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一曲终焉(2 / 2)

加入书签

郭子仪微微闭起双目,借以掩饰住自己心中巨大的喜悦。

不知过了多久,郭子仪转过头,冲恭敬立在车旁的许季常问道:“史朝义是如何去的?”

许季常是与史朝义的遗体一并被追击而来地郭子仪军俘获,不过他当时没有做任何反抗。

“史朝义的宿疾本就相当严重,这两个月来又过于操劳,身体已经亏耗殆尽。”许季常哀恸地回道。“今天……是猝逝,走得很快!”

又一阵沉默后,郭子仪声音低沉地吩咐道:“来人,将史朝义遗体送回濮阳,再命匠人打造最好的棺木,准备最好地香料,妥善安置。”

“是!”

“我代史朝义,多谢郭老令公大恩大德!”许季常长身伏地,恭恭敬敬地朝郭子仪一叩首。

郭子仪转过身。仰头看天,右手缓缓抬起,轻摆了两下……

定陶。

城楼上,伪燕军守卒目瞪口呆地望着远方的漫天烟尘。

大地在震动,破损不堪的定陶城孱弱地颤抖着,就像一头被拔去爪牙的猛兽,蜷缩在阴暗的角落,胆怯地发出呜咽声。

苍凉凄劲的号角声,随风飘扬向远方。

一万五千铁骑大军显出了狰狞的獠牙,他们像决堤的洪水一般,一路咆哮而来。

铁骑大军的最前列,一面墨绿色的纛旗上,迎风招展着一个巨大地“郭”字!

带着一地烟尘,铁骑狂潮浩浩荡荡地从定陶城外冲过,完全把这座城池当成了空气。

(本章未完,请翻页)

直到铁骑消失了许久之后,城楼上的伪燕军士兵才回过神来。

“羌族铁骑!”负责守城的伪燕军都尉很有些经验,看出了这支铁骑的身份,话里带着颤音说道。

他的眼中,已经满是绝望的神色。

数十名伪燕军士兵瘫坐在地上,全身上下如同从水里出来一般,体力已经丧失殆尽。

照刚才那支铁骑的威势,别说城里只有千余守军,就算有十倍、二十倍人,也顶不了一点用。

完了,完了……

是夜,定陶千余守军一溃而散。

史朝义骤逝,十余万伪燕军惨败濮阳的消息,通过各种途径,迅速地传遍了天下。

天下震惊!

长安城举城欢腾,百姓奔走相告,户户张灯结彩,宛如过节一般。

朝堂内,无数官员喜极而泣,泪流满面。

逆贼已死,天下一统之日还远么?

大唐的中兴,已经近在眼前!

伴随着史朝义死讯的传播开来,河南的战局迅速呈现出一边倒的局势。

郭涔率领一万五千铁骑以大迂回战术,经汝南、梁郡赶抵济阴战场后,彻底定下了东线战事的基调。

遭遇多路追击的徐璜玉、李元遇,最后仅余一万兵马撤至汴州。

四月下,兵败任城的周子翔,在后有李忠臣穷追,前有阻截的情况下。又得知了史朝义的死讯,百般无奈之下,最终向李忠臣请降。

与此同时,西线两路大军相继突破原武、新郑,进逼汴州西郊。

新郑城破之时,端木固率千余残兵面对数十倍之敌,奋勇发起了最后的攻击。经过一个时辰的血战,全军皆亡。

随即,两路大军成钳形之势进逼汴州。

五月中,东、西线大军对汴州形成合围,总兵力达到十四万之众。

汴州城内早已人心惶惶,军无战意。

五月十四日,郭子仪将经过精心防腐处理地史朝义尸身,送入汴州城内。同时,遣使进行第三次劝降。

五月十六日,史朝靖、徐璜玉开城出降,李元遇引剑自刎身亡。

八月初,唐军尽掌河北三州,完成天下一统!

时间飞逝,转眼到了未来。

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已经七十岁高龄的杨错奉诏参加德宗在麟德殿举行的宴会。

在宴会上由一批舞女演绎了著名的《霓裳羽衣曲》,让杨错仿佛回到了自己年轻的时候。

遥想当年,自己在华清宫的宴会间舞剑。何等的意气风发,没想到也会走到这一个地步。

人生如白驹过隙,不胜悲哉。

宴会完毕,杨错没有回府。而是前往自己无数遍站立的长安城墙,望着一路路从西域远道而来的商旅穿过长安城门来到长安。心中得到了些许的安慰,回望自己这一生究竟是得到的多,还是失去的多,真是难以诉说。

杨错老迈的身影,站在古老的城墙上,夕阳西下,何等壮丽的画面。这幅画面还透露出一股子凄凉,谁说英雄迟暮,只有英雄才会迟暮。

同年八月初二,一代名将杨错病逝,享年七十岁。他的妻子和政公主也于同年九月去世,追随杨错而去。

一个时代落下帷幕。

杨错在安史之乱后,西征西域,北和回纥,南安南诏,遏制吐蕃。完成男人一生的梦想。

然而杨错却败在了自己人的手中,成为一生的遗憾。藩镇和宦官,也追随着大唐直到灭亡。

(本章完)

https://www.xddxs.co/read/47774/29605436.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ddxs.co。新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co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