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五章 真相大白(1 / 2)

加入书签

此时此刻。

        吉普车边。

        「韩立做助理?」

        听到从钱五师口中说出的这句话,钱秉穹顿时便是一愣。

        过于惊诧之下。

        他连原先准备请钱五师去凉棚避阳的后半截话,都生生止在了喉咙口。

        过了足足有好一会儿。

        钱秉穹方才从诧异中回过了神,眼睛一转,试探着对钱五师问道:

        「五师同志,这莫非是.....家里的意思?「

        要知道。

        钱五师此前一直都待在首都的五院,连研究方向都和221基地没有任何交集。

        理论上来说。

        他即便被首长告知了「诛仙」项目的部分内容,也不至于了解的太过详细,更别说徐云的存在了。

        这年头兔子很多任务的话术,基本都是【具体内容等到了以后XX同志会向你介绍的】之类的口径。

        而眼下钱五师直接点出了韩立这个名字.....

        很明显。

        首都方面肯定有某位大人物在临行前,对钱五师交代了某些话,甚至直接提出了某些要求。

        果不其然。

        钱五师很快点了点头,解释道:

        「没错,离开前首长是和我交代了一些事,我已经大致了解了他的情况。」

        「所以我对韩立同志还是有些兴趣的,听说他最近身体恢复的不错,已经可以坐着轮椅去上课了,就想着能不能和他接触一下。」

        「毕竟....秉穹同志,你也知道,目前国内在弹道方面的人才实在是太少了......」

        说到最后。

        钱五师也忍不住叹了口气,遗憾的摇了摇头。

        这最后那句话可不是卖惨。

        如果说国内关于核武器研制还能凑齐一些人才的话,那么导弹就是连人才的影子都见不着了。

        不夸张的说。

        核武器项目如果缺少了陆光达或者郭友来——在仅缺乏一人的前提下,项目难度上也许会拔高一些。

        但最终的结果还是不会变的。

        可导弹项目如果缺了钱五师,那就是真的不知道啥时候能出头了。

        在目前整个国防高技术领域。

        钱五师是高屋建瓴的一位科学家,是唯一的一位指路人和领路人。

        他在归国前就已经参与了海对面未来几十年的战略前瞻规划,而且在这个计划设定中他全程参与,是核心的六人小组成员之一,独立写了几份报告。

        他对眼下的军事科技有着最全面的了解,45年就已经知晓了飞机、导弹、原子弹、自动控制、火箭等领域的最新情报。

        在整个国防领域。

        钱五师就相当于后世百米赛跑的博尔特,属于绝对的独一档存在。

        举个例子。

        原子弹研制工作大概在一年半前遇到了一些工程力学方面的问题,钱秉穹找钱五师想要推荐个人解决这个难题。

        钱五师先是毛遂自荐,表示他可以试试。

        后世想必许多人都听说过最终的结果:

        钱秉穹考虑到五院离不开钱五师,便让钱五师重新推荐一位人选。

        最终钱五师推荐了老郭,老郭这才被选上成为了原子弹研制工作的核心设计人之一,负责原子弹的内爆技术。

        但实际上鲜少有人知道的是。

        钱秉穹在钱五师毛遂自荐的第一时间,其实并没有立刻否定他的想法。

        当时钱秉穹给了钱五师三天时间,让他先去做个解题的思路和描述。

        毕竟这事儿是要向上级领导汇报的。

        结果在钱五师放下手头工作的第二天,五院就直接瘫痪了——因为当时能指导研究的就钱五师一人。

        平时钱五师在五院真的是又当爹又当妈,白天指导工作,下班后就要给项目组的成员上课。

        后世赫赫有名的《导弹概论》,便是钱五师为了给五院成员上课编撰出来的教科书.....

        于是无奈之下。

        钱秉穹方才否定了钱五师的自我推荐,将人选换成了老郭。

        所以后世有一种说法,客观来讲还是比较有道理的:

        钱五师并不是一位标准的应用物理学家,他的真正才能在于理论方面。

        比如他推导出了赫赫有名的卡门-钱公式,以及提出了球壳和圆柱壳的新的非线性失稳理论。

        但是为了国防事业,他硬生生将自己变成了一名应用物理学者。

        类似钱五师这样的人还有不少。

        虽然两弹一星是集体主义的最终成果,但在他们各自领域的小方向内,他们确实称得上是真正的孤勇者。

        总而言之。

        因此如果能找到一位水平不错的帮手,钱五师还是比较乐意的。

        当然了。

        除了这个因素之外,钱五师选择徐云还有另一个原因。

        那就是首长临行前和他说的一番话。

        当时为了避免404河蟹出现。

        首长选择在了首都郊外的一间茶庄里接见了钱五师。

        介绍完徐云的「战绩」后。

        钱五师便向首长询问该用什么态度去对待徐云。

        结果首长忽然往窗外一指,笑着道:

        「五师同志,你看看窗外就明白了。」

        于是钱五师便朝窗外看了几眼,若有所思道:

        「我懂了,您是说我要像太阳一般的热忱、光明磊落的对待韩立,不要藏着掖着,对吗?」

        孰料首长却摇了摇头,解释道:

        「五师同志,你想多了,看到那边在拉磨的驴了吗?——我的意思是你把韩立当做那头驴就行。」

        「说不定到了最后他不但不会有怨言,还会感谢你呢。」

        钱五师:

        「?!」

        因此虽然内心依旧有所不解。

        但出于对首都方面的信任,钱五师还是决定把徐云选为自己的助理。

        ..........

        而就在钱五师与钱秉穹、老郭等人见面的同一时间。

        距离他们十多公里外的十八分厂。

        如今的徐云并不知晓钱五师的到来,更不知道首都的大人物已经在番外里把自己扒的裤子都不剩的事实。

        此时他正跟被人打断了腿的亚索似的,悠然的坐在轮椅上。

        一边呼吸着新鲜空气,一边看着面前的郑涛等人.....

        给气球充气。

        没错。

        给气球充气。

        只见郑涛封十多号人都蹲在地上,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个气罐模样的设备。

        这些未来的院士大老正两人一组,一人拿着气球,另一人操控设备,哼哧哼哧的给气球打着气。

        此时此刻。

        徐云等人的身边已经堆起了好些个气球,晃晃悠悠的飘荡在半空中,仿佛脱离了束缚后便会直直的窜上天。

        这些气球与后世的普通气球看起来没啥区别,唯一特殊的一点便是.....

        每个气球的下端都绑着一块小金属片,同时乔彩虹带着另外两位

        女同志坐在一旁,给气球涂着一种白色的涂料。

        王老则与化工实验室的刘有成以及孙俊人站在另一侧。

        只见三人或抽烟或双手环抱胸前,时不时看两眼气球,低声做着什么交谈。

        王老如今是绝仙剑小组的组长,刘有成和孙俊人也分别是戮仙剑与陷仙剑的组长。

        因此三个小组聚集在此,很明显是有某些事情要做。

        过了片刻。

        同样是徐云现实中见过面的葛同友快步走到了王老身边,开口汇报道:

        「总指挥,二十个气球都已经准备好了。」

        「另外按照要求,我们还根据不同材质分成了五个组别,请您核验。」

        王老见状点点头,与刘有成和孙俊人来到了气球堆边。

        随后王老弯下身子,拾起一个气球认真检查了一会儿。

        接着是第二个.....

        第三个......

        第四个......

        在极其耐心的检查完这些气球后。

        王老方才抬起头,转身对一旁的孙俊人说道:

        「俊人同志,没有问题,麻烦启动雷达吧。」

        孙俊人点点头,向早就已经在气象多普勒雷达操作台上的保铮做了个手势:

        「小保,开机吧!」

        保铮见状道了声是,立刻按下了雷达的启动键。

        于此同时。

        周绍平等人也在王老的示意下,将这些气球同时放向了天空。

        休~

        空地上迅速升起了十多个白色的气球。

        这些气球很快以不同速度飞向了高处,极个别还随风飘向了其他方位。

        众人则就地抬头看向天空,做起了注目礼。

        这是诛仙项目组成立到现在,三个小组做的第一次联动实验。

        其主要目的有两个。

        一是检测刘有成他们第一批次生产出来的材料强度,筛选合适的配比。

        二则是对高空数据进行收集。

        当然了。

        由于项目组成立到现在只有两天,因此再乐观的人也不会认为气球可以达到平流层飞艇的预设高度。

        或者奥秘某种意义上来说。

        王老他们今天要收集的正是气球爆炸瞬间的数据。

        没错,爆炸数据。

        虽然从明面上看。

        氢气球在上升过程中,会受到与运动无关的2个力。

        也就是合成浮力和球壳重力——其中前者实质是内含气体的重力和气压的合力。

        也就是球壳重力=球壳质量*当地重力加速度。

        合成浮力大小=内外气体密度差*体积*当地重力加速度。

        同时在恒温近似的情况下。

        可以认为大气密度随高度指数递减。

        也就是随着气球上升,浮力大小会逐渐减小,

        直到浮力大小与球壳重力大小平衡的位置,气球便会停止上升,漂浮在高度不动。

        但这仅仅是理论情况而已。

        实际上。

        在上升过程中,球壳承受的压强差会迅速增大。

        所以在现实情况里。

        气球大多会在上升过程中因为承受不了内外压强差,从而发生破裂或漏气。

        而这种爆炸时的内外气压差数据,则可以给王老和刘有成团队提供很重要的研发参考:

        刘有成可以用来优化囊体材料。

        王老则可以来辅助飞艇结构的研发。

        至于这些数据如何采集......

        靠的自然是气球下方的小金属片和乔彩虹她们涂抹的涂料了。

        这个小金属片是一种经过特殊处理的铁氧体材料,它对气象多普勒雷达的电磁波有着特殊反射,可以传回很多高度数据。

        举个不恰当但很好理解的例子。

        它就相当于是一颗大型的降雨粒子,可以很容易被气象多普勒雷达锁定实时情况。

        至于涂料则包含了硼纤维以及环氧树脂,这些都是这年头工艺可以生产出来的材料。

        它们的特点是频率范围窄,气体爆炸的时候会形成明显的基团。

        这些基团的时速、高度通过气象多普勒雷达反馈计算,就可以还原出爆炸时的气体数据。

        另外需要补充的一点是.....

        这个过程徐云并没有提任何意见,所有灵感都是王老和孙俊人以及刘有成他们讨论出来的。

        毕竟无论是材料还是原理都属于这个时代已知的概念,并不算特别超纲。

        倘若这种事情都需要徐云帮忙......

        那么兔子们也就不可能搞出核武器了。

        随后在众人的注视下。

        这些气球慢慢升上了天。

        这二十个气球以四个为一组,材质分别分成了五类:

        乳胶、

        表面处理过的织物、

        溅镀处理的薄膜、

        聚酯薄膜、

        以及.....

        多膜共混。

        除此以外。

        这些材料中都加入了少许驴兄的顶浆分泌液。

        同时为了起到对比参考效果,其中有部分还从顶浆分泌液换成了驴兄的丁浆分泌液。

        在气球升空后。

        不同的材质很快展现出了不同的性质。

        其中被溅镀处理过的四个气球一马当先,飘在了最上方,看这架势直直奔着三五千米去了。

        表面处理过的织物气球则拖到了最末尾,并且和前方的四个批次形成了比较明显的断代。

        数分钟后。

        织物气球停留在了一千米左右的位置,没有爆炸但也不再上升。

        见此情形。

        刘有成摇了摇头,立刻拿起一个小本子,在织物气球上画了个叉。

        高度一千米,飞行速度则最慢。

        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

        织物气球显然都没可能进入下一轮筛选了。

        与此同时。

        另一边的保铮等人也在飞快的记录着数据:

        「编号1高度1145.14米,风速8米每秒,气压88.46kPa.....」

        「编号3气球高度1453米,风速8.7米每秒,气压83.53kPa.....」

        「编号4气球高度......」

        过了片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