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论罗永胜的重要性(2 / 2)

加入书签

“嗯,对,你说的有道理。”

跟郭书喻相处的时间长了,罗永胜也学会了敷衍,主要是郭书喻歪理一大堆,别看罗永胜大学时候是辩论队的候补成员,但有时候真说不过郭书喻。

送罗永胜回家,然后回东王镇,等回到村里的时候,刚刚6点,郭书喻给王兴龙打电话,让他还车之后到郭家庄来一趟,说一说接下来运输队的事情,此外郭书喻还邀请了那位今天一起跟着去的箱货司机,但人家拒绝了,说家里还有孩子,要回去帮忙照顾。

到家先给老爹他们说一声,安全回家了,然后就是给周桐打电话,同罗永胜和解的事情郭书喻第一时间就告诉了周桐,周桐也松了一口气。

罗永胜算是她的学长,虽然周桐的嘴里,并不怎么看得起罗永胜,可既然罗永胜能够给郭书喻介绍她,那说明两人的关系还是可以的。

最最重要的是,周桐站在郭书喻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如果离开了罗永胜,郭家庄的发展至少也要推迟两年。

这不是夸张,不说其他的,光是那零零碎碎各种各样的手续,如果没有罗永胜,单是郭书喻来跑,他需要多长时间?

工坊的证件至少需要十几个,另外还有卖菜的合格证件等等,你以为事情那么简单,有人买你来卖,找两个司机,蔬菜装上车,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事情就完了?

税呢?手续呢?

什么都没有你就敢卖菜?没抓住还好,抓住的话,罚几千块钱是小事,你的菜被罚没那才麻烦,当然人家也不要你的,就是检测一下农药有没有超标,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否则吃出问题谁来负责?

罗永胜的重要性就在这,那些复杂的事情他来处理,郭书喻只需要想办法把郭家庄的经济发展上去,东西卖出去,那就足够了。

当然,不仅是省去了麻烦,罗永胜也给郭家庄省了很多的钱,郭书喻也不知道罗永胜怎么弄的,反正菜是村里村民的,村委会只是受到委托帮忙出售,不是个体户、也不是公司,配合一些政策,基本上不需要交税。

不仅蔬菜,其他商铺、工坊也享受三年免,五年减半的政策,现在看着不起眼,等郭家庄发展起来,那一年减免的税务,可能就是一个巨额数字。

那位三晋旁系村民是在镇上等着郭书喻,所以他是跟着郭书喻一起回来的,路上简单的说了说送货的事情,然后就是把卖蔬菜的17000和剩下的800给了郭书喻。

既然会计都过去了,人家给的自然是现金,郭书喻觉得麻烦,就让三晋旁系族人明天去了告诉他们,把钱都打到一个公用账户上。

这自然是罗永胜弄的,算是村民的集体账户。

“这钱你先拿着吧!正好明天一起存进银行。”

说话间,郭书喻把车停在了酒楼门口,既然招待王兴龙,自然在这里最合适,只可惜村里酿的玉米酒还要再等一个月,否则就能喝村里自己酿的酒了。

酒楼一层是大厅,50张八人桌,其中6张靠窗,二楼包间数量20,不过有的包间是两张桌,所以总桌数是30,正常容客640人。

桌椅黑色重量不轻,雕工更不用多说,跟那些古董家具放在一起,单从审美观上,它们丝毫不逊色,甚至更胜一筹。

这样的桌椅郭家庄自然也有卖,但是标价很高,普通实木的一桌八椅,售价10000整。

当然,如果你选择红木之类的,价格还要更贵,具体价格大约就是正常红木家具价格的三倍-五倍。这指的自然是批发价格,商场里出售的那种是包含品牌价值和房租,因此不具备参考性。

真说起来,郭家庄的家具比起那些大商场的家具,实际上也贵不了太多,不过郭家庄贵在了工艺和手工打造上,而他们则是房租和品牌。

酒楼的后厨几个大厨正在教几个年轻的学徒做饭,看到郭书喻急忙停下手中的活,恭敬的称呼一声族长。

“你们忙你们的,待会弄个五菜一汤,主食就弄小米粥就行。”

站在最前面的那位大厨急忙应下来,然后询问要什么菜系,郭书喻让他们看着弄,最好是家常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