庆典才会打开,也断然不可能从这里出宫。往西可经神虎门出宫,但会经过皇后的宫殿显阳殿,谢窈不欲再与郑媱发生什么冲突,因而舍近求远,沿永巷往东走,打算先回东观,经往常惯走的东华门离宫。

裴太后赐了步辇,又特意派了几个宫人送她,除此之外,她身边随侍的便只有今日伴她入宫的春芜同东观里服侍她的一个小宫人。

行至光极殿地界却撞上郑媱,她手持团扇,衣着鲜艳,正坐在步辇上漫不经心地摇着扇子随意在道旁葱茏花木里瞟着,耳上两串珍珠耳环随螓首的摇动而不安分乱晃。

窄若金莲的足尖亦没一刻安静,斜斜搭在步辇上时上时下,十足的妖艳轻佻。

狭路相逢,谢窈不得已下辇行礼:“拜见皇后殿下。”

郑媱眼中掠过一抹讶然,似是没想到会在这里遇上她,旋即笑了:“谢娘子,你来得倒好。”

“南薰殿新来了一批小宫人,都蠢得很,字也不识。你今日既在宫中,便与我一道去看看,替她们开个蒙?”

谢窈眉心微跳,直觉她找自己必然没什么好事,但此刻孤立无援地被对方堵着却也无法拒绝,只得给太后派来送她的宫人递了个求救的眼神,硬着头皮应下:“是。”

郑媱亦给自己的宫人递了个眼神,示意她出宫前往昭德里请斛律骁过来。

心间则微微得意。

南薰殿的仓库里可埋伏了三百刀斧手,只要他敢来,必定死无葬身之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