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章 无巧不成书(1 / 2)

加入书签

“.也不是没有可能哦。”

        随着这句话的响起。

        整个隐蔽建筑内。

        无论是站着的乔彩虹、周绍平、章公定。

        亦或是坐在椅子上的郑涛、叶笃正、钱秉穹几人。

        现场所有人员都在刹那之间如同遭遇了一阵绝对零度的狂风,表情生生冻结在了脸上。

        过了足足有好一会儿。

        啪嗒——

        钱秉穹一不小心推翻了桌上的茶杯,方才如梦初醒般回过神。

        他先是深吸了一口气,强行按耐住扑到徐云面前的冲动,对徐云问道:

        “韩立同志,你说什么?”

        “把海对面的侦察机给击落下来?这你知道那架侦察机的参数有多恐怖吗?”

        徐云点了点头,指了指一旁的叶笃正,说道:

        “叶主任刚刚不是说了么,那架侦察机的飞行高度可以达到两万米以上,比国内的战斗机强大很多。”

        “至于它的飞行时速.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在一小时800公里左右?”

        钱秉穹顿时瞳孔一缩,一个问题脱口而出:

        “等等,韩立同志,你怎么会知道它的时速?”

        要知道。

        U2侦察机虽然服役于1955年,距离现在已经有些年头了。

        但在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里。

        它的存在都只是一些模糊的传闻而已。

        直到一年前毛熊在境内用导弹击落了一架巡航的U2本体,这款神秘的侦察机才算真正出现在了世人面前。

        但毛熊却从未向兔子们提供过U2的具体参数,目前即便是U2的飞行时速也算是个机密数据——倒不是说知道的人很少,而是一般人接触不到这种数据。

        看着一脸诧异的钱秉穹。

        徐云则很是淡定的笑了笑。

        早在意识到来者是U2的时候,他便想好了自己接下来该讲的话或者说打的窝。

        只见他朝窗户外的某个方位努了努下巴,透过窗户可以看到,那儿赫然是此前气象多普勒雷达的基台:

        “钱一同志,您可别忘了,我在雷达方面算是略有心得,高低也能算是个爱好者。”

        “目前国内想要发现U2航迹,显然只能靠着在闽省的岸基雷达这一个途径——毕竟国内的侦察机只可能来自那什么地方。”

        “厂子里响起警报的时间是三个多小时之前,算上闽省那边传递消息的时间再用路程一除,大致就能判断出它的时速了。”

        “.”

        钱秉穹沉默片刻,方才微微点了点头。

        这种解释倒是还挺有道理的,只是一般人估摸着不会想到这一层罢了。

        光是岸基雷达这一个概念,就可以阻隔很多外行人了。

        随后他顿了顿,继续问道:

        “韩立同志,你既然知道U2的时速和高度,那为什么还会说出可以打下U2这种话?”

        “要知道,别说咱们国内的战斗机,目前就连各种防空导弹也没有击落U2的能力。”

        “想要击落U2侦察机,必须要拿出一种更先进的武器才行吧?”

        “莫非.你有一种提高战斗机高度的优化方案?”

        徐云忍不住又看了钱秉穹一眼。

        恐怕钱秉穹自己都没注意到。

        此时他提出的这些问题,可丝毫不像是一位锅炉工的业务范畴.

        同时他身边的叶笃正也没有出声纠正,这显然足以说明一件事——

        这两条鱼进塑料袋了。

        当然。

        钱秉穹此时说的倒也不全是实话。

        在真实的历史中。

        其实眼下的兔子已经从毛熊那边引进了萨姆2地空导弹,组建起了某支简称为二营的传奇导弹部队。

        哪怕没有徐云的出现,再过一年多点儿,兔子们也会击落下一架U2。

        并且在往后的五年里。

        兔子每隔一年就会打下一架U2侦察机,还俘虏了两位飞行员。

        这个战绩夸张到什么地步了呢?

        夸张到U2在全球一共被击落7架,兔子们便独占了其中五架。

        后来兔子们还用这五架的残骸拼凑成了一架完整机体,陈列在军博供游客参观。

        17年的时候兔子甚至邀请了U2已故设计师凯利·约翰逊第二次婚姻时生下的儿子维拉利亚·约翰逊,到军博参观了一次。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父亲没有把遗产留给自己的缘故,维拉利亚·约翰逊当时在U2残骸边还笑的很开心.

        但另一方面。

        一年后的U2其实已经侦测到了不少有用的图像信息,为海对面分析兔子们的研究进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例如在兔子们理论研究临近收尾的时候。

        某个脑洞大开的美乐帝便差点儿狗急跳墙,若非穗宗不信任海对面的情报,兔子们的核基地很可能就要遭重。

        不过眼下有了徐云这么个变数,有些事情恐怕就不太一样了

        想到这里。

        徐云的嘴角不由扬起了一丝钓鱼佬买到好鱼的微笑:

        “没错,钱一同志,就飞行高度而言,U2侦察机目前在全球的确是头一档。”

        “遑论歼6了,即便是米格17这种全世界顶尖的战斗机,距离U2的航行高度都有很大的差距。”

        “而战斗机的飞行高度优化起来非常复杂,无论是抗压材料还是冲压发动机,都不是一张图纸或者一个优化方案所能解决的。”

        听到徐云这番话。

        钱秉穹下意识点了点头。

        上辈子是战斗机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战斗机的航行高度,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领域。

        如果一直小角度爬升,随着气压降低你会发现一个情况:

        空速越来越低,但实际速度已经达到了很高,最终.

        进入死亡棺材角。

        在这个角。

        气压已经低到升力不足,但油门已经到头。

        这时候机体加速无力,减速就失速,强行拉杆也是失速。

        如果蓄积了足够的速度大角度跃升,到了最高点,会立刻失速下坠。

        因此想要提高一架飞机的飞行高度。

        除了发动机之外,还需要考虑翼型、机体材料、喷射燃剂等一大堆模块。

        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几乎就是重新设计一架飞机。

        而飞机想要从设计图到实战环节,又需要很长很长的实验时间。

        所以即便徐云能够拿出一份优化或者设计图,哪怕上头无比信任他,飞机在短时间内也不可能正常落地。

        想到这里。

        钱秉穹感觉自己猜到了徐云的想法:

        “哦,我懂了。”

        “所以韩立同志,你的意思是可以对防空导弹进行优化?”

        孰料徐云却果断的摇了头,否认道:

        “.很抱歉,也不是。”

        “不瞒您说,我本人对于导弹可谓是一窍不通,去掉个弹字还差不多呢。”

        钱秉穹:

        “?!”

        徐云说的确实是实话。

        导弹研发。

        这在后世可是属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专业。

        且不说军工和民用的壁垒吧。

        光是工图、控制论、惯性导航、航空器设计这些专业,就不是徐云能轻易妄言的了。

        徐云和导弹专业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对高数的研究还算比较深入,以及各种计算机程序略有研究。

        所以你要是让徐云打个下手,提出一些边角的优化方案,说实话还是有可能的——不管能不能成功吧,至少可以试试。

        但想让徐云直接拿出一个具备实战的新导弹模型.

        开玩笑。

        这还不如指望他明天更新二十章呢。

        眼见导弹和战斗机都被徐云否定了,钱秉穹的表情不由愈发疑惑了起来:

        “那么韩立同志,你说的打下U2是指”

        徐云朝他神秘一笑,伸出手指指了指天上:

        “钱一同志,除了战斗机和导弹,你想想还有什么东西能上天?”

        钱秉穹再次一愣。

        能上天的东西?

        这可就太多了。

        鸟可以上天。

        气球可以上天。

        前年面世的59式坦克据说将来也能上天.

        蓦然。

        钱秉穹忽然想到了什么,诧异的抬起头看向了徐云:

        “韩立同志,莫非你说的是卫星?”

        作为目前国内原子能事业的领头人。

        钱秉穹对于很多前端项目的了解,要远高于叶笃正甚至老郭和陆光达等人。

        因此他很清楚。

        虽然如今卫星研发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

        但在未来的规划中,卫星武器确实是一项可能实现的技术。

        这项技术甚至比气象多普勒雷达出现之前的雷达研究位次还要更高,只是因为此前提过的原因项目被搁置了而已。

        并且与战斗机不同的是。

        卫星的设计图虽然同样复杂,但难度上显然要比战斗机容易的多——至少不用考虑风洞测试,光这一步就赢太多太多了

        然而就在钱秉穹认为自己猜对答案的时候,徐云却再次摇了摇头:

        “钱一同志,我说的并不是卫星哦,不过离卫星已经很近很近了——无论是概念还是现实位置上的接近。”

        钱秉穹脸上立马冒出了一个问号:

        “?”

        随后徐云轻咳一声,转身看向了叶笃正,对他问道:

        “叶主任,你是气象专家,所以应该知道大气层随高度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并且有着不同的称谓吧?”

        叶笃正点点头,这算是他的专业领域:

        “没错,所谓大气层,指的就是因重力原因围绕着地球的一层混合气体。”

        “目前根据从近地表到天空的气体结构情况,学术上一共分出了五个层次。”

        “也就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增温层和散逸层。”

        “目前的民用客机一般在对流层上端飞行,军用战斗机则在平流层与对流层交接的地带飞行。”

        听到叶笃正的介绍。

        徐云下意识就想打个响指。

        但刚做出这个动作,便被指头的疼痛给刺激的龇牙咧嘴了起来:

        “哦痛痛痛.”

        叶笃正and钱秉穹:

        “.”

        众所周知。

        地球大气层按照温度结构共分为五层,自下而上便是叶笃正介绍的五个术语。

        其中对流层是最靠近地面的大气最底层,是大气层最底下的一层。

        高度约在从地面到上空的10~12千米以内,模糊点说就是万米高空之下都是对流层。

        对流层相对于整个大气层而言是很浅薄的一层,其厚度不足整个大气厚度的1%。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