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还田,分粮!(2 / 2)

加入书签

不过过他并没有露出一丝笑容,而是一副苦相说:“贤侄这就太见外了,你父亲与我乃情同手足,为他报仇,无论于公于私那都是我的职责。

不过嘛,你也知道,朝廷又不给我卫所发一颗粮食,我要养这么多人,也是很为难啊!”

晏文才听了这话真是心里一阵作呕,不过他还是强忍着想吐的感觉对刘世忠说:“一切就拜托刘叔叔了!”

刘世忠很快便聚集起来宜春县城里所有的卫所官兵,清点一番之后发现赶到的仅有不到三百人。

不过有三百人在,刘世忠心里也觉得自己稳操胜算。

因为根据前来报官的晏府家丁所讲,反贼最多不过二三十人,自己有近三百人,是反贼兵力的十倍。

十倍之力攻敌,那就跟碾死一只臭虫一般简单。

刘世忠点兵点将完毕后就率领人马浩浩荡荡的往西南方的温汤镇直接杀奔而去。

而此时的温汤镇却是另外一副景象,全镇的百姓一个个都兴高采烈的,每个人的肩膀上都挑着一副担子。

担子下面的箩筐里装的是满满金黄色的稻谷。

家中箩筐不够的甚至拿着木桶,竹篓等物,一窝蜂的前来领粮食。

莫谦带人守在粮仓里,防止百姓们为了抢粮发生争斗。

但是他很快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百姓们并没有发生了哄抢,反而在自己的组织下有条不紊的开始分粮,其中还有几个壮劳力专门在粮仓里分粮。

分到粮食的百姓一个个笑的牙都要裂开了,在经过莫谦身边的时候还夸赞莫谦道:“好人啊,好人啊!”

的确,莫谦的举动在全镇百姓人的眼中当然是大好人。

他们虽然世代生活在此,但是日子却过得清贫不已。

家中但凡有几亩良田的,最后良田都会落到地主晏镇川的手中。

最终大家不得不成为晏镇川的佃户,每年收上来的谷子大部分都得交给地主,剩下的一点谷米只够维持自己的半温饱而已。

望着过往百姓那一张张瘦脸上洋溢出的笑容,莫谦心中感到非常欣慰。

晏家的粮库虽大,但是也经不住全镇乃至周边村落百姓们的人多,很快满满一粮仓的粮食便被分了个干干净净。

等粮食分完之后,莫谦叫住了即将离开晏府的百姓。

他大声喊道:“乡亲们,请留步!”

百姓听到有人喊他们,不禁纷纷放下肩上的扁担,看着站在晏家大门口的莫谦。

只见莫谦从怀里掏出一沓厚厚的纸说道:“乡亲们,这是晏镇川那个无良地主跟你们签订的佃户契约,这个狗贼为了土地,残害生命,丧尽天良,今天,他已经被我们杀了。

从现在起,你们就再也不是晏家的佃户,乡亲们,回家吧,去拿回属于你们的田!”

说完,莫谦便把那一堆契约扔进了事先准备好的火盆之中。

看着一张张契约被烈火烧成了灰烬,百姓们呆住了。

不过仅片刻的功夫,百姓们便欢呼雀跃起来!

曾经被地主兼并的良田,居然有朝一日回到了自己的手里,百姓们能不激动吗?

看着欢呼雀跃离开的百姓,莫谦对身边的卢照等人说道:“咱们也赶紧撤,官兵用不了多久就到了!”

莫谦现在身边已经有四个跟班了。

分别是卢照,彭金洪,易九和易成桂四人。

卢照是因为感激莫谦帮他大仇得报,所以对莫谦充满了感激的心理。

他之前多次想要劝大当家张三下山,但是张三都没有理睬。

所以卢照对张三并没有多少忠心可言,如果不是卢照曾经练过拳,有一身半吊子的功夫在身,恐怕都入不了张三的法眼,当不了乌云山的二当家。

彭金洪则是因为卢照的原因,所以卢照在哪,他便在哪。

至于易九和易成桂两人,完全是出于对莫谦的信任。

在他们心中,读书人的地位是远远高于一个土匪头子的。

虽然莫谦也成了土匪,但是莫谦是读书人,读书人的脑子灵光。

要不然的话为啥莫公子一上山,就马上带着大家打了这么大的一场胜仗,直接把一个地主家给抢了。

张三当了几年山大王了,却还是只有那么一亩三分地,两边一比较,傻子都知道谁更有本事了。

五个人每人身上都背着一袋沉甸甸的大米,这是他们未来很多天的口粮。

用屁股想也知道,洗劫了大地主的财产,肯定会引来官府的疯狂报复。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莫谦带着四人直接上了温汤镇背后的明月山。

至于张三和他的十六个手下,则被张三带着直接回了乌云山。

至于张三为什么不跟莫谦等人一起,主要原因还是张三看了一眼高耸入云的明月山,立刻就否决了躲到山上的主意,而是选择回到他的老巢——乌云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