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二更(1 / 2)

加入书签

小刘订婚后,画风跟以前大不同。

以前公社有稀罕货到了,一般都是王姐提前给自己家留一份,剩下的人都是偶尔才凑这个乐子。

程溪有自己买东西的渠道,刘成是跟着奶奶住的单身汉,家里人口简单,像杜主任家一样,就两口人,买不了多少东西。

但订了婚之后的小刘,留货的次数也开始向王姐看齐了。

好看的布料、油大的肥猪肉、品相好的红糖、样式新颖的头绳发卡……

花的多了,工资也就跟着捉襟见肘,向来只对理科感兴趣的刘成也开始试着投稿,不过投稿的同时,也还是没放下他那些宝贝数学题。

赶在腊月二十六号这天,供销社总算是放年假了,而且一放就是两周。

还好是放假了,再晚一天,程溪就要踩着二十多厘米厚的雪去上班了,现在却可以躺在暖呼呼的被窝里查看淘宝上的评论。

那十多瓶白酒都被他放到淘宝上去了,作为经典的传世名酒,价格肯定不能低。

可他在淘宝上买来的东西,包装都会屏蔽掉不该出现的字眼,比如生产日期。

那七十年代的酒被2080年的人买到,是不是也会屏蔽掉不该有的字呢?

一瓶没有生产日期的酒,看包装还是古董名酒,呃……看起来崭新的没有岁月痕迹的古董名酒,很难不让人怀疑是仿造的假酒。

但程溪自己清楚,他卖的都是货真价实的酒,只是存放时间不久,算不上是古董酒,所以标价也不是按照古董酒的价格来的,而是按照市面上这几个牌子的新酒的价格定的。

只要买了他的酒,开瓶尝一口,就知道物超所值了。

本来放上去的酒就只有十多瓶,有一个识货的就能把这十多瓶全包了。

程溪觉得应该不愁卖,可事实却是,这些酒放上去得小半个月了,销量还是零,自家店铺一万多的粉丝,居然一个试着买来尝一尝的都没有。

倒是上架的布鞋,每次都一上就秒空,小半个月的时间里都卖出去五十多双了,每双的定价都是158。

一双鞋的材料费不超过五块,人工费也很便宜,像许霞这样长期接货的,每做一双鞋就可以换三斤大米,而三斤大米也就是四五块钱,其余的人家,也是选择回赠吃的,或是植物油,或是糖块,或是挂面,或是猪肉,价值上也跟许霞那边差不多。

也就是说能卖到158的手工布鞋成本不超过十块钱,卖出去五十多双,利润就高达六七千块。

听起来是蛮吓人的,但也不过是一瓶名酒的标价,跟野生鱼虾的利润更是没得比,但胜在是一个长期且稳定的货源,每天都有货上架,来向粉丝们证明他这个店家还没有跑路。

【卖完了水产品卖野菜,卖完了野菜卖手工鞋,店家这跨度也太大了!】

【跪求野生甲鱼,店家不要装死,赶紧给个准话,什么时候上架野生甲鱼?】

【都卖了上百万的货了,店家能不能别这么抠,花几千块钱请个客服能死吗?】

【给大家避个雷,这家店铺的服务态度差得要死,货还供不上,店家根本没在用心做生意!】

……

顾客们的怨念,程溪接收到了,再次试着回复评论,然而还是不行。

他倒是给大家伙挑了好货——白酒,奈何一个慧眼识珠的人都没有。

河里的野生鱼虾在冬天到来之前,其实每个月都有上新,只是数量跟刚开头那两个月相差太大。

有钱不赚是王八蛋,白酒不行,手工布鞋利润太小,现在想在淘宝上发财还得看野生鱼虾。

良山村的这条河里鱼虾有限,但乡安县又不止这一条河,东北方向还有好几个渔村呢,他大可以和大佬一块装成鱼贩子去渔村收鱼。

几个渔村围着整个晋城市最大的淡水湖,鱼虾在乡安县卖不出价格来,渔村的人光靠打鱼维持不了生计,也要跟着种地,而且他们那边耕地还少,种地打鱼之余,还要割苇子编席赚钱买粮食。

如果有鱼贩子愿意过去收鱼虾,想来肯定能碰到些胆大的渔民。

在做生意上,他和大佬简直是珠联璧合,他能把这些野生鱼虾卖出去,而大佬的空间用来运送鱼虾,既省了事又添了道保险。

程溪小算盘打得啪啪响,只等着春天来临,湖面解封了,而在春天来临之前,还是先在家里头窝着吧,外面雪那么厚,实在不适合跑出去偷偷做生意。

越到年根底下,村里头就越热闹,别看外面雪大,出来玩的人反而比之前要多,尤其是小孩子们,打雪仗的、堆雪人的、跑到河面上溜冰的,还有在冰天雪地里玩沙包、踢毽子。

小孩嘛,一般都是关不住的。

不像小程家,大人也好,孩子也好,都不太出门,程老头衣兜里的糖都放好几天了,家住村东头,却总是跑到村西头晃悠,就是想偶遇他大孙子,给几块糖,再装装可怜,看孩子能不能帮他说几句话,可硬是没见着大孙子的人影,倒是他剩下的那几个孙子孙女有出来玩儿。

可那有什么用呢,他等的是他大孙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