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山海军(2 / 2)

加入书签

一连否决十几个方案,朱云遥望海天交界处的地平线,碧波万顷的海面,又转身将目光投向长白山南端余脉的茫茫群山,最终在心里敲定了最终答案。

“日后,我军以山海为名!”

建炎元年,六月二十七日,一支全新战法的军队——山海军,重新踏上了华夏丢失两百年的辽东!

……

唐玄宗时期,渤海国臣属大唐,唐玄宗派使节鸿胪卿崔忻出使渤海,册封使命完成后,归国时经过都里镇,崔忻命人于黄山之下凿井立碑以纪事,遂人称此山为黄井山,又由“黄井”逐渐读成“黄金”,山便成了“黄金山”。

黄金山西北麓有一口古井,井旁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

此刻,朱云与一众军将立于石碑前,目光复杂的看着这块带着厚重历史感的石碑,以及上面镌刻着的文字。

敕持节宣劳靺鞨使

鸿胪卿崔忻井两口永为

记验开元二年五月十八日

石碑上,二十九个字的碑文书法遒劲刚健,记录了崔忻当年册封的经历。

“这是故唐留下的石碑”

朱云伸手抚摸着石碑,忽然感慨道。

这块石碑在后世的日俄战争中,被小日本给偷走了,还当成什么狗屁国宝。

后世的中国多次通过外交关系索要此物,但小日本却冠冕堂皇的表示:此物已经留在日本100多年,已经成为日本国宝,断无再归还中国之理。

在日俄战争以日本的胜利而结束后,长期占领东北,并且成为这块土地的唯一合法主人,一直是日本人的夙愿。

而这块意义非凡的石碑,则是小日本不能容忍的铁证!

良久后,朱云仰起头来,脸上带着一抹悲戚,喟然长叹道,“辽东陷入虏中,已然百年!”

辽东这块土地,原本在两汉时期已经被经营四百年,已然是一块货真价实的汉地。

只可惜五胡乱华,衣冠南渡,辽东的汉家子民在周遭蛮族的虎狼环伺中,苦苦支撑,可最终没有等到王师归来,被夫余人建立的高句丽所吞并。

隋唐四代英主前赴后继,以数十万华夏将士的鲜血为代价,终于灭了高句丽,将辽东重回华夏版图。

然而安史之乱后,大唐国力骤衰,无力再顾忌辽东,随着安东都护府的撤销,大唐对于辽东基本上是“弃疗”了。

唐朝末年国势衰微,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趁机将势力扩张到辽东,并最终将这块土地并入辽国的版图中。

待汉家军队重新踏上这块“故土”,已然过去了四百余年。

四百年,物是人非,沧海桑田。

朱云转过身,看着面前肃然而立的诸将,手指石碑,眼中带着一抹决然,慷慨陈词,声音铿锵有力。

“辽东本中国之地,日后我山海军定要光复辽东,光复燕云,光复唐末以来的失地,让其重归华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