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第 155 章(1 / 2)

加入书签

来的正是司马承祯,他属于那种一看就像是真神仙的类型,从各个角度看,都是一副仙风道骨的做派。他乃是晋室司马氏之后,哪怕司马氏做皇帝简直是一团糟,在这方面,老赵家都能在他们面前挺直腰杆,但是,论起风姿仪态,司马家的人受到魏晋时期风气的熏陶,那绝对是非常拿得出手。

司马承祯穿着很朴素,就是一身青色的道袍,就跟寻常道士一般,他并不是以自己本人的身份过来的,老实说,如今佛门盯着也比较紧,毕竟,武则天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虽说看着身体还算是康健,但是做皇帝的人,一旦感觉到自己有了衰老的迹象,一个个自然而然地便会想要去求长生,求不老。这种事情也是人之常情,像是后世也是一样,许多老年人,年纪大了,生活条件也好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就开始养生,希望自己活得更长一些,得了什么绝症,哪怕明知道要花很多钱,但是谁也不想死,都会尽可能去治疗。而放在生活条件比较差的时候,得了绝症,别说是老年人了,许多年轻人都会放弃治疗,没办法,那时候不是好死不如赖活着,而是活着也看不到希望,还不如死了算了。

平民百姓尚且如此,作为皇帝,执掌天下大权,高高在上,他们这等人更是舍不得死,恨不得能千年王八万年龟!武则天虽说之前一直没有表露出这样的迹象,但是她再过几年都七十了,人生七十古来稀,为什么李唐的那些拥趸能够容忍武则天搞出这种借壳上市的事情,不就是因为觉得武则天这把年纪,估计也就是过把瘾就死吗?也就是让她风光几年罢了!

但是人老成精的人自然知道,武则天真正掌握大权之后,只有更加不肯死的份!所以,她定然也是要求长生的。而佛门在这方面,着实欠缺了一些。像是仙侠小说里面的佛门,一个个说是将肉身看得多重,一定要弄出什么金刚不坏之体来,又总是说什么佛门金身,实际上,佛门还是那句话,肉身不过就是一个皮囊,他们的根本并不是这个。因为佛门的教义之中,非常核心的一点,就是转世轮回,所以,他们是不会追求什么长生的,死亡不过是下一世的开始罢了。

但是道门就不一样了,道门可不修什么来生,他们修的就是今生,所以,道门自古以来,就是求的长生不老,要不然,干什么会有什么餐风食气,炼就金丹之类的修行方法呢?一切都是为了长生。哪怕道门至今以来,正儿八经获得了长生的似乎都是在传说之中,像是什么淮南王吃了金丹拔宅飞升,连鸡犬都带上了的那种,再远一点就是黄帝飞升,老子西出函关,紫气东来三万里,然后飞升的事情……总之,很多时候,说某某长生了,成仙了,那都是传说中的事。不过,如今道门不怵这个,别的不说,前些年过世的孙思邈,在宣传中,这位可是北魏出生的,按照这个来算的话,孙思邈那可是一百大几十岁的人了!

另外,道门之中,那些有名有姓的宗师级别人物,只要不是闲着没事吞服金丹的那种,活个七八十岁都是基本操作。所以,对于王公贵族来说,道门就是掌握了长生密码的这一批人。

武则天想要稳固自己的权威,佛门造势的确很有一套,但是等到武则天的位置稳当了之后,佛门的作用就微乎其微了,他们又不能帮着治国平天下,还得武则天给钱给人养着,所以,武则天私底下求助道门是非常正常的操作。

在这样的情况下,佛门自然是得防着一点,因此,对于一干道门的关键人物,都看得比较紧。

因此,得了李悦派人送过去的拜帖之后,司马承祯就做好了亲自过来拜访的准备。不管是道门还是佛门,都有扶龙庭的说法。当年佛门扶持了杨坚,在开皇年间,佛门势力大涨,结果摊上一个精明的杨广,这位可不是什么会被佛法忽悠的性子,因此,等他上任之后,虽说没有大举灭佛,但是当年杨坚许给佛门的诸多好处却被杨广给取消掉了。

因此,佛门才转过来扶持了李家,哪知道,不管是李渊还是李世民,都是那种翻脸比翻书还快的,前脚才得了佛门给的好处,后脚就将佛门一脚揣进了沟里。而道门呢,当初在李家上位的过程之中,也是出了不少力气的,别的不说,道门之中,当时许多宗师都是大家出身,他们从中转圜,这才让许多势力投入了李唐麾下。不过,当时统领道门的是灭佛急先锋,因此,等到李唐建立之后,他们就拼命在李渊和李世民那里施加影响力,打压佛门。

如今这个情况,道门在中原这个地界自然要老老实实蛰伏起来,甚至,司马承祯都琢磨着暂时放弃嵩山了,毕竟,禅宗祖庭少林寺就在嵩山,司马承祯这边可没少林寺那般人多势众,所以,在人家眼皮子底下,很多事情也没法干。

结果接了李悦的帖子之后,司马承祯心血来潮,起了一卦,却是潜龙出渊的卦象,也就是说,道门若是跟李悦搭上,当能豁然开朗。

司马承祯顿时坐不住了,比起佛门这个外来户,道门其实没有太多开拓精神,准确来说,在佛法传到中原王朝之前,道门就不是个宗教,而是个典型的学派,不过是因为董仲舒的缘故,从显学不得不变成了隐学乃至玄学罢了。

对于道门如何传道的事情,其实大家都很头疼,想要接地气吧,没有合适的机会,他们也没办法修改自个的教义,或者说,他们其实也已经修改了,佛门搞了个地藏,道门跟着要弄了个救苦天尊,但问题是,人家包分配啊!道门这边总不能厚着脸皮说,只要信道,你也能成仙吧!成仙真这么容易,咱们修的什么道呢?

司马承祯琢磨着李悦这边或许有转机,因此,他趁着大家的注意力都在武则天登基的当儿,偷偷下了山,然后跑到李悦这边来了。老实说,这其实有些不礼貌,毕竟,这会儿已经很晚了。按照这个时代正常的社交礼仪,上门拜访多半会是在上午,起码要在午时之前,也就是那些交情非常深厚的,才能不管这个潜规则。但是,遇上这种关乎道门前途的事情,司马承祯也只能是厚着脸皮干了。

不过,李悦也不是那么讲究礼数的人,他让杨瑶先去休息,自个赶紧换了一身衣服,去书房见司马承祯。

司马承祯也是个识趣的人,不等到李悦说话,就是起身行礼,说道:“贫道冒昧来访,实在是失礼了,还请王上恕罪!”

李悦赶紧说道:“真人何必如此,原是我等俗人,扰了真人的清静才是!”

司马承祯也不跟李悦玩什么虚的,他直接摇头说道:“什么清静,这些都是骗不明白的人的,如王上这般,自该之道,这道统之争,如何容得下清静二字!”说到这里,司马承祯又是暗自叹了一口气。他的确心中向道,满心眼里都是自己得道成仙的事情,但是他肩负上清一脉的道统,乃是道门各个支派之中,领头的几个人物之一,哪怕年轻了一点,资历稍微浅薄了一点,但是自他师尊羽化之后,他就得担当起这个责任来。所以,他不得不参与到道统之争中。

李悦见司马承祯也是个爽快人,当下也是松了口气,就怕遇到那种拿捏着架子,摆出一副自己真的是那种超凡脱俗真神仙模样的人物,不管是装的还是真心这么以为的,这样的人对于李悦来说,就是那种很难打交道的类型。而司马承祯这般爽快,合作的几率也就变大起来。

因此,李悦也不藏着掖着,直接将自己的打算说了出来:“真人也该知道,这几年里头,孤王就准备正式移封琉球,因为各种缘故,如今琉球那边的移民,要么是越人,要么就是天南的夷族,还有一部分是从高原迁移过去的吐蕃人,至于汉人,在这里头占据的比例是真算不上有多高!各族都有自己的信仰,对于孤王来说,这些信仰各有利弊,其中一些教义并不符合孤王的心意,这也就罢了,如今在海上,除了大唐的船队之外,还有一些来自天方和天竺的船队,天竺暂且不说,那边佛教式微,主要信奉的还是婆罗门教,而天方那边,所信仰的一神教在传播过程之中,难免会因为各种缘故出现扭曲,回头这些信仰传播到琉球等地,难免会产生一些冲突,因此,孤王才想到了求助道门!”

李悦其实这些时日,已经想了很多关于宗教的事情,光是信仰昊天和三清,其实是不够的,因为他们位格实在是太高,说白了,道门信奉的神明都显得有些不接地气,像是昊天,一直以来都属于国家层面的信仰,朝廷每年祭天,祭祀的都是昊天,至于三清,也是道家的至高神。但是对于李悦来说,他还是觉得一些比较接地气的神明比较靠谱一些,比如说土地城隍,像是将来李悦的地盘需要大肆发展海贸,那么信奉的对象最好加上一个海神。如今妈祖的信仰还没有出现,那么干脆弄个海龙王就是了!

这些信仰在一神教里面肯定是不可能出现的,佛教倒是很兼容并蓄,便是外道妖魔都能在他们的教义里头变成佛门护法,但问题是,佛门不事生产,鼓吹的轮回之说委实不适用与开拓进取的时代,如此一来,也就只能依靠道门了。

因此,李悦干脆说道:“孤王打算在琉球各个聚居地设置土地,各个城池设置城隍,这些都是地祗,将百姓的生老病死各方面都纳入到土地城隍的神职之中,而孤王思来想去,能够满足这个需求的唯有道门!”

土地城隍这种神职并非这个时候才出现,事实上,第一个城隍就是刘邦当年设立的,当年纪信为了救他,伪装成他的模样,最后死在战场上,刘邦感念纪信的功劳,自己登基之后,就将纪信封为都城隍,在长安塑庙供奉,甚至叫各地也建造城隍庙供奉纪信,不过,等到汉朝亡了之后,纪信的信仰也便衰落下来,如今也就是在长安还保留着一些而已。土地神也是一样,以前叫做社神,在神道体系里头,还是位格比较高的,但是后来不断降格,如今也就变成各地基层的小神了。

但是这种信仰,以前道门是根本看不上的,像是土地神这个信仰,正常情况下,连庙祝都不会有,就是各地的村民自主塑像,然后偶尔打理一下罢了。

而李悦的想法就是,将土地神变得正式化起来,就像是后世的倭国,有土地神分管当地百姓的安葬之事,当然,不会是搞个集体公墓,这个占据的地方就太大了,而是在土地神中设立灵位,用个小小的灵牌来取代,通过土地庙超度之后,才算是完成死亡这个流程。另外,土地神主职应该是丰收,另外什么婚嫁送子之类的,也跟着管起来,很容易就能将其他信仰挤掉。

李悦将自己的想法跟司马承祯这么一说,司马承祯先是愕然,心中盘算了一番之后,眼睛就是一亮,这不就是道门下沉基层最好的办法吗?佛门再如何,还能抢到村子里面去不成,一个村子可供奉不起一个寺庙,但是,土地庙什么的,一个庙祝,最多再带一两个童子也就够打理了,三个人,甚至不需要下面的信徒多供奉什么,有个一二十亩的庙产,就足够土地庙的正常运营,加上村民们各种婚丧嫁娶之类的事情,难免都得供奉一些,因此,足够将土地庙打理妥当。

这般一想,司马承祯顿时立马起身,又是对李悦行了一个道门的大礼:“多谢王上点拨,贫道感激不尽,若有用得着道门之处,道门当效犬马之劳!”

李悦当初想到这一点的时候,就知道道门肯定是会同意的,因此,他也是笑了起来:“如此,那可就要劳烦真人帮忙牵针引线了!”

“这是贫道的本分,王上实在是太客气了!”司马承祯这会儿几乎都有些保持不住自身的心性,面上也是喜形于色,要不是这会儿时间已经晚了,司马承祯能立刻命人给终南山还有其他道门支派传信。

跟司马承祯达成了共识之后,李悦又跟他聊了一会儿,不过,对司马承祯说的那些玄之又玄的道理弄得迷迷糊糊,顿时就有些坐不住了!用白话文跟对方说一说唯物主义哲学什么的,李悦还能知道个一点儿,但是对于司马承祯这种在道门几乎能够开宗立派的人物,李悦这种半吊子,自然是说不下去了,他这会儿都有些后悔自个上辈子没有多在网上锻炼嘴皮子,要不然的话,哪怕不懂,也能抬几句杠呢!

李悦命下人安排司马承祯在外院休息,自个也回了主院,杨瑶还在等他,见李悦神色轻松地进来了,杨瑶支起身子,问道:“看样子,谈得比较顺利?”

李悦点了点头,也不叫伺候的下人,自个将衣服换了,然后拿了直接叫人准备好的毛巾擦了一把脸,在杨瑶身边坐了下来,然后说道:“本来就是合则两利的事情,子微真人又不是什么蠢人,自然是愿意的!”

杨瑶也松了口气,说道:“我之前也就是觉得琉球毕竟是化外之地,难免叫他们有些疑虑!”

李悦嘿嘿一笑,说道:“佛门的人传道都传到西域草原高原上去了,他们要是再不思进取,就守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很快就要被佛门逼到山旮旯里头去了!虽说求长生的帝王数量不少,依靠人主,虽说能够兴盛一时,但是帝王长生这种事情,我看了史书,除了不知道真假的黄帝飞升之外,其他还有谁呢?这根本就是镜花水月,再要是像是太宗一样,吃出什么毛病来,那就更麻烦了!所以啊,与其成天惦记着长生不死药,还不如老老实实往外走一走呢!再说了,琉球那边如今也是诸夏的地盘,怎么就是化外之地了?真要说起来,那里可比草原高原强多了!”

杨瑶见李悦说得高兴,也是笑了起来:“不管怎么说,此事总算是成了,如此,也了了一桩心事!本来还说等到女皇登基之后,咱们再找个时间去嵩山拜会的,如今子微真人亲自过来了,那也就省了这么一桩事情,所以,咱们什么时候返回泉州?”

李悦沉吟了片刻,然后说道:“还是尽快吧,咱们又不想掺和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留在长安,难免要被牵扯其中,所以,等过几日,咱们就上书辞行,就说不放心两个孩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