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Chapter152(2 / 2)

加入书签

“正是如此,据说成功率还不低。”

迈克罗夫特被电报站同事科普了原因,因为能够成为电报员的女士多是牧师、小商人、政府办公员的女儿。

女电报员的家庭背景谈不上非常富裕,毕竟如今富家小姐很少出来工作。即便工作,也不会选择每天十小时窝在一个房间内。

不过,女电报员的家庭环境也不会太差,否则她们也接触不到电报这样的先进玩意。

当然,在现实里会面后能不能开花结果,还有别的影响因素。可能是长辈不满意,或对彼此的长相不满意等等。

回到此次的死亡事件,珍妮弗看似与卢克没有明面上的交集,但是他们在电报网络世界里认识吗?

迈克罗夫特就此翻出了东萨塞克斯郡所有电报站名录。

珍妮弗没有详说过具体在哪一个站点工作,幸而在一一家致电询问后,得到了其中之一的肯定回复。

“是「雷声电报站」,距离珍妮弗家较远,来回需要五个小时路程。我问过了,当年珍妮弗在工作地点附近租了半年房。”

迈克罗夫特还问了经理珍妮弗为什么会辞职。“表面上,珍妮弗提出的辞职理由是希望有更多时间陪伴父母。”

珍妮弗工作了半年,辞职之后又过了两年,她与雅克·艾伦结婚。

那个辞职理由是不是实话?

眼下没有办法考证,只能确定东萨塞克斯郡的雷声电报站与伦敦市内的紫光电报站有一条线路。

玛丽已经能猜测到后续,“昨天,老艾伦来认尸时说起了卢克的工作经历。他在伦敦市内的电报站工作过一段时间,因为不堪被赌鬼父亲骚扰,转职去了郊外小镇。

偏偏,卢克留在伦敦市内的时间段,正好与珍妮弗在雷声电报站的一致。让我猜猜,卢克当时市内的工作点就是紫光电报站?”

“是的,您说对了。”

迈克罗夫特却表示无法认定卢克与珍妮弗相识。

“电报员使用代号,而他们的工作记录会定期删除。四年的时间,涉及此案的两家站点早就不再保存卢克与珍妮弗的记录。”

这也正常,电报站每天要传输的信息是大量的,不能都保留纸质备份。

“我想您一定也询问了当年与那两位一起工作的同事是否了解内情。”

玛丽几乎料到了回答,“卢克性格有点孤僻,虽然他的工作认真勤快,但与同事的关系并不热络。所以,多半没人知道他的私事。”

“您又说对了。”

迈克罗夫特已经向两家电报站打听过,紫光电报站内没有一个人了解卢克。

“珍妮弗工作的电报站工作量相对少,但她也没有向任何同事透露过是否在电报线上交友。”

电报线上的相识是隐秘的。

如果不是双方特意占用一条线路,一些摸鱼行为不一定会被发现。何况半年时间不算太长,不长到足以掩饰住秘密。

如此一来,雅克被杀的疑凶范围又要扩大。

假设卢克活着,假设他与珍妮弗之间有过私情,与雅克发生冲突也符合逻辑。

这样的冲突会就会引发杀人焚尸吗?

“雅克在暗巷被杀,现场没有拖拽迹象也没有呼救等声音,他大概率被认识的人所害。卢克符合这一特点,也有作案动机。”

玛丽指出,“不只是为了私情,更是因为他与堂兄身体里留着相近的血,但从小到大的生活轨迹却有天壤之别。有时越是有亲近关系,越是容易引发对比后的失落感。从羡慕到嫉妒,最后一根稻草就会引发仇恨。”

问题是卢克有作案时间吗?

郊野的配电站是九月一日失火,烧死了两个人;伦敦市内,九月四日,雅克在夜晚被杀。

”明顿先生,您去了停放卢克尸体的教堂,您说死者炭化非常严重,不只是面目全非,更是因为高温而骨骼都缩水了。“

迈克罗夫特由此提出,“区别于雅克,卢克的尸体无法被辨识。再联系新获得的线索,有必要做一个大胆的推测。”

什么大胆推测?

死在配电室的不是卢克,那是金蝉脱壳的脱身之计。

玛丽尚未回答,敏锐发现气氛一变,正对上了迈克罗夫特别有深意的眼神。

“哦不!抱歉,我口误了。这对别人或是大胆猜想,对您却不一定。”

迈克罗夫特压低声音,朝前一步贴近耳语。“明顿先生,您有相关经验不是吗?悄悄告诉您,我在调查相似焚烧尸体案时有了完全意外的收获。q小镇的巡查队长四年前也去了巴黎,他说班纳特家的三女儿也是被焚尸了。”

「很好!福尔摩斯先生,不愧是您,您的不动声色忍耐力一如既往得好。」

玛丽抬眸直视迈克罗夫特。两人交流了好一会案情,末了这位在这里等着她。“所以呢?您想表达什么?”

“班纳特家三女儿的被焚尸时间,与您所言拯救b小姐而被走马灯数凶手活埋的时间非常近。”

迈克罗夫特不信明顿先生不会对此做出联想,多疑的人怎么可能不做详细调查。

“对此,您早就心中有数,却避而不谈。我有一个推测,那是因为与您自身相关。”

“是吗?您有一个推测。不妨说出来听听。”

玛丽不急不缓地应答着,似想到什么又忽然笑了。“亲爱的福尔摩斯先生,此前您敢推测我是狼人,这次呢?有更劲爆的推测吗?”

此话一出,气氛忽而安静。

迈克罗夫特:真是谢谢了,请别戳他痛脚!

他在狼人的推论上大开过一次脑洞,难道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吗?

作者有话要说:1葛缕子作用,参考《催..情植物传奇》【法国】贝尔纳·贝尔特朗

2本章电报行业的内幕,参考《维多利亚时期的互联网》【英国】汤姆·斯坦迪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