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 战争状态(2 / 2)

加入书签

在天地两域,类似于空间跳跃的技术,一般称为空间隧道,但是在赛罗文明,他们称为空间折跃,并且他们空间咋说有两种,一种是无需任何引导措施直接完成的,一个远距离传送被称为无条件空间折跃。

还有一种被称为定点空间折跃就是要修筑专门用于空间折跃的大型建筑装置。两者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唯一的不同点就是使用能量的关系。

用定点空间折跃可以节省很多能量,如果用无条件空间,则需要消耗大量的储备能量。

这个能量被赛罗文明称之为虚空碎片,通过虚空碎片作为引导,开启空间折跃的大门,然后让一些赛罗文明的强者灌输他们自己的能量进行引导。

三只赛罗文明的所有战斗科技,包括一些其他的东西都是赛罗文明强者进行能量供给。

随后,一道幽蓝色的漩涡打开了,他透露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神秘感,同时,在这个漩涡的深处,有一抹无法直视的黑暗。这个黑暗是空间折越所出现的一个副产物,对空间本身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他却至关重要,类似于黑洞的奇点。

这个奇点有稳定空间的作用,当然他也是引爆整个空间折越过程的一个关键点,所以在无条件空间折说的时候,一旦折越之门被打开,首先会释放出几个小型的装置去覆盖在起点的四周,对他进行保护,而定点空间折跃都会直接修建保护装置。

随着几百艘赛罗文明的宇宙战舰通过空间折跃之后,他们已经来到了天域的核心地区,南天门和他们只有一步之遥。

随后,按照计划所有的战舰加速,把速度提到最高,战舰的武器系统全部打开,赛罗文明的强者准备开始出舱作战。使用它们机甲,伴随着一些独立的个人战斗机器,进行单兵种作战。

也是在这一刻天域发现了来犯之敌,并且立刻拉响了警报,天域的侦查系统极为强大,所以赛罗明根本就没有打算藏着掖着,以正面的方式进行开展,打的就是措手不及。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与此同时,在天道通天柱之下,18位主神早就已经等候多时。这个时候,天道帝君已经离开了,应对这场战争的重任,就落在了18位主神和其中一位常任理事的身上。

“他们的速度要比我们想象中的快很多,按照他们出发的时间以及现在到达的时间已经是提前了很多了,看样子赛罗文明的科技确实是已经得到了突飞猛进。”

“按照原定计划,先派出少量部队进行迎击,之后再派遣助力军队吧!赛罗文明这一次如此大胆,应该是了解了我们四大天门的第一防御体系。”

“我们先不要轻举妄动,否则会让他们知道我们早有防备,先要诱敌深入,才能将他们全部消灭。”

“另外,空间封锁立刻开启吧,他们的空间折跃技术非常强大,有时候能够突破我们的限制,尽早布置应该能够干扰他们。”

“针对他们战甲的武器,先不要使用,等之后发动全面进攻的时候再用。赛罗文明实力强大,各项科技可以说领先我们,他们的修炼体系也非常的独特,但同样能够达到媲美我们的程度。

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在于情报的收集工作,利用这一点,我们打他一个信息差。”

“我是常任理事,敌军来犯,敌人目标直指南天门,请各位立即进入战争状态。常规军队请立即集合,另外,我宣布天域进入三级战备状态。”

天域总共有三级战备状态,分别是按照防御体系来进行,如果进入一级战备状态,那就是全民皆兵,并且做好玉石俱焚,天域毁灭的准备。

当然,这种可能性很小,因为只要有天道通天柱的存在,哪怕天域打得只剩个天道通天柱,之后照样能够恢复全貌。

战争一触即发,无上赛罗怒真圆瞳,随即在指挥室下令:“第一梯队立即出发,第二梯队立刻进入准备状态。”

赛罗文明有着一个非常特殊的发射系统,这个发射系统不是武器,而是空投士兵的,这个发射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于它发射出去,看起来就像一枚炮弹,并且有着炮弹的威力,当然,在炮弹炸开之后,除了炮弹的伤害进行范围建设之外,中间还会露出一个铁疙瘩,这个铁疙瘩看起来像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水滴状的物体,当然,在这个铁疙瘩平稳落地之后,还会形成第二次爆炸,这次爆炸威力就小得多,不过能够产生一些次声波以及其他的电磁波领域的进攻。

这也是赛罗文明少数几个使用特殊科技的一个东西,通过这种爆炸加空投的方式,将士兵准确无误地送入战场。

与此同时,蓄能已久的歼星炮已经准备就绪。这可是赛罗文明的科技的辉煌,实力的顶峰。

强大无比的歼星炮共有三类,按照功能不同,分别是毁灭歼星炮,末日歼星炮,死神歼星炮。

这三种武器平常的人看起来绝对是一模一样的,但实际上他们很多构造是完全不同。

首先,第一种毁灭和末日,实际上是非常相近的,不过,一个是以毁灭一个星球地面表层的所有建筑物,生物作为目标进行打击,这个则是末日。而毁灭就是要击穿地壳内部去引爆这个世界的内核。

死神就更加恐怖了,它所针对的目标就是起源古器,但它不能彻底的去消灭掉起源古器,而只能将他其损,但仅仅是损坏就足以造成一个世界的崩塌,而且这个崩塌是不可逆的。

一旦被击中,那么整个世界只有慢慢凋亡,除非找到一些特殊物质才能修补起源古器。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