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第一百章(1 / 2)

加入书签

王珣猛地抬起头,看到楼喻那张脸,不由目瞪口呆。

“你是郁、郁……”

楼喻曾同他介绍过自己姓“郁”。

“红斋先生愿倾尽家财助我铲除党,本王感激不尽。”

王珣:“……”

人还是那个人,可他已经不敢像以前那般与之畅谈了。

以前的郁小先生贵气有余,但稍显稚嫩,如今的东安王则峥嵘轩峻,玉叶金柯。

令人不敢妄言。

他连忙跪地道:“小人有眼不识泰山,请东安王恕罪!”

一旁的谢茂:“……”

所以,这人是怎么跟楼喻认识的?

楼喻温和道:“起来说话。当年得红斋先生款待,本王铭记于心。今日先生又慷慨解囊,本王不知该如何感激。”

这话意思很明了。

王珣立刻道:“小人有个不情之请。”

“但说无妨。”

座上青年语调温雅,却无端透着几分威严。

王珣只是个员外,最多在启州城算个有头有脸的人物,见过最大的官就是启州知府,一下子拜见权势煊赫的皇亲贵胄,心中紧张是难免的。

他额上冒着冷汗,惴惴不安道:“敢问王爷下一步是否要收服启州?”

“大胆!”李树怒喝,“王爷行踪也是你能窥测的?!”

王珣再次跪到地上,恭谨忐忑道:“小人并无窥测王爷行踪之意,请王爷明鉴!”

“李树,”楼喻神色淡然道,“红斋先生慷慨援助咱们,莫要无礼。”

“属下知错。”

楼喻交待道:“你下去看看二笔有没有准备好饭食。”

“是。”

李树退下后,营帐内只剩下楼喻、霍延、谢茂、王珣四人。

楼喻沉缓道:“如果我确实是要攻打启州呢?”

王珣来时,看到丰州城墙的残败之景,心中颇有几分戚然。

“王爷,若是小人能劝启州百姓主动归服,您能否高抬贵手?”

“百姓归服?”楼喻笑问,“天下百姓有不愿归服的吗?王红斋,你是在跟我开玩笑吗?”

不归服的不是老百姓,而是听命于汤诚的驻军。

王珣分析道:“城内驻军不过千人,百姓却有数万。”

“继续。”

王珣:“数万人对上千余人,不是没有胜算。”

“百姓手无寸铁,又没有经历过战事,如何能与驻军抗衡?”

王珣答道:“守城的将领虽听命于叛党,但底下士卒不一定,而且士卒的亲人大多就是城中百姓……”

他的未尽之意楼喻听明白了。

东安王仅用一天时间攻破万人驻守的昆州,再势如破竹来到丰州,此事已传遍周围州府。

既是正义之师,又是虎狼之师,百姓有什么不愿归服的呢?

更何况,《庆州旬报》的影响力足以让各州百姓推崇东安王。

守城的驻军也是百姓中的一员。

主将再听汤诚的话,要是手下没兵,他还能守得住城吗?

能不打仗,楼喻自然愿意。

他道:“我只给你两天时间,两天一到,我必攻城。”

王珣立刻跪拜在地:“东安王德厚流光,小民代启州百姓叩谢王爷!”

战争必有伤亡。

王珣是土生土长的启州人,他不愿见到自己的家园遭遇战乱。

他携家财向楼喻投诚,一是因为东安王乃众望所归的英主,二是因为不愿见城池被毁。

东安王能在局势如此紧张的时候答应这件事,可见他心怀仁慈。

有这样的君主,是百姓之福。

“既如此,你这便回启州,我等你的好消息。”楼喻道,“若能不费一兵一卒收服启州城,届时你便是首功。”

首功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一旦东安王称帝,王珣很有可能加官进爵,就算没有官爵,赏赐也必定少不了。

别看他现在倾尽家财,只要东安王成为天下之主,还能少得了回报?

那些前来投诚的富户,大多怀着这样的心思。

王珣心中大定:“多谢王爷。”

他若没有一定的把握,也不会来见东安王。

退出营帐前,王珣不由看了一眼谢茂。

他其实没想到真能见到东安王,本打算忍痛割爱,用珍藏的异宝打通关系。

能入营帐,还是沾了这个小乞丐的光。

可见好人有好报啊。

他以后一定多做善事。

被“沾光”的谢茂呆呆站在营帐里,瞅着案后的楼喻。

楼喻当初成为东安王时,位高权重,寻常人等根本无法见到他。

谢茂也不例外。

他对楼喻的印象还停留在几年前。

那时的庆王世子才十四岁,脸上稚气尚未褪去,却能把所有人耍弄于股掌之中。

而现在的东安王,已然成为天下归心的霸主。

愈加深不可测。

谢茂一时竟不知如何开口。

楼喻悠然问:“谢二郎想和我说什么?”

谢茂陡然回神,面对楼喻深邃的眼睛,不禁低首道:“汤诚造反,陛下命我护送玉玺和遗诏交给你。”

“一路风尘,辛苦了。”

看他满身狼狈,楼喻就知他一定遭了不少难。

该表示的还得表示。

谢茂:“……”

就这?

他觉得楼喻的反应太平淡了,不由抬首疑惑看向对方。

楼喻神色平静:“遗诏和玉玺你可以留下,我再让人带你下去梳洗。”

“……”

谢茂实在看不透楼喻的态度。

一般人拿到传位遗诏和玉玺,不应该很兴奋激动吗?

楼喻自然是高兴的。

但这高兴仅限于诏书和玉玺没有落到汤诚手里。

除此之外,诏书和玉玺对他来说,意义算不上大。

只要剿灭汤诚,就算没有这两样东西,他一样可以顺利执掌天下。

楼喻问:“还有话要说吗?”

谢茂愣了一下,又红着眼眶哽咽道:“离开京城前,我爹曾告诉我,他说禁卫军根本挡不了汤诚,最多只能拖延几天,或许现在皇城已经破了。”

一想到可能已经身死的父亲和兄长,他不由垂首落泪。

楼喻神色郑重:“谢家精忠报国,是大盛的英雄,本王佩服。”

不论谢家私德如何,至少在这件事上值得称赞。

谢茂泪目看他:“你一定要打败汤诚。”

楼喻不欲多言,颔首道:“这些时日奔波劳累,你先下去休息,到时候不管是随军还是离开,都请便。”

“我想回京城!”

他迫切想知道父兄的消息。

留下遗诏和玉玺后,谢茂便下去梳洗。

还是李树亲自带他去的。

“原来你是谢家的人啊,你之前直说不就行了?”李树郁闷道。

谢茂低着头:“我家以前和东安王有些龃龉,我怕说出来你不让我进。”

“我又不傻。”李树给他找来一身干净衣裳,“你从京城来,又藏着掖着,还是谢家人,肯定是有好东西要送给王爷呗,我干啥不让你进?”

谢茂不解地看他。

“你们家以前虽然不着调,但在大是大非上还是挺明白的。”

谢茂泪意再次上涌。

“行了,梳洗完吃顿饱饭,我再送你上路。”

谢茂瞪大眼睛,惊恐地退后一步:“送我上路?”

李树看他面露惧色,便道:“可不就是‘上路’嘛,你想想看,现在这时候,你回京城不就是送死。”

“我可以躲起来……”

“你之前能跑,那是汤贼疏忽,他现在要是已经掌控了京城,你回去就是羊入虎口,他如果知道你已经见到王爷了,不把你碎尸万段恐怕难消心头之恨呢。”

谢茂:“……”

李树点到为止,不再多言。

反正王爷交待了,看在谢家忠诚的份上,提点谢茂一句,听不听就随他便了。

他们已经仁至义尽。

谢茂洗澡的时候仔细想了想,觉得自己之前确实有些冲动。

他如此无用,回去或许只能添乱。

京城。

谢策被吊了数日,已经奄奄一息。

汤诚想用他逼迫佟氏和谢茂现身,同时也是为了警示京城内外。

谁敢反抗,下场就会跟谢策一样。

京城内外压抑沉闷,老百姓战战兢兢。

但也不是没有勇士的。

谢策被吊在天枢门前,浑身上下只有一根绳子,想要将他救下来很简单,但想要不惊动城门守卫很难。

然紫云观的道士还是有些神通的。

他们常年为人开坛做法,练的就是一个“幻术”和“障眼法”。

五月十一,天光熹微,守城的将领早起到城楼上巡视,发现谢策不见,立刻吼问昨夜守卫。

守卫根本答不上来,他们完全不知道这回事啊!

事情传到汤诚耳中,汤诚气急败坏,盱衡厉色道:“你们是蠢货吗!这点小事都办不好!来人,将昨夜玩忽职守的人拖下去斩了!”

军师立刻谏言:“将军不可,此事疑点重重,不如先调查后再做决定。”

汤诚冷睨着他:“你叫我什么?”

军师:“……陛下。”

“什么疑点?城门守卫都让人将谢策救走了,他们难道没有玩忽职守吗!”

军师提议道:“惩罚可以,不过斩杀,未免……”

“你是觉得朕不够仁慈?”汤诚嗤笑,“那你觉得楼秉仁慈吗?”

“仁慈顶个屁用!”

军师劝无可劝,只能沉默。

在汤诚的勒令下,昨夜看守城门的士卒被处死。

这件事在汤军中传扬,大家都有些心寒意冷。

守卫有错,但罪不至死。

京城内外的氛围愈加沉冷压抑,在汤诚的高压政策下,大家敢怒不敢言。

就在这时,昆州失守的消息传来。

汤诚惊得差点跌下龙椅。

“失守?蔡仁呢!他到底在干什么!”

“蔡将军……殉职了。”

汤诚:“……”

他不可置信地瞪着报信人,喃喃道:“怎么可能呢?这怎么可能呢?”

这根本不可能啊!

即便霍义在世,也不可能做到在这么短时间内攻破昆州吧!

他神色震颤地问军师:“他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难道有人背叛了?”

他能想到的最合理的解释就是这个了。

如果没有人背叛,如果没有人打开城门迎接,庆军怎么可能短短一天时间就拿下城池?

军师叹道:“陛下,眼下多想无益。东安王已攻破昆州,加上消息传来耽搁几日,或许他现在离京城更进一步了。”

汤诚心中不安,面上却道:“桐州两万兵马驻守,城高壁坚,他不可能……”

后面的话他有些说不下去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