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答题(一更)(1 / 2)

加入书签

在写农事的时候,朱翊钧写到:“无农不稳,何以稳农?”

大部分人知道新中国成立之后才正式摆脱了饿肚子的局面,所以一切发展的基础,只有‘农’!这是千年来的共识,朱翊钧以‘农’为根开始着手。

参考上辈子的经验,朱翊钧结合通过自己这辈子的所见所闻,把农事的重点落在“稳农”上。

李大儒一看,差一点拍案叫绝,在农事方面,很多人都提出重农思想和对策,但是“稳农”却比“重农”更加具体,更加精确,不仅能抓住考官的眼光,也更符合策论的理念。

单看到这里,李大儒满意的点了点头,其余人看到也好奇的围了过来。

孔廉看完朱翊钧目前写的东西,盯着朱翊钧大大的脑袋,很想知道这个家伙脑子里装的是什么,怎么会这么机敏,因为“何以稳农”四字一出,哪怕是朱翊钧写的稳农之策和其他天才的重农之策一模一样,但就凭这四个字也能稳压其余考生。

写完农事,朱翊钧又开始写军务,大明边患严重,大明的考生若是答题,必然会围绕对付倭寇、草原、海贼进行,但朱翊钧秉承专精的答题理念,不写军工,不写兵将,而写“军纪”,然后从军纪稍稍延伸到军心,明明白白写只有军纪才能让军人有心有魂。

当然这是和俞大遒详谈多次后,才切实体会到的。上辈子看不少影视剧虽然也强调,但他那时候总是缺乏真情实感。

写完军务,朱翊钧松了口气,稍稍稳住自己心神,重新阅读一遍前文,最后点点头,确定自己写的和自己所想一致,神态更加沉稳。

一抬头,吓了一跳。

周围一圈脑袋围着自己。

“卧槽!”

“陛下莫慌,还请继续。”李大儒满意的点头示意道。

这说话的也就是皇帝了,换个其他考生,早就以大不敬之罪轰出去了。

稳了稳心神后,朱翊钧继续投入道试卷之上。

孔廉一直在观察方运,看到这一幕,他在心中暗叹真是名不虚传,朱翊钧刚才的言语看似市井,却已近“明己”。一个人学得越多,越容易被虚无的条条框框束缚住,从而失去敢于面对自我的勇气。

越知道了解自己最难,而“明己”还要高于“自省”,自省只是提醒自己的过失,“明己”却能准确地知道自己的错与对,不仅要改正自己的错,更要坚持自己的对。

朱翊钧要是知道一句脱口而出的‘卧槽’,能让孔大儒想到这么多解释,必定召进宫里,代替冯保,委以重任!

其余大儒和高官一直沉浸在“稳农”和“军纪”两策之中,他没想到朱翊钧竟然能写出这般深刻的道理,不仅远超他这个年龄,而且很具有可行性。

于是,不约而同的把目光转向了张居正。

张居正微微一笑,示意接着看下去。

初次见面的几次交谈,张居正就认定了朱翊钧是自己改革之路的唯一战友,如今从起草到实施,虽然依旧困难重重,但是对方完全展现出了与年龄不符的成熟与可靠。

看来前几天让他独自面对那起惨案,也是利远远大于弊的。

第一题答完之后,朱翊钧把目光放在第二题上。

简单理解下来可以化作【攘外还是安内?】

而当今大明也是如此,内部朝堂不稳,重臣与陛下锐意改革,已经引起极大不满;外部自然不必多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