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周桐回来了(2 / 2)

加入书签

不过很明显,地级市和省会的公寓造价肯定要贵出来不少,不仅土地贵,人工也同样贵,好在现在凯辉建筑公司已经是郭记的战略合作伙伴,施工费用要便宜不少。

“今年省里如何布局,郭义杰有没有出方案?”

“出了,冬小麦比想象中可能要成熟的更早一些,大概下个月就能收割一批,正好也能早一点建造大棚,郭义杰和几名大掌柜明天前往各地准备筹办仿古街的事情。”

“以前族人们对现代机械不太熟,不知道怎么配合,不过前段时间工匠们一直参与新村的建设,虽然同时兴建几十个仿古街人手不够,可很多东西都已经提前准备出来了,挖好地基之后,有两个族人工匠盯着,剩下的招募本地人组装就行,大概两个月就能完成一个老街。”

听到郭书喻的话,周桐点点头:“北河的县区一共是151个,按照咱们之前的造价700万一个的话,11个亿应该能下来,剩下的9个亿在各个市区建造员工公寓?”

除去莱州,省内还有9个地级市,按照最高预算1个地级市至少需要1个亿来建造员工公寓的话,那么刚刚好,不过这是最高预算,实际上除非每个地级市都需要购买现成的楼房,自己建造的话,大概六七千万就能下来,而这里面多半还是土地的价格。

当然,如果地方偏僻,那么则不包括在内。

也就是说,实际上20个亿不仅能布局全省的郭记老街,地级市全部打造完成员工宿舍,剩下的钱还可以打造10000亩左右的蔬菜大棚。

随着郭家庄大棚蔬菜的火爆,而且今后注定种植会越来越多,因此罗永胜的那位同学干脆被郭家庄村委直接聘用为农业专家,一年固定30万的外聘费用。

因为郭记蔬菜的火爆,之前的“简陋”大棚根本不合适了,因此罗永胜同学对大棚进行了更新换代,全部换成了半智能化,不过如此一来费用自然也就高了,平均下来一个大棚大概需要1万块的费用。

费用高也是相对而言的,如果请一个施工队包工包料,材料费、人工费、技术费等等全部下来,一个大棚五六万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郭书喻说完这些,周桐忍不住笑道:“那看起来咱们不仅利润大,就是各种的施工成本也比别人少了一半不止。”

“怪不得我们不需要担心别人仿造,不说技术,光是这一个成本,大部分的资本就承受不住。”

其他的不说,单单一个郭记老街,那用的都是自己的工匠,他们拿的还是一个月4000的工资,放到外面,光着一个工程,你没有几十万根本请不到人。

一个仿古郭记老街看起来也就七百万的造价,可是换成其它人试试,也许两三千万也就是一个框架雏形。

最最重要的是,可能你花了这么多钱,效果连郭记一半都没有,因为仿古街仿古街,重点在一个古字,没有生活在那个时代、光凭借一些文献资料,你能建造出真正有古意的建筑来?很多东西都在细微处,这一点也许就是画龙点睛之笔,让你仿佛真的身处于几百年前,这是大部分的现代文古建筑工程师都做不到的事情。

郭书喻当时为什么突然兴起打造摄影师平台的念头?就是因为他明白,今后这里必然是网红们的首要打卡地。

你要说那些残留下来的古建筑,没错,的确也有,很多古镇甚至都有几百年的历史,可那些要么是修复过的,要么就是破破烂烂根本没办法当景点的,如何能跟郭记老街比?而且郭记老街还没有门票钱。

周桐和郭书喻没有直接回家,而是选择到莱州郭记老街逛一圈,说实话这时候郭书喻还是有点紧张的,不过还好,并没有出现什么纰漏。

瞧着夹杂在老街内却并不怎么突兀的酒吧、网吧、ktv,周桐非常满意的点点头,酒吧里逛一圈,是她喜欢的那种静吧环境,瞧见了郭书喻和周桐,族人服务员纷纷打招呼,而这毫无疑问吸引来不少人的目光。

看到郭书喻,大部分人一闪而过,不过随后见到周桐,人们尤其男性的眼睛都不由自主的一亮,随后又有人把目光看向郭书喻,眼神让郭书喻有点不舒服,因为他们好像都在说,怎么好白菜都被猪拱了。

从酒吧出来,周桐本来还想要去网吧见一见郭书喻的大学同学,不过郭书喻拒绝了:“他们这时候正在打游戏,估计没有心思搭理咱们,等回头再说吧!”

周桐倒是能理解打游戏时的状态,点点头也不坚持。

逛一圈郭记老街,郭书喻便和周桐准备回家了,回家的路上,郭书喻说起跟同学成立传媒工作室的事情,周桐倒是没有反对。

“挺好的,我也不希望你变成有钱的“孤家寡人”,不过就是花了一点钱,然后保留几个朋友,我觉得很值。”

周桐的善解人意让郭书喻心里越发的愧疚,而周桐没有想那么多,她虽然赞同郭书喻的行为,可是不代表她就没有一点的担心,可这时候也只能心里默默道:只希望他们的心态不会发生变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