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李勣遗言(2 / 2)

加入书签

武承嗣明白他的心思,道:“我瞧着敬业大哥已经洗心革面了,您何不召他回来,继承这座公府?”

李勣脸色一僵,咬牙道:“老夫宁愿一把火烧了这府邸,也绝不留给他!”

武承嗣暗叹一声,道:“那您希望我怎么做?”

李勣微露迟疑之色,道:“芷盈肚子里的孩子,能不能让他将来继承这座府邸?”

武承嗣心中有些为难,明白他想让自己过继这个孩子给英国公府。

然而瞧见他苍老的面孔充满盼望之色,想起他这些年默默的支持,点头道:“好,这孩子就让他姓李,以后就养在英国公府,只是如果二叔又有了子嗣……”

李勣眉开眼笑道:“我早已与老二商议好了,无论他将来有没有子嗣,咱们李家的继承人都是这孩子!”

老者心中自有盘算。

李宗秀从小聪慧过人,他相信武承嗣和李芷盈生下的第二个孩子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最适合做自己的继承人。

了却心中大事,李勣的精神头旺盛了些,眯着眼道:“承嗣,老夫还有件事其实一直想找你谈一下,只是身体每况愈差,一直找不到机会。”

武承嗣隐隐猜到他要说什么,在榻边的椅子上坐下,道:“祖父,您说吧。”

李勣似乎躺着有些不舒服,挣扎着要坐起身。

武承嗣急忙将他扶在靠背上,他喘了几口气,道:“老夫虽已年迈,又远离朝堂,但时常与朝中门生故吏书信来往,对朝堂中变化依然一清二楚。”

他歇了口气,继续说:“根据老夫的判断,半年之内,太后便会废掉皇帝,另立英王为帝!”

武承嗣默然,他虽很少干涉朝堂,但并非对朝堂不闻不问,很早就看出了这一点。

李勣又道:“太后废立皇帝,目的是为了加强她的权威,这只是第一步,等时机成熟,她就会迈出第二步!”

武承嗣明知故问:“什么第二步?”

李勣昏黄的老眼盯着他看了半晌,一字字道:“登基称帝!”

武承嗣见他如此坦诚,也不再回避,直言道:“姑母确实有这个心思。”

李勣声音微微有些嘶哑,道:“看来我猜的不错,你很早就知道了这一点,而且并不反对她当皇帝。”

武承嗣默认。

李勣脸上又露出了微笑,道:“承嗣,老夫并非要指责你什么,当初隋末大乱,天下英雄辈出,高祖、太宗技高一筹,夺得了这江山……在老夫看来……这天下本就该能者得之……”

他喘了几口气,接着道:“老夫只关心你和芷盈,关心宗秀,还有我英国公府的兴衰。”

武承嗣知李勣一生波澜壮阔,见识远超常人,这时候提到这些事,必然是想提点自己,恭敬道:“祖父,您有什么交代吗?”

李勣面色凝重道:“如果不出变故,太后登基时为了拉拢人心,必定会提出立你为太子,你会答应吗?”

武承嗣早已将这个问题想过无数遍,没有多犹豫,便摇了摇头。

李勣眼角露出笑纹,道:“老夫也瞧出你没有做皇帝的野心。”旋即,他神色一凝,道:“隐患就在这里。”

武承嗣道:“什么隐患?”

李勣道:“你如果同意,太后反而会安心,不会加害于你。倘若你反对,太后必定起疑心,担心你心向李唐,迟早会推翻她。”

武承嗣怔了一会,慢慢点了点头,道:“嗯,她生性多疑,确实会对我起疑心。”

李勣眯着眼打量了他一会,道:“承嗣,你是不是觉得只要握住军权,太后就拿你没办法?”

武承嗣暗道厉害,承认道:“不敢瞒您,我尽力推动长安成为军事中心,又重新组建西讨军,都是为了等姑母登基后,能够有力量抗衡她。”

李勣微微点头,道:“你这些布置不能说没用,但你还是考虑漏了些东西。”

武承嗣暗暗心惊,道:“什么?”

李勣沉默了一会,突然转移话题道:“承嗣,你应该早就在考虑对吐蕃和突厥的作战吧,在你的计划中,准备几年消灭他们?”

武承嗣想了想,道:“如果朝中不出意外,十年内应该可以大功告成!”

李勣暗暗点头,这和他预测的差不多,说道:“好,假定十年之内你消灭这两国,我朝再无强大外敌,那么再过十年呢,你有没有想过朝局会变成怎样?”

武承嗣愣了愣,不明白李勣话中之意,摇了摇头。

李勣叹了口气,道:“承嗣,你有没有想过,一个十年不打仗的将军,他的威望还能够保持得住吗?”

武承嗣脸色微变,越变越苍白。

李勣苦笑道:“武将不似文臣,倘若国家真的和平了,武将的地位必然下滑,西面的敌人没有了,你这个西讨大帅还能做下去吗?”

武承嗣摸了摸鼻子,苦笑道:“我确实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李勣休息了一会,悠悠道:“最难控制是人心,即使你想办法保住了西讨元帅的职位,你手下的将军们长期不打仗,没有军功,他们会怎么想?”

武承嗣只觉后背发凉,到时武将升职的途径,不再是战场上,而是朝堂上。

趋利是人之天性,自己无法带给那些将领们前程,他们自然会离开他,投奔到女皇身边。

李勣沙哑着声音道:“承嗣,到时候你拿什么对抗太后,周王府和英国公府的存亡,都将在她一念之间。”

武承嗣深吸一口气,道:“您提醒的对,是我考虑太简单了。”朝李勣一拱手,请教道:“请祖父教我!”

李勣微微一笑,道:“老夫一共为你想了三个法子,不过通过刚才的对话,第一个法子就不用提了。”

武承嗣心念电转,猜到李勣第一个法子是让武承嗣反对武媚登基,那么一切威胁自然都没有了。

李勣慢慢道:“这第二个法子其实很简单,你要想维持住在军中的威望,要想手下将士跟着你有前程,就不能将敌人都消灭干净。”

武承嗣心中一动:“您的意思是不能灭掉吐蕃和突厥?”

李勣缓缓道:“不错,没有战争,任你再高的威望也会下降。但只要强敌还在,军人的地位就不会下降,你在军中的威望才能维持住!”

武承嗣默然半晌,道:“那第三个法子呢?”

李勣没有立刻回答,突然道:“承嗣,老夫听说,一年前,太后给太平公主选了位驸马。那驸马被她在树上吊了一天,放下来后,连夜逃出了长安!”

武承嗣脸色有些尴尬,道:“嗯,是的,后来太后责怪她,她一气之下便来长安了。”

李勣道:“老夫还听人说,太平公主在长安有位情人。”

武承嗣脸颊发热,太平公主那位情人正是他自己。

他因感动太平公主一片痴情,经常去公主府看望她,又敌不住她热情,便半推半就和她发生了关系。

“祖父,这第三个法子,与太平有关吗?”

李勣缓缓道:“太后虽当年与你发生嫌隙,但朝中大臣都看得出来,她最赏识的人还是你。”

武承嗣当然也感受的出来,这几年武媚与他通信越来越频繁,隐隐盼望着他去洛阳帮她。

李勣接着道:“将来你若支持她登基,她只会对你更加信任,只要能消去她心中的不安……便再没什么隐患了。”

武承嗣心中一动,问:“如何消去她不安?”

李勣歇了口气,慢慢道:“承嗣,既然你不愿做太子,何不让你儿子做皇帝?”

武承嗣猛吃一惊,道:“您是说宗秀?”

李勣摇了摇头,道:“不是宗秀,而是你与太平公主的儿子!”

武承嗣眼角猛的一跳,一时没有说话。

李勣道:“你们两人的孩子一半是武氏血统,一半是李氏血统,太后对先皇感情很深,一定会答应……朝中大臣们……也更容易接、接受……”

武承嗣见他有点喘不过去了,急忙给他倒了杯水,李勣喝了一口,休息了一会,说道:

“太平公主身份尊贵,自然不可能为妾,到时让太后做主,将她许给你做平妻,这事我也和芷盈提过,她不会有异议。”

武承嗣见李勣为自己考虑的如此周全,暗暗感激,细思之后,也觉得这是个好法子,唯独只有一个问题。

“怎样,你要选择第二个法子还是第三个法子?”李勣问。

武承嗣迟疑了一下,道:“祖父,倘若我与太平无法诞下子嗣,又该怎么办?”

李勣听他这么问,就知他选择第三个法子了。

微微一笑,说道:“你不必担心,这一年来,老夫一直在研究一种药物,你与太平公主房事之前,让她服下,倘若生下孩子,那么极大可能是男婴。”

武承嗣既感激、又钦佩,李勣一年之前便在准备这种药物,足见他早已考虑到现在的情况,一直在为自己默默谋划。

李勣接着又道:“倘若依然诞不出男婴,你可以再用第二个法子。”

武承嗣沉默良久,徐徐道:“如果诞不下男婴,我会答应姑母做太子。”

李勣面露欣慰之色,点头道:“好,好,那老夫就放心了……”说完慢慢闭上了眼睛,却是疲惫已极,睡下了。

武承嗣将他慢慢扶躺下,盖好被子,这才轻手轻脚的出了屋子。

十天后,李勣病逝,他死了不到一个月,苏定方也病死了。

(https://.bqkan8./72101_72101093/691136509.html)

.bqkan8..bqkan8.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