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第 141 章(2 / 2)

加入书签

高景瑜面不改色:“臣也只是为了天下百姓着想罢了。”

太后冷笑:“好一个为天下百姓着想,究竟是为你自己的荣华富贵还是你口中的天下百姓,也只有你自己知道,朕只提醒你一句,狡兔死,走狗烹。河间王惯会自作聪明,可别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回去告诉魏王。诏书,朕自会下达。不必催命鬼似的催促了!”

正月二十,朝廷正式下达诏书,将皇位禅让给魏王斛律骁。

诏书自是出自尚书台崔左丞的手笔,太后在诏书上加盖了国玺,交由宦官带出去后,即遣退所有宫人,连心腹女官白氏也被支走,独将自己锁于室中。

她将繁琐庄重的宫服一件件褪下,换上待字闺中时的衣裙,对着菱镜,给自己画了个昔年的妆。

镜中女子,眉目温柔,玉容光照,却是掩不住的疲惫,鬓边一缕银色在镜中格外刺眼。裴氏手抚着那缕白发。她才二十六岁,容颜却已如此苍老了。

那么到了地下,景珩还会认得她么?

其实不认得也好。她没能守住他留下的江山,本就没脸去见他。她这一生活了二十六岁,却仅仅只有遇见他的那七年有了光彩,可她却辜负了他……

殿外已响起白氏疯狂的敲门声与哭喊声,从一开始凄楚哀求的“太后,太后”,到最后改唤成泣不成声的“娘子”、“女郎”,却都了无回应。裴氏置若未闻地整好裙摆起身,回头看向了梁上悬着的白绸。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齐地出产的细绢并不只是可以用作合欢扇,还可以是送她去与丈夫团聚的白绫。

她眼睫轻颤,一滴泪掉下来,从容走去。

撞击宫门的声音忽似大了点,不过,那些与她也没什么关系了。她拉过白绸,如白鹤延颈,将头套在了环结之中。

便是在这时,宫门从外面撞开。她踢开软凳的一瞬,白氏一声撕心裂肺的“娘子”传进来,有人箭步冲来将她抱下,拼命摇着意识已近涣散的她,神色焦急:“皇嫂,皇嫂!”

裴氏意识已近涣散,被白氏猛掐人中才悠悠回转了一气,虚弱地睁眼。当看清抱着自己的是小叔后,勃然大怒:“放开我,你这个孽障、叛徒!”

河间王却紧抱着她不放,一脸正色,言辞恳切:“太后为什么要寻死呢?佛家里自戕可是大罪过,传说死后堕入三涂恶道之中,皇嫂难道不想百年后与皇兄相见么?若我坐视不管、任由皇嫂自戕,将来,又有何面目去见皇兄?!”

裴氏一愣,眼泪如断线的珠子从眼睫上坠下。太后做到她这个地步也算是失败透顶了,求生不得,竟连求死也不能。

她颓然闭了眼,泪落如珠流:“你救我也是枉然,斛律骁不可能放过我的,早一步死和晚一步死,又有什么区别。”

殿门外却飘来个熟悉的男声:“谁说我要杀你。”

不啻于惊蛰的春雷,太后惊惶转首,见一玄色朝服的男子在甲兵簇拥下款款而来,山眉海目,清隽俊美,正是近日春风得意、即将登上皇帝御座的斛律骁。

太后突然觉得恐惧,这里是她的宫殿,可这些人,竟都悄无声息地倒向了他,由他出入。

“你来做什么。”她疾言厉色地,眼中恨意如火灼灼。

太后性子素来稳重端庄,做了皇后后也学会了喜怒不形于色,这尚是第一回失态。斛律骁静静垂眸,忽地叹息一声:“你这又是何必呢。”

“景珩从不会怪你。你可知,当年他故去之时,曾对我说过什么吗?他说这江山原本就是高家窃来之物,若我想要,随时皆可取而代之。但求我替他保护好你和你腹中的孩子。”

裴氏一愣,眼泪霎时滚滚而出。于她而言,此生最遗憾的只有三件事,第一件是丈夫早逝,第二件是没能陪伴弥留之际的丈夫到最后一刻,这第三件,就是没能保住丈夫留下的那个遗腹子。

当年,她刚刚怀上他们的孩子,景珩便因风寒染上了肺痨,辗转医治了一月也未见效果。终于弥留之际的那个夜晚与她告别,将一干心腹之臣与她传至病床前,让他们指天盟誓,发誓效忠于她,再后来,又把她与旁人都屏退了,只留下斛律骁一人在内。

所以,陪伴他到最后一刻的不是她,而是斛律骁这个外人。

这么多年了,她一直不知晓当年丈夫弥留之际究竟与他说了什么,又因二人位数对立,始终不曾过问。此时得知,震惊非常,不可置信地摇头喃喃:“这不可能。”

“这些,也只是你的一面之词。你这样说,不过是想减轻你内心的歉疚,和篡位的阻力罢了。”

斛律骁淡淡一哂,灯火下凉薄又冷漠:“是啊,只是我的一面之词,当时就只有我和他在场,所以没人可以为我作证,即便我说出来,也没人会相信,我也不打算公之于众。”

“但是,我也没有骗你太后的必要,你信也好,不信也罢,对我都没有一丝一毫的损害。只是——”

他神色冷峻,突然话锋一转:“太后为什么不想想,我为何要骗你?我有什么骗你的必要?你我是一辈子的死对头不是么?况且,若不是景珩告诉我太后当年有孕,我又是从何而知呢?”

这话算是将裴满愿问住,这件事她的确没有告诉过旁人,当年她已被诊出一个月的身孕,后来景珩病重,她为了照顾他,积劳成疾,在他去世前便已很不好了,她自知这胎保不住,但不想丈夫伤心,并未告诉他。而她有孕之事,除却丈夫和几个亲信宫人,也再未告诉过旁人。

后来,丈夫祭礼上,她晕倒了。醒来后孩子就已经没有了。她虽伤心,却也无可奈何。身边的侍女宫人为了不刺激她多年来守口如瓶,直至而今,裴氏方是第一次从他人口中听说。

忆起往事,她心如刀割,哀伤地闭一闭眼,泪落涟涟。斛律骁命白氏与河间王将她扶起来:“好好活着吧,你的人生还很长,景珩早就为你安排好了一切,你若真的爱他,便不要辜负他。”

二月初一,皇帝正式禅位给魏王,降为东阳公,乘车前往封地东阳。

与他同去的还有慕容昭仪等一众皇室成员。唯独皇太后裴氏,自请为高宗守陵,搬去了高宗的陵园。

二月二,龙抬头,洛阳举行了隆重的登基大典,新帝登基,改国号为魏,恢复本姓拓跋氏,晋封生母慕容氏为皇太后,追封已故生父为高皇帝,同母弟妹皆封王与公主,于是天下人始知新帝乃是魏室后裔,感慨其身世坎坷曲折的同时,又愈发敬服。

但皇帝是不可以没有皇后的,拓跋骁登基次日,大臣们以天下人不可一日无母请立皇后,提议皇帝宜广选功臣女以充后宫,册立妃嫔,绵延子嗣。

然奏章还未呈至新帝御殿,即被新任的尚书令崔氏打了回来,笑道:“诸位大臣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昔年汉宣曾下诏求微时之故剑,是为立自己微贱时的发妻许氏。皇后的人选,陛下心里已经有人选了,各位还是不要白白地去触这个霉头。”

众人不解,汉宣帝请立许氏,是因为许氏尚在,可陛下的元妃,不是因火灾意外去世了吗?

陛下只娶过一位妻子,即那位南朝来的俘虏谢氏。当年,谢氏在跟着陛下去北境视察时意外去世,是以这许多年,原先魏王府的那班幕僚都不敢劝陛下纳妃,怕勾起了他的伤怀往事。怎么如今,崔尚书又说起了故剑之思呢?!

立后纳妃的风波多多少少地传了些到新帝耳中,他未曾理会,安排好一切之后,乘船前往兖州,欲接回分别已久的妻子和女儿。

暮春三月,草长莺飞,淮河两岸沿岸的州郡城池渐一片“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的明媚春景,兖州刺史府后园里的那一株大桐花树也打起了花骨朵,密密如倒垂的玉铃铛,玲珑可爱。

谢窈同春芜在树下为芃芃编织萱草冠,芃芃坐在石凳上,手舞足蹈地哼着母亲新教的江南小曲,声音清亮,童稚可爱,不时逗得主仆俩阵阵欢笑。

突然间垂花门下穿来声惊喜的“阿嫂”,前时随兄长返京的斛律岚突然出现,旋风似地奔过来抱住她,“呜呜呜”地诉说着想念。

谢窈眼中无奈:“都定亲的人了,还这么毛毛躁躁的,连芃芃都不如。”

芃芃亦扮了鬼脸羞她:“姑姑,羞羞!”

斛律岚腼腆一笑,又扯着她衣袖撒娇:“阿嫂,你猜猜谁来啦?”

这还用猜么?

谢窈面上微烫,不好意思地垂了眼睛。那人于洛阳登基的消息已于上月传至了兖州,即将莅临兖州巡幸江南的消息也于前几日传到了,她想不知道都难。

“猜嘛猜嘛。”见她不应,斛律岚又催促。她密密的眼睫微微一颤,起身牵起芃芃的手:“走吧,我们去见你阿父。”

门外又进来个身着公服的女子:“怕是不必等,陛下已经在府外等着皇后殿下了。”

青霜?

她牵着芃芃的小手走过去,垂花门外,不知何时已被人铺了厚厚的红毯,每三寸处,便候着一个宫人,见她出来,俱行礼节,随着曲折的回廊园路一直蔓延至府门去。她迟疑地不肯上前,斛律岚又欢欢喜喜地上前挽住她:“走吧,去见阿干。”

几人一路沿着红毯走至了府门正门外,前院里兵甲重重,俱是执戈披甲的将士,重重叠叠的,随着她的步履一排排跪下去高呼着皇后千岁行跪拜礼,声音整齐划一,又震天动地。

而她日夜想念的丈夫一身玄底十二章纹纁裳长身玉立地候在门下,头上十二旒冕冠垂下的五彩冕珠熠熠辉映,俊逸华美,炳焕庄严。

他原是立在门下,背对于她,闻见响动回转了身来,对她浅浅一笑:“窈窈,我来接你了。”

仿佛历经艰辛的跋涉。

仿佛阔别已久的重逢。

(正文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