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您老先别急着投身教育界啊!(2 / 2)

加入书签

说到这,温老表情有些纠结,不知道该不该把下面的话说出来。

杨铸却是笑了笑:“但是领导对于这一方面的认知显然没有您老那么深,再加上某些智囊团成员在那里煽风点火,于是领导就认为双层ppp模式其实不具备内生普适应和抗风险性?”

温老表情有些难堪地点了点头,然后在那沉默不语。

但凡干过项目或者做过企业核心高层的,都知道,那些看起来客观无比的数据,其实充满着欺骗性,如果你真傻到完全依托数据去做经营决策,最多三年,肯定坑的你爹妈都不认识——后世的电商品牌之所以生命周期那么短,纯电商企业之所以发现路越走越窄且生存那么艰难,“大数据思维”和“过于依赖数据”的锅至少要背一半。

你要相信一点,行为数据虽然真实,但永远只是事物的表象,如果你在尝到甜头后将其奉为圭臬,那这玩意只能如同肾上腺素似的,让你自然老死的更快;

对比而言,反倒是那些隐藏在行为数据背后、那些与效益无法直接挂钩、甚至无法被量化的信息,才是真正的重点和深层次推动力——比如柔软的工作氛围、比如企业文化、比如个人价值实现、比如上升渠道设计、比如情感寄托点、比如有效沟通机制等等……

当然,上面说的是企业,对于地方经济而言,那些看不见或者无法体现在数字上的因素其实远远比所谓的gdp数字或者产值、销售额来的重要且深远——就拿大家最熟知、也是大企业最看重的“营商环境”来说,里面涉及到的看不见的、且无法被量化因素,又何止十个二十个?

而双层ppp模式,在杨铸看来虽然依旧存在一些弊端,但总体来说,对于非经济发达的地区而言,在当下却已经是最优解了——最起码,在执政者保持最起码的初心情况下,它能够通过利益共享的模式,在诸多环节领域达到“破冰”和“破壁”的效果,从机制上最大限制地降低交易成本和减少环节流通摩擦。

虽然当下的华夏依旧处在一边学习,一边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但是,杨铸不相信那些领导连这些问题都没有概念;因此,温老的努力被否定的真正原因也就呼之欲出了。

当下很有些玩味地摸了摸自己的下巴:“最好的经济模式就是用无限接近于零的成本去吸纳资源和转移成本……温老,看来【城市派】已经占据了绝对上风啊!”

温老闻言,表情更加忧虑,叹了口气后,又重重地点了点头。

广义的“城市派”,就是坚持走快速城镇化路线的那帮子人,他们笃信,只要华夏的城镇率达到或超过70%,并充分发挥其综合虹吸效果,就能帮助华夏快速地完成工业现代化,让华夏这个古老国度迅速赶上甚至超过西方世界的平均工业和科技水平。——虽然重生而来的杨铸并不完全赞同这一观点,但也不能就说他们的思路错了。

而狭义上的“城市派”,大家应该也能猜得到——总之,只要把、“土地财政”、“地产”、“金融”、“惟gdp”这几个关键词串在一起,就知道个大概了。

很显然,既然杨铸前面加上了那一句,他所指的就不是广义上的“城市派”,而是后者!

要知道,万物皆有度,城镇化所带来的综合虹吸作用固然有利于华夏快速提升自己的经济水平和工业水平,但如果无休止、甚至恶意地从农村吸纳人力和财力资源,并向其转嫁以粮食为主的生产资料成本(粮价)的同时,还要人家承担蓄水池的责任,那就过了——不管是90年代出现的“城乡二元化”态势和逐渐空心化的农村,还是后世越来越高昂的城市生活成本和工作压力、高达30%以上的废遗楼盘、经济萧条下内循环的进展不顺、以及以农业为源头出现的种种三产链条“连锁生锈”现象,无不证明了过度侧重城市利益所带来的隐患。

………………

“温老,不要那么灰心嘛!虽然我知道你之所以想要投身教育界,是想把自己的一些理念薪火相传下去,并且鼓励更多的年轻人投身于乡村建设和新农业,但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思考一下——如果您晚个几年,等到有了更多具有说服力的案例之后,再去当老师,效果是不是更好?”

一老一小各自沉默了一小会后,杨铸忽然抬头说道。

“嗯?小杨,你这是什么意思?”温老有些不太明白杨铸的话。

杨铸嘿嘿一笑:“温老,您好歹也摸索了那么多年了,带过的学生和团队更是不计其数,实话实说……您觉得以咱们国家现在的情况和主流价值观,你让人民大学的那些天之骄子投身于农业,并且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去,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

温老闻言,顿时有些无言以对。

要知道,不比后世,现在的国内,人人都向往城市生活,能够成为一名在写字楼里坐办公室喝咖啡的小白领,是绝大部分年轻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与此对应的是,“农民”、“农村”成为他们价值链的最底层,甚至许多年轻女性羞于提起自己的农村出身,明明都是玩泥巴长大的,非要张口闭口地“俺们城里人”。

想想看,连普通年轻人都是这样,更何况华夏人民大学这种全国重点学院的学生?——人家寒窗苦读十余年,把自己卷成了鱼干才考上了这么一所名校,可不是为了毕业以后再回到老家耕田的。

农村里的孩子固然想要奋发图强,在外面闯出一片天地来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那些长在城市,对于农村有些许好奇的学生同样不怎么适合从事农业——温老以及他的伙伴们其实带过不少来自城市的学生,但必须承认,大部分城市学生非常娇气且耐不住寂寞,十个里面有九个都会拿到实习报告之后消失的无影无踪,不少女学生更是扛了不到三个月就中途跑掉(当初温老是以项目实习的名义朝各个院校征集志愿者的)。

事实上,这种情况要等到2012年,在西南大学成立了“西南大学华夏乡村建设学院”,温老去当了学院的执行院长后,这种情况才有了明显改善——后世践行温老理念的那些学生,大部分都是从2012那一届开始的(当然,之前的也有,最起码2010那一届的研究生里,就有某位来自豫省的女学生成了温老日后的骄傲之一。)

见到温老不答话,杨铸颇有些恶趣味地嘿嘿一笑:“所以说,现在与其把大部分希望寄托在那些所谓的名校生上,不如趁着各地的农校毕业生尚未全部消散或转行,把这些真正吃得了苦,又技能对口的精英收拢起来,为您老的梦想夯实基础——实话实说,在农业这一块,那些农校毕业生比那些狗屁不是的名校生强的太多了!”

“虽然我承认,您去当老师,只要环境合适,舆论传播效果的确不小;随着时间发酵和民众意识的觉醒,也能起到不可忽视的鼓励和带动作用;但人毕竟是趋利的,理想再伟大,但到了真正决择的时刻,总归还是得屈服于现实;”

“因此,与其您老拼上一腔热情,在讲台和镜头面前高声呐喊,倒不如先花上几年时间,等新农业的商业模式跑通了,把从业人员的收益提上来了,基础商业环境奠定好了,成功案例多如山了,到时候您再去讲台上振臂一呼,想必有的是无数热血青年应声而动!”

温老有些不可思议地看着眼前的年轻人:“小杨,你的意思是……?”

杨铸笑了笑:“老李头早就抱怨希望农业科技公司的杂活太多了,又要搞科研又要搞技术推广,还要配合铸投商贸这边搞一大堆的农业项目;”

“所以呢,我就想着,干脆与希望集团成立一家新公司,让希望农业科技公司只保留技术研发和产品生产的主业,其余的业务全部剥离出来交给这家新公司;”

“所以,你愿意成为这家公司的ceo么……温总?”

听闻自己可以光明正大地继续实现自己的梦想,温老短暂地欣喜之后,眉宇之间却有更多的疑惑。

“小杨,我想知道……为什么!?”温老的表情非常认真,他相信杨铸听得懂自己问的是什么。

看着杨铸立马张口,温老一摆手:“别拿你看过我几篇文章后就很欣赏佩服我这种话来搪塞我——你好歹也是身家数百亿的风云人物,别把自己说的像一个刚出校门的热血青年似的。”

杨铸有些无语地翻了个白眼,心想这就是真实原因啊!

怎么这年头,说实话都没人信了?

无奈地叹了口气,杨铸起身走到办公桌面前,把那只龟壳拿了过来,将六枚铜钱塞进去胡乱摇了一番后,一抛……

“嘿嘿,【火雷噬嗑,市狱有罚】——温老,这就是我的答案!”杨铸装模作样地拢了拢那几枚铜钱,一副果然如此的模样。

???

温老看着眼前这个一脸欠欠的年轻人,喷他一脸吐沫的冲动难以自已地从心里升了起来……

——————

ps:什么情况,平常能见到1票就需要阿弥陀佛了,昨天怎么就忽然猛增50月票?

话说你们该不会是见到我上一章小小地开启了吐槽模式就兴奋了吧?

告诉你们,死心吧,为了安全着想,我在书里是不可能轻易对现实中的企业开喷的!

不过马上就要月初了,为了本书的数据不至于那么惨淡,求求诸位老师和同学在月初的时候贡献一波票票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