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谕旨到(1 / 2)

加入书签

原本的打算在万昌千户所休整一天的朱慈烺在接到了一道密信后立即改变了想法。

诏书到了,他必须立刻赶回去。

原本在朱慈烺的计划中,拿下武元嘉,进山平乱,结束暴乱大概需要三到五天的时间。自己在进山平乱的第二天将万昌千户所这边的情况以奏折的形式呈报上去,崇祯在接到奏折经过考虑后再给自己答复。

按照朱慈烺的预想回复的诏书应该在明天到才是,没想到不仅自己提前一天平灭了山中的暴乱,来自崇祯的回复速度也如此之快。

这就大大打乱了朱慈烺的计划,必须要尽快赶回去。可是朱慈烺才刚刚下达了大军休整的命令,现在要继续赶路,难免会让刚刚从山中返回的将士们心中感到不满。

朱慈烺想了想,就没有命令大军整体拔营,只是从勇锐军抽调了选锋一队百余人加上自己的东宫卫队五百多人一共六百多人跟随自己回去,其他人还是继续休整,按照计划来。

并且朱慈烺先行派出了信使,命令驻军大营那边抽调派出一营兵力来迎接自己。

不要觉得朱慈烺这么小心是小题大做,君子不立危墙,不冒险,随时保持自己身边有足够的兵力才是正理。

别看朱慈烺轻易的就将武元嘉给拿下了,就觉得其他人也不过如此,那是朱慈烺以有心算无心,凭借武元嘉的没有防备以及大势内外处理才将武元嘉拿下的,现在其他人有了防备就不是那么好做的。

信不信朱慈烺去下一个守备千户所的时候面对的一定是铁桶阵?不耗费一定心力是难以再像前日那样将武元嘉拿下。

毕竟朱慈烺现在所做的事情是与昌平州内的本地势力下手,被逼急了的情况下这些人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做的出来。

别的不说,大明一朝,底下人造反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了,尤其崇祯元年以来,因为欠军饷而闹事的军队实在太多了,上面的军官随意一鼓动,下边的士卒就有可能不满而造反。

而且与武元嘉有利益相关的都是各边关守将,他们手下可是有兵的,万一趁着自己身边护卫实力不足,来个先下手为强,那岂不是当场饮恨?

大明历代皇帝遭遇的刺杀还少么?

皇帝都会如此,何论自己这一个还没有即位的区区皇太子?

大好年华,朱慈烺还不想死!

在信使派出去一个多时辰,预计已经抵达了驻军大营将自己的命令带到,前来迎接自己的军队已经出发了,朱慈烺才从万昌守备千户这里动身准备返回。

一路上军中的斥候被远远的放出去,身边的侍卫也足够小心谨慎,直到与大营前来接应的一营军队相遇后,朱慈烺一直提着的心才放下了不少。

不是朱慈烺谨慎,实在是这一路上走来并不安稳,据斥候来报,路上在侦察的时候遇到了好几拨来历不明的人手,都骑着马,见到他们之后就立刻离开了。

这样的情况让朱慈烺不能不警惕,不论是前来打探消息的也好,还是准备对他不利的也罢,这些人都居心叵测,不得不防。

返回军队大营之后,朱慈烺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加强军营周边的管控,接下来必然有各式各样的探子会围绕军营周边进行刺探消息。

“外出布防五里,凡有来历不明刺探消息者一律抓捕!”

回到军营之后,朱慈烺又从勇锐军神锐军中各抽调了一营兵马准备随自己赶往集沙河,前来传旨的中官还在那边等着,不能继续拖延了,早点接了诏书比较好。

当朱慈烺率领随行军队赶到集沙河的时候天色快要黑了。

这整整一天下来,都是在各处奔波,先是从石景山区中返回万昌千户所就花费了不少的时间,然后再赶回军队大营,再马不停蹄的赶来集沙河,可以说今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赶路中。

即便是朱慈烺最近一段时间也来每天锻炼增强体力也有些吃不消了,身体疲乏的很。

尤其是长时间的骑马让腰腿非常酸软,刚才在下马的时候腿脚一软差点摔下来,要不是身边服侍的太监眼疾手快扶了朱慈烺一把,朱慈烺今天可就要见血了。

略微恢复了些体力之后,朱慈烺拒绝了服侍太监的搀扶就直接走进了去,有时候身为太子的威严还是要显现给别人看的,让人搀扶着走路被人看到了不知道会被传成什么样子。

当朱慈烺看到前来宣布旨意的中使竟然是王承恩亲自来了后,也吃了一惊。

“看来父皇对这件事比我想象中的还要重视!”

这对朱慈烺来说是一件好事,这也意味着朱慈烺能顺利的拿到更多的权力来进行清查从而获得更多的好处。

走进大堂的朱慈烺率先招呼道。

“王公公,久等了!”

“殿下,您终于回来了,可是让老奴好等。”

见到朱慈烺回来,在大堂内等了好久的王承恩眼睛一亮,朝着朱慈烺迎了过来,并将手中的谕旨给朱慈烺递了过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