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第 117 章(1 / 2)

加入书签

("我和汉武帝种田");

太后的头更疼了,

她这个闺女究竟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鬼话。

当初接她回来的可是皇帝。

不提这层关系,就说她那儿子,

还没淮南王翁主刘陵矜贵,她居然拿他跟皇帝的儿女比。谁给她的底气?总不至于是她吧。

金俗敢来,还真是太后给的底气。

太后时常在闺女面前抱怨刘彻如何如何气她,如何如何跟个昏君似的。平阳长公主她们跟着太后长大,很清楚她就是气得破口大骂,也不能当真。

说句难听话,皇帝杀了她,

太后心里还是向着她儿子。

金俗这个半路回来,

还不甚懂皇家规矩的人,

哪里知道太后最是口是心非啊。

听得多了,太后又瞧着她日子远不如平阳她们,

经常以各种名补贴,

久而久之,

她就以为有太后作为后盾,

她家孩子真可以为所欲为。皇帝也不会把他怎么着。

太后又怕自己会错意,

便问:“你是说卫婉他们也是从驰道回来的?”

“不走驰道他们能走哪儿?”

太后明白,

金俗不过是听人说的,不曾亲眼看到。兴许那鬼丫头并没有走驰道。然现在不是纠结这一点的时候。

太后道:“你大概不知,除了婉婉和据儿,你姑母馆陶也可走驰道。婉婉和据儿定是陛下特许的。你姑母是太皇太后她老人家在世时下的懿旨,馆陶有恩于陛下,

太皇太后不在了,

皇帝也没收回成命。这么说吧,只要她活一日,那驰道就对她开放一日。你儿得了谁的允许?”

金俗被刘彻接回来的前两年,

窦太后把持朝政,皇帝没什么威信,那驰道是皇亲国戚谁想走谁走。后来刘彻**,三公九卿都怕皇帝挑错收拾他们,自然不敢走驰道。然馆陶公主这些手持懿旨的人,还是跟以前一样。

金俗瞧着驰道有人走,而她每次跟妹妹们从宫里出来,她们都要走驰道,金俗潜意识里便认为,这驰道只要是皇亲国戚,皆可自由通行。

而今一听太后的话,金俗的第一反应是,还要太后或陛下的旨意才行啊。

“母后,您——”

太后人老成精,除了面对不按常理的刘彻时她会傻眼犯糊涂,其他时候都精明的很。一看到金俗欲言又止的模样就开口道:“哀家劝你不要说出来。皇帝和哀家这个太后确实有无上权力,但权力也要慎用。否则和那秦二世有何区别?”

金俗实在不懂这点小事跟秦二世有何关系。

太后就掰碎了讲给她听,“今日你来求哀家,哀家令江充把人放了。明日平阳,后天南宫,再后来隆虑,你们都得了哀家的懿旨,皇帝还要绣衣使者作甚?”

金俗目光如豆,她被刘彻找到时已嫁人,还有了儿女要照顾,没空也没心思看书懂些道理。太后此言一出,金俗不知该怎么解释。

金俗沉吟片刻,“孩子也不是有意的,他是急着赶回来。”

太后又问:“他又没什么正经事,为何不能早些回去?”

金俗不敢再说玩忘了时间,她纵然是个榆木脑袋,也看出她母后对她儿子的行为很不满。这么说只会让她母后念叨,那么大的人,还不知道上进。

“母后,那这事如何是好?”金俗苦着脸问。

按照以往,太后会心软,令奴婢给她拿些金钱。今天却不可,人犯到江充手里,江充手持皇命,她出钱赎人,岂不是跟她儿子作对。

她啥也不做,一句话说错了,她儿子都能挤兑的她吐血,这事要让他知道,就凭他那个疯劲,还不得把她给圈起来。

话说回来,城门关闭,太后没有皇命也无权打开。东宫的宫门,只要太后不怕有危险,她入夜后打开也没人管。于是太后对内侍说:“传哀家的令,打开宫门送金俗出去。江充那边让你怎么做就怎么做,此事皇帝盯着呢。趁着天还没黑,赶紧去吧。天黑透了你们还在外面游荡,那些巡逻的小吏可先斩后奏。”

金俗张了张口想说些什么。

内侍出列送人。

金俗一步三回头的出去,太后招来个机灵的,“跟上去,随便找个禁卫问问,婉婉和据儿今日是从哪边回来的。”

两炷香后,东宫大门紧闭,奴婢归来,“启禀太后,禁卫都不清楚,但绝不是从驰道进来的。”

“他们为何如此笃定?”太后问。

奴婢回道:“公主和太子今日出去的时候就没走驰道。”

太后楞了一下,反应过来笑开了,“这个鬼丫头。”很是欣慰,忍不住对左右婢女道,“你们瞧瞧,十来岁的小丫头都懂进退。二十多岁的人,却让老娘为他奔波。你们说这人跟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婢女笑着公文:“因为长公主和太子是太后您嫡亲的孙女孙子啊。”

“不不,还是皇后教得好。”太后很谦虚,“应该说皇帝教的好。皇后以前不过是平阳侯府的**,自打随皇帝进宫,那是一天一个样,从没干过让皇帝和哀家失望的事。弟弟也争气。边关还没消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