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番外(盛平元年)(2 / 2)

加入书签

宗童就指了指她花灯的旁边,“在那里。”

折青:“……”

好叭,是她许愿太全神贯注了。

他们在一边放花灯,旁边也有一个人在放花灯。

这人沉默的很,旁边有欢声笑语,他没有。买的是一文钱的花灯,没有蜡烛,没有花笺纸。

将蜡烛放出去,就有人喊他:“郑兄——”

还有人喊:“长隆兄——”

郑长隆。

折青记得这个名字,还见过他的画像,如此就对商量。

她第一次看见这个名字是原晋的战报上。

郑长隆,可以说是很悲催的一个人了。之前是少城主,然后全家抵抗齐国,全部战死了,就留下了他一个。

然后又去了外祖父家,随后燕晋大战,外祖父家全部死光了。

他南下西行来了禹国。

刚来的时候,就有隐卫报了上来,说他被一个参州(原晋国)的商人收留了,如今在夜校自学小学高中的东西,想着通过成人考试考进大学。

这个人,能活下来就不容易。

家破人亡好几次,如今还在努力的考试。

她不由得停下来看了看他。

然后见喊他的几个人带来了一个妇人样貌打扮的妇人。

郑长隆朝着四人打了招呼。

折青几乎一眼就可以看出,这是相亲。

郑长隆今年也有二十八岁了吧?

妇人看着也像是三十左右。

她落落大方,朝着郑长隆点头致意。

跟她一起来的三人是她的兄长和两个弟弟,如此见了人,兄弟们便要离去。

如此,就只剩下了两个人独处。

妇人道了一句:“你可放了花灯?”

郑长隆:“放了一个无灯无纸的。”

他道了一句:“我还买了两个有烛火的,放在了前面不远处的卖灯处,可要去取?”

两人便走了。

折青很是感慨:“他如今应该是准备在京都安家了。”

她刚说完,就见着两人背后有两个孩子贼头鼠脑的跟了上去。

孩子大概十来岁的模样,一男一女。

男孩说:“倩倩,你觉得那个男人可以吗?”

小姑娘道:“看着是正正派人,小胖,你尊重你阿娘的选择就好了。”

唐小胖自然是尊重的。只是他害怕阿娘被人骗了。

这个男人他也打听了,是个英雄,但是他跟阿娘也没有相识多久,要是根底不干净怎么办?

这个根底,又指三妻四妾。

刚刚的妇人便是唐小胖的阿娘李迎春。

当初,唐小胖的阿爷抠门的要死,小胖的阿娘跟阿爹析产分居,去了徐州纺织厂,后来提倡和离自由后,便回来跟他阿爹和离了。

再之后,李迎春跟着罗婉月在纺织业内做出了经验,便辞工自己出来开厂子,倒是将生意做大了。

如今,还有个称呼,叫做:“西崔东李”,说的便是西边禹州的崔明桐跟东边徐州的李迎春。

做大了生意之后,迁都的时候,她想了想,也跟着来京都做起了奢侈品衣裳路线,专门跟一些世家夫人打交道,倒是将成衣铺子做出了品牌。

唐小胖跟王倩倩是青梅竹马,小胖跟着阿娘来了京都之后,王家也做出了迁移的决定,在李迎春的帮助下,两家又成了邻居。

小胖早就已经不胖了,他沉稳的很,道:“我想,他要是跟我阿爹似的,左一个右一个,阿娘还不如不成婚呢。”

倩倩就道:“你阿娘自来就聪慧,她一定比我们看的明白。”

但是小胖还是担心,牵着倩倩的手跟上去,为了不被发现,还从旁边的摊子上买了两个面具戴上。

人渐行渐远,折青兴趣盎然的看着两个人走远,道了一句:“两个都是好孩子。”

宗童没有答话。

折青也不用他说,她已经熟悉了他的性格,道:“咱们也去买个面具吧。”

这样既不突兀,也可以不用带面纱了。

面具也要花银子。

真是何处不花银子啊。

掏了十个铜板,买了一个猫猫面具给宗童,一个老虎面具给自己。

那摊贩主见了两人分配的面具,还道了一句:“错了,错了,这个是老虎,那个才是猫猫。”

这是对着折青说的。

意思说折青应该带猫猫的。

折青摆了摆手,“没错,我就是要老虎的。”

等到人走了几步,这摊主才嘀咕了一句:“——也没见过女子是老虎,男子爱猫的。”

今日是花灯会,普通的灯笼也不少,折青戴着面具后,深觉空气都好些了。

嘴巴鼻子可以露出来了嘛。

即便面纱再好,还是觉得跟空气隔了一层。

她想着想着,突然跟宗童道:“长的太好也不行,总是能一眼被人认出来,要是我长的普通些,不就连面具和面纱都不用戴了么?”

她说完,觉得自己实在是嘚瑟,笑起来,肩膀抖动,可见是自娱自乐的紧了。

宗童已经很适应这般的陛下了。

刚开始他不是很明白陛下一个人为什么能笑成那般,后来她发现陛下是一个人也能活的很好的人。

有些人天生喜欢凑热闹,喜欢交朋友,若是没有朋友,一个人会很无聊。但是陛下不是。

从宗童跟着陛下的时候,就发现她是个很能给自己找乐子的人。

她努力的写书,写书的时候,除了他,不喜欢有别人在,就是他,也是坐在房梁上,角落里,不能被她发觉。

她一个人,做着一个人能干完的事情,有时候风吹进来一片树叶,她能将叶子折来,折去,然后撕拉撕拉,撕拉成小碎片,玩的不亦乐乎,又或者像是突然想起一个笑话般,笑的前仰后仰。

宗童很喜欢看着陛下笑。

陛下笑起来很好看。

他只是有些不明白,明明是皇家公主,陛下这种性子是怎么来的。

不过陛下自小到大都喜欢安静的看书,常人说起陛下来,都没有什么印象。

应该是性格使然。

就像他一般,也是喜欢一个人。

他走在陛下身后,戴着猫猫的面具,亦步亦趋。

“阿童,那边有乘船的,我们去乘船吧?”

宗童默默的掏银子。

乘船就贵了。

一条船要三十文银子。

折青努力讲价,“不能十五文吗?”

租船的人:“……”

呵呵。

他努力解释,“姑娘,这是朝廷的船,我们不讲价的,且你租船去别处看看,哪里能三十文就能租上?这船大的很哩。”

折青:“但是我们只有两个人啊。”

“这样,我只租船的一半?”

租船的人:“……”

呵呵。

他招呼后面的人:“租船吗?”

折青:“……”

她乖乖的交了三十文银子。

不得不说,这三十文银子是真值得。

五月的天,不热不凉。

河上船也不多不少,能行船的人,都是富贵人家的,有些彼此认识,在船上就呼喊出声,于是,不少船开始聚拢在一处,倒是显得折青这船冷清。

宗童站起来用船桨划船,陛下坐在船上,弯腰用手去将靠近木船的花灯拨开,一盏两盏的灯跟手交相辉印,即便是像宗童这般从隐卫里突围出来的人,也有了一腔诗意。

——满船清梦压星河,

星河……难敌陛下素手拨弄。

他转开头,深吸一口气,继续专注的划船。

折青一手将花灯拨开,清澈的河水被搅的涟漪四处散开,荡起一圈一圈,还挺好看的。

她又在水里搅和了好几圈水,将身边的花灯都拨弄走了,这才满意的坐直。

折青:“我还没有晚间在这种花灯满载中行过船,倒是别有一番趣味。”

她的生活过于单调了,除了折子还是折子。

作为一国之君,难得划一次船,她决定继续往前面划去。

一般的人,再往前面一点就要被拦住了,后面的河水部分是不能去的。

折青不是一般人,她是女皇陛下。

于是宗童掏出牌子,守在那里的人就诚惶诚恐的放行了。

折青认得这个今天值日的小将,他之前是禹州皇宫里的侍卫,如今升职了。

便道了一句:“你们辛苦了。”

一个好的陛下时刻记得跟臣子互动。

小将军激动的不行,他也记得陛下,但是他不在宫里当值之后,就没见过陛下了。

等到陛下船行走了,他才想起来一件事情。

“糟了,不知道孙香大人跟陛下说过花灯回收的事情没。”

于是,当折青看见前方不远吭哧吭哧努力打捞花灯的人时,还是瞬间惊讶了一下。

“这些灯,你们都收回去吗?”

小衙役就紧张的点点头,“孙香大人说,这次的花灯会很成功(赚了很多银子),以后每周六都要举办一次(赚更多的银子),花灯……也不能浪费了,所以在这里放了一些玻璃瓶子,将花笺放进瓶子里,满了就埋在树下,至于花灯,拿回去维护一下,还能卖呢。”

折青:“……”

嗯,很好,很孙香。

一点儿也不浪费。

正要说什么话,就听见砰的一声,天上散开了烟花。

折青仰起头,瞬间被烟花迷了眼。

烟花不断的在天上散开,还有了花式。

虽然有些抽象,但还是能看出来,是花灯的形状,一朵两朵交缠在一起,倒是好看的紧。

烟花业已经进化到如此地步了么?她记得很多年前,雪生为她制造出烟火的时候,还是只能小小的一簇在空中散开。

不知不觉,烟花已经可以做出花灯的形状了。

这一年内,进步不少。

宗童见陛下被烟花惊艳了,划着船,准备带着陛下去河中间看烟火,那里的位置是最好的。

谁知陛下叹了一句:“哎,这么多烟火,孙香可花了大价钱了,明日脸准臭的很,不知道哪位大人载她手上。”

她又笑起来了。

幸灾乐祸的。

宗童划着船,抿唇道了一句:“陛下,咱们该回去了。”

夜深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