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皇帝微巡(2 / 2)

加入书签

凤盈皱眉思索道:“李敬武来这里做什么?”

谷/span龙扬道:“喂!你不问一下我怎么知道的吗?”

凤盈哼道:“你爱说不说。”

龙扬得意洋洋道:“这就是去国子监偷听的好处了,那里的学子上课之余,就喜欢谈论朝事,如今朝中各个大臣我都了然于胸!”

顿了一下,诱惑道:“怎样?要不要扬哥带你去国子监,也不用你报答,以后请我吃几顿饭就行了。”

凤盈斜睨了他一眼,道:“我要去不会自己去吗?干嘛要你带!别啰嗦了,赶紧回府汇报李敬武行踪!”

说完来到府宅侧面,纵身跃了进去。

龙扬撇了撇嘴,转身朝着王府返回。

凤盈潜伏技巧早已炉火纯青,很快寻到公府大堂,躲避着府中护卫,悄无声息的来到堂外走廊。

纵身一跃,跳上廊檐,透过窗户,刚好能将将大堂看的一清二楚。

不多时,只见李敬武和一名相貌魁梧的中年男子一同进入大堂。

丘神绩穿着官府,显然是准备去上衙了,他笑了笑,道:“世侄今日怎么得空,来我这里走动?”

李敬武正色道:“实不相瞒,小侄是奉周王殿下之命,特来向丘公爷说一件事。”

丘神绩深知英国公府与周王府的关系,神色一凛,挥手斥退了下人,低声道:“不知周王殿下有何吩咐?”

李敬武也压低了声音,道:“三日后的沐假日,上午巳时,周王殿下想请丘公爷去“木雅阁”商讨一件大事。”

丘神绩拱手道:“请转告周王殿下,丘某一定准时赴会。”

李敬武说完便告辞离开,丘神绩还要上衙,没有挽留,将他送到门外。

离开野王公府后,李敬武又朝着城南方向去了,凤盈一边在后追踪,一边沿途留下记号。

不久,李敬武来到一条小巷,进入一间小院子。

凤盈潜进去才发现,这间院子比在外面看时,要大得多。

只见李敬业跟在一名獐头鼠目的男子身后,沿着院子走了好一阵,穿廊过院,来到一间屋子外,推门进去了。

凤舞来到窗边,刚靠近,便听到里面传来阵阵吆喝声。

“大!大!大!他娘的,怎么又是小,真晦气!”

“咬他!咬他!快咬啊,你这呆虫,要是输了,老子一脚踩死你!”

“洪哥……您能不能再借给我一贯钱,我回去就将家里的母猪卖了,保证连本带利还给您!”

“那有什么不行,你耿老五……咦,武爷,您来啦!今儿个来的可真早,来来来,快坐。耿老五,你没钱了还占着位子做什么,滚一边去,将位子让给武爷!”

凤盈怔了怔,心道:“这里面似乎是个赌场,李敬武这小子怎么跑这来啦?”

在外面盯了一会,龙扬循着暗号追了过来,低声问道:“这里是什么地方?李敬武在里面吗?”

凤盈点了点头,道:“里面是间赌场,你赶紧回去汇报吧。”

龙扬道:“怎么又是我,这回该你跑腿了吧?”

凤盈取出三枚铜钱,颠了颠。

龙扬讨价还价道:“五个子我就去!”

凤盈鄙夷的斜了他一眼,又取出两个铜板,向他抛了过去。

龙扬探手接过,眉开眼笑的去了。

一个多时辰后,龙扬回来了,李敬武却依然在赌场里不出来。

两人换班各自去吃了饭,一直盯到晚上,天色一片昏黑,才见李敬武从赌场中走了出来。脸色很难看,显然输了不少。

离开赌场后,李敬武又朝着城北去了,先后拜访了吏部侍郎黄禄超、尚书右丞张光辅、右卫将军麴崇裕三人。

与拜访丘神绩时说辞完全相同,只说武承嗣要在三日之后,在‘木雅阁’邀请他们商议要事。

三人皆无怀疑,应诺赴约。

接下来两日,李敬武又接连找上五人,这些人全都是武媚心腹,得知武承嗣召集,自然也都答应了。

七月二十的清晨,李弘难得在休息日起了一个大早床。

原来他和李旦约好了,今日要与他一起微服去民间玩乐。

李弘做了大半年皇帝,还从未微服出巡过。

他对微服之事并不感兴趣,但在李旦和雅若的劝说下,还是答应了。

为了掩人耳目,李弘先去了李旦的殷王府,然后兄弟两人和雅若换上民间常服,带上太监和护卫,出了府门,来到长安街头。

望着繁华而喧闹的街市,李弘点了点头,笑道:“嗯,在宫中待久了,出来走走也挺舒服。”

李旦笑道:“皇兄,你听说过‘木雅阁’吗?”

李弘还未答话,跟随在侧的窦文鸣便说:“殿下,咱们出了宫,在外面可要注意称呼,免得被人认了出来。”

雅若笑道:“小窦子说的对,你们可要注意,露馅了就不好玩啦。”

李弘和李旦皆点头答应。

李弘道:“‘木雅阁’这名字,朕……我尚是第一次听说。”

李旦笑道:“木雅阁是长安一处极有名的酒楼,与别家酒楼不同,要想进他们家酒楼,需得做一首诗。倘若做的好,还能免费吃饭。”

李弘哈哈一笑:“妙啊,想不到长安城还有这样一处有趣所在,咱们难得出来一次,可要去瞧瞧!”

雅若嘻嘻笑道:“夫君,我一直听别人说你的诗才不逊色于长安城中的大才子,这次可要让我见识见识。”

李弘昂首一笑:“那是自然,以前是没有机会,这次正好可以与长安城的才子们切磋一二。”

当即,一行人在李旦的引领下,朝着城西方向而行。

来到木雅阁外时,只见一座红楼碧瓦的建筑挺立在眼前。

李弘赞道:“好,不仅规矩好,楼也建得好,能当得上一个‘雅’字!”

来到门外,果然有执事拦住去路,恭敬道:“还请客人先作一首诗。”

李弘来的路上早已做好,微微一笑,道: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话音刚落,李旦、窦文鸣等人都大声叫好。

雅若觉得听着还算上口,但分不清是否真的好,笑道:“他不管做的怎样,反正你们肯定都会叫好。”

李旦脸现尴尬之色,心道:“不愧是突厥女子,一点不会说话。”

雅若目光转向那执事,笑道:“你觉得这诗做得怎样?”

那执事似乎颇有文采,尚沉吟在诗句中,听雅若问话,连连赞道:“贵客此诗做的好极了,诸位都请入内。”

雅若这才相信李弘是真有本事,伸手攀住他手臂,笑道:“夫君,你真厉害!”

李弘心中好不得意,挽着雅若的手,大步进入了酒楼内。

入内一瞧,只见楼内空间虽大,桌案却不多,摆放的并不整齐,但一眼看去,只觉颇有韵味,令人心情舒畅。

李弘赞道:“果然有意思,老八,这地方的东家是谁,我倒想见见他了。”

李旦笑道:“四哥,这位东家可不是普通人,他是太原王氏子弟,吏部侍郎王勃的堂兄。”

听到王勃之名,李弘脸色微微一沉,哼道:“原来是太原王家的人。”

虽然王家没有明着站到武氏一边,但偏好还是很明显的,不仅王勃以武承嗣门生自居,连王家家主的女儿也嫁给了武熙越。

几人在二楼要了一个包间,因为还未到午饭时间,便只要了些茶酒糕点。

李旦拿出一些有趣的小玩意,供李弘玩乐。

其中一个木钟外形的小东西吸引了李弘注意,道:“老八,这是什么?”

李旦笑道:“四哥好眼力,这东西正是我最近玩过最有意思的东西。”

李弘忙问:“是吗?这东西怎么玩?”拿起木钟,上下翻看着。

这木盒看起来就像一大一小两只木钟,头对头连在一起。

李旦笑眯眯道:

“这东西叫‘隔墙有耳’。只要将大的一面贴在墙上,小的一面贴在耳朵上,就能将隔壁墙内的话音听得一清二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