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第 112 章(1 / 2)

加入书签

但关于那些人类是如何变成菩娑婆叉的,库尔特却没有深入说明,他只振臂高呼:“我们已经是人类最后的希望了,我们今天之所以会站在这里,就是为了延续希望的火种!”

可惜库尔特的激昂情绪并没有感染除他以外的任何人。

不过库尔特显然也不在乎他们情绪如何,他接着强调:“要记住,你们此次行动的唯一目的,就是猎杀菩娑婆叉,活下去。”

“等等——”

崔浩成皱眉说:“这好像是两个目的吧?”

一是猎杀菩娑婆叉,二才是活下去。

毕竟他们在这个副本中的身份定位是战士,而古往今来,几乎没有一种战士在前往战场后获得的任务会是活下去,尤其如今他们据说还要猎杀一种名为“菩娑婆叉”的外星怪物。

结果库尔特却否认道:“不,只是一个目的。”

“因为只有杀了菩娑婆叉,从他们身上取下一肢肉制成抗体疫苗,你们才不会变为另一只菩娑婆叉。”

“一只肉?”

铛铛小声和柳不花说:“这个量词有些奇怪。”

一般他们形容肉都是用“一块”“一斤”这类的量词啊,“一只”又是什么新量词?

柳不花张了张嘴巴刚想说他也不清楚,库尔特就看向他们,解释说:“是一肢,肢体的‘肢’。菩娑婆叉和人一样,有五肢:双腿,双臂,以及躯干。一肢肉可以制成一支抗体疫苗,所以一个菩娑婆叉可以制成五支抗体疫苗。”

这短短几句话能提供的信息量很大,众人需要一定时间思索消化。

“还要打疫苗?”冯劲杉瞠目问出了大家心头的另外疑惑,“不打我们也会变成菩娑婆叉?”

“是的。”

库尔特眼珠轻转望向他,那张原本方正坚毅的面庞,在这一刻忽然透出一种诡异的邪性:“你们以为,菩娑婆叉是三十年前从星舰中出来的外星生物吗?”

冯劲杉讷讷问:“……难道不是吗?”

库尔特却没再回答他,而是将手背在身后端出指挥长的威严说着要点:“菩娑婆叉比较难对付,是夜行生物,还需要有诱饵做引才会现身,且不会出现在人聚集太多的地方,一般五十米范围内同时有六个人存在,它们就不会出现,所以我们必须分组行动。”

库尔特讲的可以说是很详尽了,但众人却越听越迷惑——

首先,三十年前,菩娑婆叉能在短短一周内吃掉三亿人,数量应当很多;其次,库尔特还说了人类没有疫苗的话,会在第二天变成菩娑婆叉,这样一来,菩娑婆叉的数量就会多上加多。

所以一开始,大家还以为他们只要离开了这个星舰基地就要面临犹如虫潮的大量菩娑婆叉,而他们寥寥仅有十六个人的参与者就算全部聚在一块,在菩娑婆叉面前也像是落单的渺小蚂蚁,说不定反倒会被数量庞大的它们猎杀。

可怎么现在听着库尔特的阐述,菩娑婆叉就像是什么稀有生物一样,真就会被手持武器的他们猎杀?

更何况库尔特后面还补充了一个很矛盾的点:菩娑婆叉不会出现在人聚集太多的地方,那么全地球的人类凝聚在一块,不说有个百亿,十亿总该会有的,完全能够逼退菩娑婆叉啊,为什么会沦落到如今仅仅只剩下三万人的地步呢?

迷点很多,库尔特却不再为他们解释说明了,只再次抬起右臂在表状的控制面板上依次按下几个按钮,一分钟后,屋外便走进八个上身穿着旗袍,下.身却是滚轮状的机器人,它们右手抱着银纹射击枪,左手则拎着一个玻璃长瓶。

“这就是你们的诱饵和武器。”

旗袍机器人在库尔特的声音中将射击枪递给老兵,玻璃长瓶递给新兵。

射击枪没什么特殊的,枪身上的银纹还挺好看。

但玻璃长瓶中装的东西装的东西却让人疑窦丛生:因为玻璃长瓶内,装的是一条人类手臂。

“记住了,只有击中头部,菩娑婆叉才会停止行动。”库尔特叮嘱众人,“射机枪如果打中别的部位是没有用的,被打中后的部位也无法被制成疫苗。”

“另外,帝国昨天收到线报:现在出现了一种新型菩娑婆叉,它们已经不是人了,却依旧能保持人形潜藏在人类之中,它们没有强烈的食□□望,但不食肉的话,它们会在两天后退化为菩娑婆叉,直到再次食肉才能恢复人形。我们将其命名为‘迦摩’。”

穆玉姬听到这个名字眯了下眼睛,为众人补充道:“迦摩也是《正法念经》中记载的三十六饿鬼之一,俗称如意夜叉,能随心变形,欲美则美,欲丑则丑,喜入人家盗食。”

库尔特也说:“我们初步研究认为,迦摩混迹在人类之中就是为了盗食,帝国研究院还觉得它们可能是研发最终治愈药剂的关键,你们如果能找到迦摩,将其头颅交给我就能得到帝国的奖赏,获得抗体疫苗终生领取权。”

老参与者的领悟能力就是比新人强上许多,谢阿戚听完就总结道:“这个副本目前来看有两个通关途径,一是猎杀菩娑婆叉换取抗体疫苗,从而存活七天,二是找到新型菩娑婆叉——迦摩,将其交给库尔特,就能直接通关。”

“对。”卓长东将有些沉的玻璃长瓶放到腿边的地上后问,“不过这个迦摩怎么找呢?”

“迦摩无法从外表和言语行动中观测出异样,但是当它附近有菩娑婆叉死亡时,迦摩会产生共鸣现象,变回菩娑婆叉的模样一分钟,所以——”库尔特停顿了两秒,用目光逡巡过一遍众人后才勾唇道,“请时刻关注着你们的搭档和其他战友,因为我们都不知道外出行动之后,再次归队的伙伴,是否还是原来的那个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