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莫非,传言是真的?(2 / 2)

加入书签

虽然说这件事尚在论证阶段,但明眼人都看的出来,或许关于影视文化作品这一块究竟要怎么走,还存在着争议,但是大力加强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那是铁板定定的事情。

这一下,齐鲁的领导们似乎看到了希望——要想传承和发展非遗,光靠国家补贴是决计不够的,得需要将其商业化,才能真正地实现经济+文化双重促进的正循环。

而说到商业化运作,目前国内有哪家公司敢说自己能比铸投商贸更有经验、实力更加雄厚?

于是乎,出于成绩的考虑,一直有些意不平的齐鲁面决定这一次要走在国家的前面,提前把这事给办漂亮了……于是便有了提前出现在万清漪案头的“非遗振兴计划”,这可比原本历史上的2006年,足足早了两年多。

(虽然《非遗名录》早在2001年就有了,但是推动非遗及相关的文创项目,却是在2006年才开始——顺便提醒下,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本书也在那一天写到了主角借用us7279327把中医药推向了全世界,这个小yy互动竟然没读者看出来,伤心ing!)。

………………

只不过省里面万万没想到的是,“非遗振兴计划”被通过了,但是齐鲁竟然没在这块偌大的蛋糕里分到多少好处,这如何能让人接受?

不过铸投商贸向来以不占因果出名,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家企业与其说是家民企,倒不如说它更像一个由部级辖管的试点企业;因此省里面其实对他们没有多少真正的制约手段——否则的话,这事就应该是省里面一开始就压在他们身上,而不是如同眼下样,非要悄无声息地从内部整出个计划出来了。

“万总,你也是齐鲁人,铸投商贸说起来,也是一家齐鲁企业……于情于理,你也该多考虑考虑咱们省吧?”

“就拿你选定的《三国》ip素材来说,咱们齐鲁不也有同为四大名著的《水浒》么?除此之外,或许《尧》、《舜》、《老子》、《庄子》这些ip太大,不能轻易去碰也就罢了,但《徐福出海》、《孟姜女》、《梁祝》、《董永与七仙女》、《牛郎织女》、《八仙过海》、《崂山道士》、《柳毅》等等……这不都是咱齐鲁的么,哪个放出去不是赫赫有名的ip,为什么你放着这么大的宝库不用,非要去选《三国》?”

万清漪不置可否地笑了笑:“领导,真正的文创项目可不是简单的贴皮游戏,你觉得,如果我们真的深挖《水浒》的内核……合适么?”

后世的文创项目在初期一度出现过“拿来就用”的贴皮模式,以为换个皮或者用上个名字就完事大吉了,但事实证明,只要走这条路的,基本上死的都很惨;

因此,曾经跟自家男人深聊过的万清漪,从批复了非遗振兴计划的那一分钟起,就没想着玩这种糊弄人的偷懒模式,因此深挖ip内核,然后进行二次创新或者元素嫁接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而但凡是有点人生阅历的人,都知道《水浒》骨子里究竟讲了些什么,也知道为什么这部名著在一些非正式场合里,被列为四大名著之末,甚至在后世隐隐有被《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东周列国志》等一众原本比较小众的传世小说超越的原因。

最关键的是,《水浒》这本书寻常人看皮,有阅历的人看骨——但无论是说皮还是说骨,放在当下都不合适,一旦引发了某些不良的社会风气,追根溯源起来,谁的日子都不会好过。

因此万清漪这话一问出来,男子就知道对方为什么选《三国》作为第一批ip孵化项目了——事实上,三国虽然写的非常精彩,但从内核来说,这本书反而是四大名著里最“单纯”的一本,因此选它来入手,简直再合适不过了。

万清漪见到男子没有继续纠缠《水浒》的问题,笑了笑,继续说道:“同样的,不管是《孟姜女》、《梁祝》、还是其余的故事,虽然有深挖的价值,但我之前说了,这是一个试点孵化项目,我们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同时孵化多个ip,因此……既然选定了《三国》,其余的就暂且押后吧。”

男子自然知道ip孵化跟普通的文创项目不太一样,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和精力,以及足够多的试错,最终才能把事情做好,因此在没有探索出成熟模式的初期,同时孵化多个ip项目的确是个不智之举。

深深吸了一口气,男子脸上露出和煦的笑容:“好,既然贵公司已经选定《三国》作为首批孵化ip,那我就不多说什么了……但是,其余的扶持项目,是不是可以多考虑考虑我们齐鲁这边?”

说到这,男子习惯性地把手一挥:“万总前面曾经讲到过,贵公司目前想要探索的是如何把非遗元素有机地植入到具有较强流通性的商品中去,而非简单的复原或者附加空虚的概念——这种与时俱进的想法我很支持。”

“但我不太明白的是,如果贵公司想要借助高品质面料作为文创产品的承载体,去进一步赋能相关文创产品,那为什么非要用蜀锦蜀绣?……咱们嘉祥的【鲁锦制造】可一点也不差啊!”

“如果贵公司想要借用皮影戏的材质、元素和表现方式去应用在包装升级上,那为什么不选择去孵化【泰山皮影戏】或者【泉城皮影戏】?……至不济,【沾化渔鼓戏】或者【定陶皮影戏】也成啊!”

“如果贵公司想要以紫陶为介质,去赋能产品包装或者干脆直接推动相关产业升级发展……就离贵公司不远的德州,【德州黑陶】又或者【zb陶瓷】,同样是很好的载体啊!”

“还有,例如水文、东巴文之类的纯民族文化素材也就罢了,毕竟这是少数民族值得挖掘的宝藏,咱无话可说……但是,为什么贵公司连竹编都要去选择孵化巴渝地区的技艺?咱们的【博兴柳编】、【曹县柳编】,就真的差了?”

“除此外……”

接下来的半个小时,这位领导进入了一种亢奋状态,噼里啪啦地说了一大串齐鲁的非遗项目,其中甚至有一大半连万清漪这个齐鲁人都没听过——万女侠直接怀疑,这位领导直接把齐鲁所有的非遗项目或者曾经拿过去送选的非遗项目全部当着自己的面背了一遍。

但比较尴尬的是,面对着这位口若悬河的领导,素来唇舌非常不弱的万清漪竟然说不出什么可以反驳的话——对方说的很有道理,作为一个大一统了数千年的国家,除去少部分具有极强地域性或者民族性的东西外,华夏各地的非遗名录不但大同小异,彼此之间还具有非常强的可替代性,因此面对着这位领导隐隐的质疑,万清漪竟然无言以对。

悄悄揉了揉自己右手的合谷穴,万清漪叹了口气:“这位领导,我承认,您说的非常有道理——至少从基础层面来说,第一批列出来的孵化项目大部分都是可以被替换成齐鲁的非遗项目的;但是,不知道您想过一个问题没有……”

说到这,万清漪身子稍稍往前倾了倾,一字一句的说道:“非遗项目本身是可以被平行替代的,但是……做文化创作的人才呢?”

男子闻言,顿时哑了火。

诚然,要说到文创素材的丰富度,放眼整个华夏,能与齐鲁比肩的省份真的不多;

但问题是……这里是“编制大过天”的齐鲁啊!

在这种几十年如一日的社会价值观下,齐鲁当下的文创孵化环境绝对在全国排得上倒数——思维活跃的人全跑到南边打拼去了,有才华的人往往又都在事业单位里,无法为小公司所用;空有无数个极具价值的非遗素材,但却没有足够的人才去扎堆进行深度创作又有什么用?

而同样的,男子也不得不承认,以巴渝为代表的西南片区,虽然目前经济水平跟齐鲁并不在同一梯队,但由于观念风气等原因,那边的人普遍思维更跳脱,更活跃,也更适合深度的文化创作——因此,如果非要用结果为导向进行推演模拟的话,铸投商贸把大部分文创孵化项目选定在那边,除了能吐槽几句“不念故土”之外,却也挑不出太多的毛病。

嗯……

人才?

男子忽然想起了一些传闻,思念急转下,忍不住问了一个与今天话题看似没什么关联的问题:“万总,我听说贵公司与铸投国贸合作,要在双庆那边建一个【跨境电商营销中心】,而贵公司,也要分流一部分员工进入这个新部门里?”

万清漪意味深长地点了点头:“没错……人才才是第一生产力,中欧跨境电商项目是我们公司和铸投国贸的重中之重,肯定要在各方面向其倾斜嘛!”

嘶~

男子也是经验丰富之辈,立马听出了其中的微妙之处。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

要向中欧跨境电商倾斜?

继医疗健康事业部之后,杨系的第二个重磅部门又离弃了齐鲁,建在了双庆?

莫非……

传言是真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