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番外(盛平九年)(2 / 2)

加入书签

于是,小皇太女殿下又跟着女皇陛下一起睡了。

今年宗童年终总结的时候业绩是第一——于是他就可以今年不出去了。

小明照很喜欢跟阿爹和阿娘一起睡,因为要跟着阿娘去上朝了,她高兴的一晚上没有睡着,半夜还拉着阿爹在那里说悄悄话。

“我还没见过那些大臣们在朝堂上是什么样子呢?”

宗童:“明天就可以看见了。”

明照抱着阿爹的胳膊,整个人缩在阿爹的怀里,问:“你说,他们看见我,会惊讶吗?”

宗童:“会吧?”

几千年来,还没有小皇太女在六岁的时候,就开始临朝听政了。

明照笑起来,“阿爹,你真好。”

两个成功的女人背后,肯定会有一个优秀的男人。不过,优秀的男人很快就被骂了。

“多晚了,还带着她说话呢!”

原来是女皇陛下被吵醒了。

可是明照还是想说话。

折青:“穿上衣裳出去吧。”

宗童:“……”

明照:“……”

两人就拿着枕头出门了。

彼时三月,晚上还是冷的,寒风一吹,小脸一冷,明照决定小声的说阿娘的坏话。

“阿爹,你觉得阿娘像不像母老虎?”

宗童:“……”

他很真诚的道:“这是你说的,不是我说的。”

宗童就带阿照飞向了他的大本营:房梁。

两人在房梁上待着,阿照还从怀里拿出来一包肉脯,继续被阿爹抱在怀里,她看看房梁,再继续啃一口肉脯,道:“阿爹,我们继续说话吧。”

说什么话呢?

她想听阿娘这些年是如何一步步打下这么大江山的。

“当年禹国在皇爷爷手里的时候,还没有这么强大,我们比鲁国都比不上,是怎么在十九年间,就发展到如此的?”

宗童就想了。

十九年……嗯……十九年前……嗯……

他情不自禁的道了一句:“十九年前,我跟你阿娘刚刚认识……”

明照:“……”

宗童:“……”

明照又啃了一口肉脯,往阿爹的怀里靠了靠:“算了,阿爹,今晚就说你跟阿娘的感情史吧。”

宗童就说了,他说的干巴巴,但是明照听的津津有味。

然后,就听见下面一声怒吼,女皇陛下披着衣裳出来,正在怒目瞪着他们。

“再不睡,明天就送你们去挖煤。”

一大一小乖乖的下了房梁,跟着前面的女皇陛下进屋睡觉,上床,两个大的睡旁边,小的睡中间,此时已经凌晨两点了。

早上六点,三人起床。

只睡了四个小时的阿照十分的精神,她由宫女服侍着给自己穿上了皇太女的朝服,然后戴上珠冠,一边吃包子一边道:“阿娘,待会我坐哪里啊?”

折青:“就坐在阿娘的左边吧?”

那就是上首。

阿照点头,“好啊,我也想在上面看看他们长什么样子呢?”

于是吃完了早食,一家三口就出发去朝堂了。

到了殿外,宗童就不进去了,阿照跟阿爹挥手告别,然后牵着阿娘的手,开始走向了上面的宝殿。

底下的群臣已经到了。

他们总是要比皇帝早一会的,不然皇帝到了,你还没到,按照如今的话来说,不会给你记迟到,而是直接旷工了。

所以他们来的早,自然要看见了摆在宝殿上面的一张小型的储君宝座。

大臣们惊讶,不懂得这皇家母女想做什么,不过小殿下会来上朝,却是确定了。

就有人问秦宽等人。

“小殿下才六岁,这是要参政了?”

虽然大家都听闻了小殿下是难得的聪慧,有些人也跟小殿下打过交道,对小殿下是没得说,但是才六岁啊,现在就参政,她听得懂吗?

于是等到女皇陛下牵着小皇太女殿下来的时候,众臣还是有些弄不明白什么意思。

便先道一句陛下万岁万万岁,皇太女殿下千岁千千岁。

可折青没有提及明照的事情,而是直接道:“罗爱卿,朕看你的折子,说是想要整顿徐州纺织业?”

姓罗的官员立马站出来,道:“回陛下,徐州纺织业里有几个大商户,已经是垄断了整个徐州市场,这些年来,他们不断的蚕食小纺织厂,在徐州市面上,定的价格说一不二,已经严重破坏了纺织业的平衡。”

折青点头,“那就立案去查吧……让苏暖苏大人跟你们一起去。”

明照就发现,在阿娘说这句话之前,底下的群臣都眼观鼻,鼻观心,一点儿反应也没有,不过阿娘说让苏暖姨去的时候,几乎一大半人的脸上都有了情绪。

有些人是惊讶,有些人是看好戏,有些人的脸上是欢喜。

不见惶恐的。

事后,她问阿娘:“是不是剩下没有表情的人,有些是惶恐的?”

折青摇头。

“自从他们进了朝堂里面,就已经戴上了面具,虽然说君臣相知,但是你别相信他们。”

“他们可能是出自真心,但是也可能是做给你看的。”

明照近些日子感觉到了做皇帝的累。

折青摸摸她的头:“习惯了,就好了。”

然后就要继续跟着去蝉鸣宫。

一天下来,她眼睛都累的睁不开了。

不过倒是坚持了下来,第二天还是跟着阿娘一块去朝堂,折青就笑着道:“如今,你晚上不拉着你阿爹去说话了?”

小阿照严重睡眠不足,“不去了不去了。”

好困的。

去了五天,折青就给她放假了。

“你还没正式做皇帝呢,休息两天吧?”

小阿照有些不好意思,“那怎么好呢?”

折青:“……”

“那就别休息了。”

阿照立马打了个哈欠,“我已经睡着了。”

做个上进的皇太女真累啊。

……

盛平九年,邮政员阳江的儿子已经十四岁了。

十三岁,已经考上了高二。

学校里,大家正在说自己很是幸运。

“听闻从我们这届起,小学就是读六年了。”

“六年!天爷,要多增加两年?这也太多了吧。”

“但是学的东西也多啊。”

“这倒是。”

“哎,那以后考高中就难了。”

“为什么,读六年,很多人都不愿意读,都出去打工了。”

“你懂什么,朝廷既然敢这么做,肯定有后招。”

朝廷在他们新一代学子心里就是神,一说到朝廷有后招,就有人开始附和。

“是啊……可是能有什么后招呢?”

这后招,阳江的儿子还真知道。

阳江的儿子到城里住下之后,还去改了一个名字。

他如今叫做阳雨。

这是他祖母偷偷带着他去改的,如今他们这里也不知道何时兴起了一种名字改命的说法,很多人都想去改名字。

阳雨改的早,后面就不准改了。

阳雨之所以叫阳雨,按照他祖母的说话,便是雨通禹,禹,多好啊。

他阿娘就气的要命,但是婆婆平日里好,只在这些事情上有自己的“主张”,她也不好说什么,于是忍了下来。

谁知道,过了没多久,祖母又迷上了一种气功。

气功的师父跟她说,只要练就了气功,以后便什么也不怕了。

“生病了,可以不用吃药,遇见歹徒了,还可以刀枪不入。”

阳家的人都觉得是骗子,但是祖母却信到了心里去。

“那师父将玻璃渣滓都吃到肚子里去了。”

“钉子扎不破他的皮。”

家里人限制了她出去见人,她还偷偷的去见。

阳江没有办法,只好尾随之后,然后去县衙里面报官。

因为他们家是首告,所以需要去警署里面,阳雨也去了,因为祖母已经不信任祖父跟伯父以及阿爹了。

他如今是祖母唯一信任的人。

阳雨就是在警署里面听见了里面的人说小学增添两年,成为六年制。

里面的人道:“说是要正式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呢。”

阳雨就加了加,小学正好是六年,高中三年,合起来就是九年,九年义务教育的九年,应该就是这个。

那什么是义务教育呢?

他藏在心里,谁也没说,此时小伙伴们讨论,他也没敢说,等到晚上回家的时候,他问阳江。

“阿爹,什么义务教育啊?”

阳江还真知道这个,今儿他去拿包裹的时候,就有县衙的好友跟他说过这个。

“好像是朝廷规定,天下所有的适龄学子都必须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是朝廷予以保障的公益□□业,以后只要是小学和高中,就可以免去学杂费学费等费用,只收取书本费。”

“三月里的万民大会通过了这一律法,以后,无论男女,全禹国都要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强制性保障孩子们读书的受教育权。”

阳雨嘴巴就张大了,道了一句:“全禹国都施行……那朝廷得少多少银子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