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正月十五(2 / 2)

加入书签

“主公,无人前来,莫非没人看到咱们贴的告示?”曹国祺好奇的问。

莫谦摆了摆手,说:“不是告示的问题,是那帮读书人现在的心还在大明朝那,看来我这反贼依然不得他们的人心啊!”

曹国祺一看赶紧说道:“主公莫要灰心,而今大明朝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已,不出三年,这大明就将临近崩溃的边缘,依卑职愚见,咱们不如先整顿兵马,等待开春后闪击吉安临江两府,把这两地占据之后,迅速屯田练兵,秋收后北上攻瑞州,占据高安,上高等地,如此明年可图南昌九江。”

“介之所言与我不谋而合,我也正有此意。”

话音刚落,考棚门口突然走来三十余名读书人。

三十余人一眼便看到了站在考棚门口的莫谦。

“莫谦,你怎么在这?你也是来参加考试的吗?”一名秀才上前拉着莫谦的手开心不已。

莫谦定眼一看,眼前这人看起来有些眼熟,仔细一想,原来是跟自己同院的秀才苏和。

在他身后的是他的兄弟苏隐,苏稵,以及曾经的同窗等人。

众人一看莫谦在考棚门口站着,都以为他也是来参加考试的。

可是当一名士兵给莫谦行礼时,众人才感觉到一丝不对劲。

苏和小心翼翼的问:“莫谦,那个反王莫问该不会就是你吧?”

莫谦微笑着点了点头。

这一下众人顿时炸了锅,想不到才几月不见,曾经的同窗居然成了反贼的大王。

“哎呀,我说是谁呢,居然能想出均田策这种高招来,原来是你小子,我就知道,早晚有一天,莫谦定能成大事。”

苏和好一通把莫谦给夸奖的。

莫谦虽然脸上高兴,但是心里却并不以为然,在他的记忆里,他在学校可不是什么厉害人物,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中等生而已。

不过他跟一些寒门出生的同窗倒是还算融洽,因为大家家庭条件都不咋滴,所以都比较谈得来。

“苏大哥这是来参加考试的吗?”

苏和笑道:“当然,我初三才看到你在城门口贴的告示,这不,今天我们兄弟三人便一同前来,莫谦,你现在贵为大王了,怎么样,我们三兄弟想在你手下效力,你看有什么职位可以合适的安排给我们啊?”

莫谦想了想道:“几位兄台,目前特别合适的位置倒是有有,府城周边的几个镇正缺镇长,几位兄台如果愿意的话,可先到镇上任职镇长,如若能将一个镇治理好,回头便可升为知县。”

“镇长?这是什么官?”众人好奇的问。

“就是一个镇的最高长官,如同一个县的知县一般。”

众人秒懂,不过很快便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们都是读书人出身,考科举走仕途的话,起步那也是县一级别的官,可是现在莫谦居然让他们去做镇一级别的,这不禁让众人心里有些觉得膈应。

莫谦看他们一个个的情绪似乎并不高,不禁问道:“怎么,各位同僚是嫌弃官职太小吗?”

众人沉默不语。

“各位同僚,咱们也同窗数载了,我也不瞒大家,今后在我的地盘,想要做官的话,都得从基层做起,镇长乡长那是最低级别的官员,只有在基层经历过锻炼的官员,才有可能升任知县,知府,乃至巡抚的高官,想要一步登天从知县做起的,对不起,我这不欢迎!”

三十几名学子立刻明白了,想要做高官那是不可能的,只有最低级别的官员。

苏和想了想,第一个站出来说道:“我愿去做一镇长,我等读书之人,如若连一乡镇都无法治理的话,又岂能知县一方?”

莫谦拍手赞道:“苏兄说的好,我这就任命你为温汤镇的镇长!”

莫谦的招贤纳士活动还是取得了一定成绩的,袁州府周边十个镇的镇长全部从这群读书人里录取。

莫谦对他们上任有着严格要求,那就是下到地方后,必须参与农活,春耕秋收一定要在,而且必须知道田产多少,必须知道百姓疾苦,且负责税收工作。

另外,严禁贪污行贿,哪怕是只贪污一两银子一石粮食,那也是要立刻革职查办的。

轻则坐牢,重则砍头,能接受的就去,不能接受的就走。

三十余人最后只剩下不到三分之一选择愿意担任镇长的职务,其余人都觉得这官做的没意思,转身走人了。

剩下的十人,莫谦给他们每人一张委任状,并且派兵十人作为镇长的治安部队,负责辖区的治安及保卫工作。

三天后,这十人分别上任各镇,莫谦亲自送至城门口处,以显示自己的重视。

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渐渐的发展前进。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在千里之外的中都凤阳,城内歌舞升平。

侍女如云,笙歌彻耳。

凤阳留守署正朱国相,正和千户陈弘祖陈其忠两人一边喝酒一边观看歌舞表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