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劝谏失败(2 / 2)

加入书签

玄宗回到后宫,来到杨贵妃居住的地方。

杨贵妃率宫女们跪迎玄宗到来,并服侍玄宗舒舒服服的安坐享用水果。

到了玄宗心情舒服的时候,杨贵妃道:“听闻陛下将要亲征,贱妾不才愿随陛下一同前往。”

皇帝眼神一瞥,不冷不热的问道:“这是你从哪里听来的话?”

杨贵妃道:“广平郡王的王妃崔氏方才进宫,对我说的。”

玄宗长吁一口气,叮嘱道:“下次崔氏再进宫来见娘子,娘子告诉她好好服侍广平郡王,国家大事不是她一个妇人所能谈论的。”

“是。”杨贵妃应了一声。

杨贵妃知道皇帝表面上是说崔妃,实际是在说她。但是杨贵妃不在乎,起码做到了两件事,一是确定皇帝不会亲征,二是趁机小小的栽赃了一把太子。

值此内外大乱之际,又一件事发生了。

潼关监军边令诚曾经和高仙芝征讨小勃律时的监军,这回又成为高仙芝的监军。因为高仙芝有钱,边令诚曾几次索讨财物,高仙芝不肯给。

两个贪财的人在一起,肯定是合不来。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一般的人合不来,顶多是从此不理对方。一个是带兵大将,一个是监军在一起合不来,就是另外一回事。

边令诚密奏皇帝,直言高仙芝贻误军机,封常清调度乖方,请求玄宗处置此二人。

奏疏到了玄宗手中,原本就对高仙芝和封常清多有不满,这下彻底的总爆发了。

他召大臣询问此事如何处置。

“高仙芝当斩!”杨国忠怒道。

李亨当场反对:“启奏陛下,高仙芝退守潼关,封常清连战连败固然罪责当死,不是这个时候。临阵斩将,乃是兵家大忌。求陛下给他们一次机会,命二人镇守潼关,保住长安不失。”

玄宗不满道:“封常清在朕面前大言不惭,说轻松取敌首级,如今却连战连败还有何话好说!”

李亨谏道:“臣知封常清大言,有蒙蔽陛下之罪,罪不至死。今朝中大将除二位将军,实在无人可用。求陛下免他们一死,准其戴罪立功。”

玄宗怒道:“大唐人才济济,岂会独缺此二人邪?传朕旨意,速斩高仙芝和封常清来报,其家产全部充公。”

李亨哭跪在地,砰砰的磕头,只求皇帝收回成命。

然而玄宗拂袖而去。

等群臣渐渐散去,李俶上前扶起李亨。

李亨回头对自己儿子道:“天下大势至此,我还有什么好说的。”

李俶道:“父亲,看来妹夫的想法,终究是无法实现了。”

原来和政郡主亲自送到东宫的信,就是劝说李亨据理力争不让皇帝杀害高仙芝和封常清。原因是根据杨错的分析,如果这两员上将被杀,那么接下来极有可能派上阵就会是哥舒翰。

但哥舒翰年老体弱,又一身是病。这样的猛将去潼关,肯定会因为身体原因而做出非理智的行为。

回到东宫,李亨连忙找到和政郡主道:“女儿,你速度携书信在禁卫的护送下前往岐州,这次就不要回来了。”

“父亲……”和政郡主大吃一惊。

“什么都不要说了,你去了岐州以后,让杨错厉兵秣马,随时准备来迎接我。”

“女儿知道。”和政郡主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答应道。

李亨还是不放心,转脸向李倓道:“倓儿,你陪佩儿去吧。在杨错军中,你也可以多学些技能。”

“是。”李倓站了出来。

兄妹俩当日离开了长安城,往西而去。

杨国忠很快得到了这个消息,冷声道:“太子的如意算盘打的真好,居然在这个时候不忘用这枚棋子。”

“父亲,完全可以把杨错在岐州的事情告知圣上,何必在这里瞎猜。”杨昢道。

“我也想啊。问题是我几次三番针对杨错,已经让陛下对我诸多不满。现在不管我说什么与他有关消息,陛下先入为主的认为我在说谎。再加上太子都会横插一杠,让我有苦说不出。”

“那就等着吗?”

“哼!我不会让他计谋得逞,传韩猛前来。”

“是。”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