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高山滑雪(二十二)(1 / 2)

加入书签

在身体已经濒临极限的情况下,谢不惊依旧维持着惊人的速度,再次追回了之前超过他的江雪阔。

夕阳沉入地平线,墨蓝色笼罩夜空。

大灯亮了起来,照得雪道亮如白昼。

谢不惊跳下缆车,排队等待着最后一次下滑。

夜晚气温降低,薄薄的紧身莱卡运动服已经不能抵御寒冷,谢不惊活动身体维持小幅度运动,不让身体凉下来。

“江大佬已经是最后一次了吧?”低低的交谈声顺着风声传来,“真是羡慕他啊,要是我也有这么快就好了。”

“你也只剩下3圈了吧?”有人回答。

“本来是,可惜我漏了5个旗门……”

“哈哈,我比你少2个!还有,等会儿滑完等我啊,我们一起去吃饭泡温泉。”

排队轮到前面两个男生,交谈声停了下来。

很快倒计时结束,全副武装的谢不惊站在了出发线前,等待着显示屏的间隔倒计时。

在连续13个小时的高强度训练下,他的身体状况和精神力都在逐渐下降,双腿重得像是灌了铅,每走一步,每呼吸一次,都让疲劳持续加深,身体甚至以疼痛为信号发出抗议。

可神奇的是,当他进入雪道后,渴望沉睡的细胞又再次亢奋起来。

它们奔涌在身体的每一个角落,叫嚣着要拼尽全力,滑出更好的成绩。

锋利的滑雪板在雪面留下两道平行刻痕,宛如火车驶过雪原留下的痕迹。

江雪阔已经先他一步出发,早已看不见身影。

按照时间来看,他现在应该已经抵达了终点。

不知道对方这次用了多少时间,自己要滑多少成绩才能超越他。

谢不惊跳向半空,独自穿过一个个旗门。

说到底,高山滑雪是一场孤独的运动。

同为竞速项目,跑步、游泳、赛车、公路自行车这些比赛,都是所有参赛选手一起出发。

比赛时,运动员能清晰的感受到对手的存在,能在前进中最直观的感受到竞争。

大量运动员聚集在起跑线上,让空气中产生一种集体的紧张感——这是最好的兴奋剂,能刺激每一个运动员的神经。

但是高山滑雪不同。

运动员只能独自从小门里出发,只有当前一个选手抵达终点,下一个选手才能继续。

这意味着运动员需要独自面对这条长达2k的雪道。

教练不能给他意见,对手的身影无法刺激他,这是一场不见对手的战斗。

而他能做的,就是保证每一刻都咬紧牙关,在每一个不确定中拼尽全力。

谢不惊冲过冰冷陡峭的雪道,快得几乎变成了一道虚影。

身体很热,但呼入的空气又是冰冷。

寒风吹刮着他的身体,每一个卡宾刻滑都要耗尽全力,腾空落地的震动几乎要击溃他的意志。

放弃的原因可以有很多,但坚持下来的原因只有一个——胜利。

只有坚持下来才能赢得胜利。

第三次跳跃后,谢不惊迅速俯身冲向重点大门!

通过终点那一刻,他的身体也终于突破极限。

被压抑的疲倦尽数上涌,让他身体不受控制的往下坠。

谢不惊摔倒在地,又连忙抬起头看向电子显示屏。

多少成绩?

电子显示屏上端依次浮现出他们的名字。

排名:1

姓名:江雪阔

圈数:100

总用时:13h50in

滑行用时:3h48in329s

排名:2

姓名:谢不惊

圈数:100

总用时:13h50in

滑行用时:3h48in457s

3小时48分457秒,他比江雪阔慢了128秒。

得到答案后,谢不惊再也支撑不住,软绵绵的跌在了雪地里。

墨黑的夜空中挂着一轮明月,今天是农历腊月16号,原来除夕已经不远了啊。

这是他在国家队过的第10个春节,也是他在异世界过的第一个春节。

不知道家人们怎么样了。

要是看见自己睁眼,应该会吓一大跳吧?

谢不惊在脑海中幻想着自己醒来那一幕,缓缓闭上了眼。

些许湿意从眼眶涌出,滋润了因为长时间佩戴隐形眼镜而干涩的眼球。

他果然还是不习惯隐形眼镜。

刚换成隐形眼镜时,谢不惊戳了半个小时都没戳进去。

现在能够顺利戴上,又无法习惯眼睛干涩。

谢不惊睁眼,这次没看到月亮,而是对上了一双闪着光亮的黑眸。

江雪阔神情复杂的蹲在他面前,冷峻的脸上浮现出错愕。

谢不惊:“……”

这人该不会以为自己输了比赛哭了吧?

谢不惊坚决不能让对方产生这种误解,连忙坐起来解释:“你别误会,我是隐形眼镜戴久了眼睛很干,这是生理性泪水,起润滑作用。”

江雪阔看了他半响,目光依旧复杂:“有没有受伤?”

“没有。”谢不惊也知道自己躺在这里会妨碍别人,他拍打着身上的积雪站起来,转身朝着教练走去。

“别贪凉,先把衣服穿上,等冷了再添衣服就晚了,”陆时取下谢不惊的外套递过来,又说,“喝点热水再回去。”

“嗯。”谢不惊穿上防风外套,大口大口的喝着热水。

桌子上的机器依旧在运转着,尽是一些他看不懂的数据。

原来在他们练习期间,教练也在一直工作。

“怎么一脸闷闷不乐的样子?”机器前的江绪林抬起头,冲他笑了一下,“这个成绩已经很好了,模型预测结果下,你本来要比江雪阔慢半分钟。”

谢不惊:“那个预测有什么依据吗?”

“当然有,”江绪林说,“评判因素包括力量、速度、技巧、经验等因素。”

他是助理教练,但干的更像是数据分析师的活儿,这种新型数据分析方式,也是他大力主张,队里才尝试引入的。

“当然,这还只是一个很粗糙的模型,只能起参考作用,”江绪林有些不好意思,“而且我在模型中忘了意志力,也就是心理素质这一因素。”

而谢不惊正是因为强大的意志力,所以才能做到后来居上。

谢不惊点头:“那么我先回去了。”

陆时叮嘱道:“回去好好休息,明天早上8点集合。”

谢不惊:“好。”

时间接近晚上十点,谢不惊在下山的缆车上翻看白天收到的消息。

先是谢不凡一贯的问候,谢不惊回复后,又打开了赵承悦那个有足足20条未读消息的头像。

赵承悦就是那种,就算别人没有回复,他也能一个劲儿的不停发消息的类型。

前面是一堆带着感叹号的加油,中间是他最近滑雪的成绩,还有几张和朋友在阿尔卑斯滑雪的合照。

里面好几个都是滑雪社的熟面孔,之前还和他有些不愉快,但是现在,已经可以录小视频给他加油了。

消息最后,赵承悦给他发了他一张酒店会员卡。

[这是雪顶酒店集团的至悦精英会员卡,你用这个可以免费泡他们家酒店的温泉!师父加油!提前祝你获得国家队正式资格!到时候我就是国家运动员的徒弟了!]

谢不惊被他夸张的语气逗笑了,感觉身上的疲惫也轻了一些。

晚饭后,谢不惊绕路去了一趟温泉酒店。出示会员卡后,他很快就被工作人员带进了更衣室。

热水浸过每一寸疲倦的身体,谢不惊闭上眼,把脑袋靠在鹅卵石上,长长叹了口气。

他实在是太累了,竟然不知不觉中睡了过去。

大约十分钟后,江雪阔也来到了这个池子。

然后他看到了睡在一旁的谢不惊。

少年肩膀以下都浸在热水里,脸上被温泉泡出浅浅的粉红,他脑袋后仰,显得脖颈尤为修长,粉色的嘴唇微微张开,一副毫不设防的模样,和白日里冷峻的模样天差地别。

江雪阔很快就收回视线进入水池。

水面升起袅袅热气,狭小的空间里只剩沉默。

又过了十分钟,江雪阔泡完温泉准备离开。

而谢不惊依旧躺在那里,连动作都没有变过,只有一张脸越来越红,那是温泉泡太久濒临缺氧的后果。

“谢不惊。”江雪阔喊了他一声。

如预想中一样没有任何反应。

江雪阔走到他旁边,伸手推了推他胳膊:“醒醒,不能再泡了。”

谢不惊呻吟一声,抬手躲开了他的触碰。

江雪阔看着对方通红的脸,一时间沉默了下来。

大约一分钟后,水面突然传来“哗”的一声响,江雪阔扶着谢不惊站出水面。

谢不惊不知什么时候醒了过来,他保持着被半搂着的姿势抬起头,漆黑的眼睛盯着江雪阔,像是一只安静的猫。

“你干什么?”

江雪阔一愣,随即松开手,说:“怕你泡太久晕倒了。”

“啊,”谢不惊这才注意到现场的情况,他轻轻点了点头,一边系紧腰间的浴巾一边说,“谢了。”

随后,他把额前湿润的头发拨到脑后,赤裸双脚走上池岸。

回到酒店后,谢不惊很快就睡了过去。

半睡半醒之间,他突然听到了一阵脚步声。谢不惊睁开眼,看到了站在门口江雪阔。

后者穿着深蓝色防风运动衣,身上带着寒气,一脸风尘仆仆的模样。

这么晚了还这副打扮,该不会是要偷偷训练吧?

“你去哪儿?”谢不惊坐在床上,顿时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

“我不去哪儿。”江雪阔关上门,脱下了身上的外套。

谢不惊迷茫的瞪着眼,大脑因为睡眠不足有些迟钝。心道江雪阔这是被他发现,又打消了训练的念头?

“我刚回来,”江雪阔似乎看出了他的担忧,叹了口气,“我要准备睡觉了。”

刚回来?

谢不惊看了眼时间,现在已经晚上十二点,距离他回来已经过了一个小时了。

可是他从温泉离开时,江雪阔明明也在换衣服了。

谢不惊:“你刚泡完温泉回来?”

“嗯。”

“可你怎么走了这么久?”

漫长的沉默后,江雪阔终于吐出一句话:“回来时走错了路。”

谢不惊:“……”

迷路了?

200米的直线距离,你能迷路整整一个小时??

晚上睡觉时,谢不惊一直在思考,江雪阔滑雪时为什么不会迷路?

旗门那么多,按他这么严重的迷路程度,至少得每场漏几个才对吧。

他还认真询问了江雪阔这个问题,可惜只得到了对方一声冷哼。

谢不惊表示很遗憾。

翌日上午八点,众人吃完早餐在滑雪场集合,将进行超级大回转的训练。

超级大回转和昨天的速降都属于速度项目,但整体来看,和技巧类小项回转、大回转区别并不是很大,都会应用团身、打杆、刻滑等基本技巧。

也因此,很多优秀的高山滑雪运动员在时间和体力允许的情况下,会选择好几个项目参加。

瑞士名将克里曼斯·费奇更是其中佼佼者,在今年的高山滑雪世界杯上一人包揽所有项目,直接夺得五金,成为一座压在所有滑雪者心中沉甸甸的大山。

谢不惊深知,自己现在距离对方还太过遥远。

他没有遭受打击,也不觉得自己能立刻赶上对方。他只是按部就班的做着训练,一点点努力变强。

而首先要做的,就是努力通过国家队的正式选拔。

接下来的训练谢不惊依旧没有松懈,他虽然在超级大回转时不敌江雪阔,但是在两个技巧类项目中都取得了第一。

时间一转眼来到了周六,让人们叫苦连天的魔鬼集训也终于告一段落。

这天训练结束后,他们又收到了教练的消息,让晚上9点在酒店会议室室集合,要开一个简短的会议。

“开什么会啊?”陈景一边打着哈欠,一边走向会议室,“别是什么讲话吧?那还不如让我继续训练。”

严理推了推眼镜,一脸笃定:“我觉得是给我们上理论课。”

“啊,有可能!”陈景恍然大悟,“我们之前集训,也是白天练习晚上上课。”

谢不惊走在二人身侧,旁边跟着沉默寡言的江雪阔。

“哎,谢哥,你觉得是什么?”陈景用胳膊肘拐了一下谢不惊。

谢不惊看向前方抱着笔记本的江绪林,猜测:“训练总结。”

5分钟后,40位集训生全员到齐。

“知道你们现在很累了,那我也长话短说。”江绪林看着台下一个个打瞌睡的脑袋,语速飞快道,“这次训练我们采用了全新的数据采集系统,分别从力量、速度、技巧、经验、心理素质等方面评判,得出了你们每个人训练的分析报告。”

打瞌睡的人们纷纷来了精神。

竟然还有分析报告!

没有一个搞运动的不想看自己的分析报告。

从个人层面来讲,滑雪更像是一种靠技巧和感觉的运动。

毕竟跳跃的高度、进入弯道的时机、该用什么角度打杆,都需要运动员自己做出决策。

而这个决策究竟好不好,是不是需要改进,当事人可能很难发觉,所以需要眼光老辣的老教练指出问题。

但如果有了数据分析师的数据,运动员就能直观的察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做出更好的判断。

“个人报告我已经发到你们手机里了,”江绪林说,“你们可以把它作为一个参考,思考究竟要在速度、还是技巧类项目发挥优势。”

谢不惊低头查看着自己的报告。

pdf文件有些大,他等了一会儿才打开了。

在五大能力玫瑰图中,他心理素质最高,分数超过90分,技巧、速度也接近90,属于优秀范围,但力量和经验稍弱,徘徊在70-80区间。

除了心理素质比他想象中高以外,另外几项都和他预估的差不多。

再往下,还有一系列详细的数据分析和数据建议,最后还有一句综合评语。

“你不畏艰难,从不放弃,是一个技巧、速度同样出众的全能选手,可适应高山滑雪五小项。力量和经验是你的弱势,建议在这个夏季增强体能训练,打好身体基础。”

评价也很专业理性。

整体来看,是一份相当实用的报告。

谢不惊有点儿羡慕,在脑内问系统:你能做出这种分析报告吗?

系统没吭声。

谢不惊叹气,这个系统的秉性他差不多也摸清楚了,遇到答不出来的问题就装死。

“怎么还叹上气了?”陈景探了半个脑袋过来,“谢哥你的怎么样?”

谢不惊:“我体能和经验不太行。”

陈景:“哎,我是经验缺乏。”

“为什么我心理素质只有60?”严理的声音响起吗,眉头皱得很严肃,“江助教,你能帮我解释一下吗?”

大家都好奇的看了过来。

在他们印象中,严理一直用科学理性的态度滑雪,而且情绪几乎没有波动过,是一位相当稳健的数据派。

60分刚刚及格,确实不太符合他给人的印象。

“你不知道原因?”江绪林问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