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妄语邪魔称正道 假托世系号天师(下)(2 / 2)

加入书签

若有上帝,一定会这样回答他。

自从庆云以次声波助力修行内功,

他的肌肉骨骼对于这个波段的振动已经变得非常敏感。

换句话,他已经具有了感应到特定频段次声波的能力。

远方,也许正在经历一场无声的战斗,

没有呐喊,没有兵器碰撞的声音,但是却能引起周遭的气流波动。

这应该是一场内家炁功的终极比拼!

庆云虽然现在还没有办法领悟得如此确切,但他却可以真真切切的捕捉到那种恐怖力量的对抗。

他甚至,还可以感知出这种对抗发生的方向,地点。

“相信我,跟我来!”

庆云扶住背后的剑柄,弯腰疾走。

祖暅之与李神俊对望了一眼,也快步跟了上来。

红枫下,云海上,

视野尽赤,照得人睁不开双眼。

枫树下似乎有人,但却被强烈的红光裹挟着,无人能看清其中情状。

李神俊向前迈出一步,忽然觉得膻中一滞,一口气几乎提不上来。

暅之皱了皱眉,

他是陶弘景的弟子,耳濡目染,对于内家行炁法门总还是有些基础的。

可是他的呼吸也似乎受到了某种波动的影响,变得异常滞涩,每跨出一步都如举千钧之闸。

他们两人走到古枫三丈开外,便都无法再开口言语。

只有庆云,面上紫气缭绕,仍能凭借修为继续向前探入。

空气里弥漫着血腥的味道,

那赤红的颜色并非完全出于日光的反照,而是真正的血雾!

这层血雾里似乎蕴藏着某种力量,在受到挤压的时候便会凝成一种结界与之对抗。

雾气越结越绸,甚至会将人的呼吸完全封锁。

庆云又强行向内挤了数尺,便也感觉举步维艰。

他艰难地扭回了头,望向祖暅之。

后者向他眨了眨眼,开始一步一步向后退去。

庆云会意,也屏气调息,小心翼翼地自血雾中退了出来。

三人寻了块高处,与古枫拉开了距离,祖暅之这才开口道,

“这里的雾气有血液的性质。”

“什么?”

庆云和李神俊同时问出了这个问题。

“血液不同于普通的液体,他们在受到外力冲击时会变得格外致密。

除了血液,杜仲的汁液、西域的高奴脂这类高度粘稠的液体也都有类似特性。

只是不知道眼前这是什么斜法,竟然能让雾气也具有这种性质。”

听完祖暅之的解释,庆云道,

“我所感知到的异样波动就是从树下血雾的中心发出的。

二哥可有什么破解的方法。”

暅之伸手探了探风向,

“设局者选择此处布血雾阵,主要是由于这里的地势特殊,是山风的死角。

破解这血阵,就需要引风,稀释这里的空气。

血雾稀薄后,这种诡异性质就会被削弱,

然后再以快剑开路,便可入阵。”

》敲黑板时间《

血液,橡胶,原油,这些都属于天然的非牛顿流体。非牛顿流体在遇到冲击时,比固体还要坚韧,它们通常都是一些高粘度液体或者悬浮液。有人血液既然有这种性质,那不是比骨骼还强嘛?是的,只是血管太细,血液如果成池那就有效果了。水挡子弹需要一箱,血包挡子弹一大袋子就够。千真万确,世界就是这么奇妙,大家有兴趣可以自行了解“口香糖开椰子”,“液体防弹衣”,运用的都是类似原理。当然,目前还没有已知的自然界气体属于非牛顿流体,这个血雾的运用在里略微有些夸张。这里毕竟是,如果一定要究其严谨的物理设定,后文还会展开,这是阵法,炁功,与流体力的叠加。质疑者如果也有足够能力的话,可以尝试还原一下这个诡异巧合哈。

伊甸在文章中第二次出现了,前文我们就已经提过,这确实是一个隐喻。伊万,岳汉以及重这三个名字在西方语系里是同源的。很神奇,是吧。少昊的儿子重,是中国古籍中出现的人物。在本系列的后续作品中,会用东方视角讲述伊甸故事,绝对能像这本书一样重刷你的三观。你会惊讶于为何东西方的经典记载竟然有如此多的巧合?为什么以前没看出来?当然,因为以前鄙人还没有开始整理嘛……咳,咳,膨胀了,膨胀了……总之,信本僧,可以感知不一样的世界。万界归元哪家强?起点扫叶可称王。

昊天上帝,其实是东方信仰。上帝这个词是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的时候被借用来翻译指代最高神明的。我们在正文里讲过,道家至高神有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之争,本文不打这个官司,不做评判,只是阐述文化符号的源头。太上老君和老子的对应关系呢,已经不需要过多阐述了。尽管现代道教一再重申老子不等于太上老君,他只是太上的一个化身。对,他们什么都对,教义没什么好争的。可是从文化本源上来,没有老子,就没有后来的太上老君。

在佛教传入中国时,发生了释老之辩。道家老子化胡,佛家释迦转世还在先。关于老子释迦谁的年代更早,道教几次都辩输了。对吧,输就输在关于老子的记载更详细,更像个历史人物,佛祖就不一样了……这里不是攻击,前文已经讲过大概的年代考,老子的生活年代实实在在是要比释迦略早一些的。就是因为用老子比释迦在数面上比不过,道家掉粉,太上不够用了,所以从三国东吴时期开始,出现了元始大王信仰。有人元始天尊是盘古,这就又没有先后了对吧。前文关于盘古的事情也整理过,这个信仰诞生时间明显比元始要晚,都是后人附会。这就和将元始天尊与天竺须大拿太子附会起来一样,这都不是原生文化,完全是类似现代网络一样的乱弹琴,可惜还总有人拿出来当正事。总之元始天尊作为道祖出现于晋代道家典籍《灵宝经》,在南北朝时期,寇谦之改良天师道,用元始天尊抢回了道家牌面,所以天师道在南北朝发生了分裂。陶弘景根据当时的时局总结《真灵位业图》的时候,元始天尊是上第一中位至高神,而太清太上老君只排在第四中位。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太上老君在当时是用来对标佛祖的存在,太上上面的神位越多,道家的地位就“显得”越高。当然太上的地位也不能太低,毕竟张道灵一脉仍然以太上为最高神,而且他确实也作为道家至高神存在了几百年。

元始天尊的文化元祖,真的可能和元圣伊尹有一定关系。首先,太乙信仰在道家是存在的,太乙既商汤,这个也是比较明确的。太乙真人这个角色其实并非正经神位,只是《封神演义》里的人物。《封神》这是一个在佛,道,民间信仰见互拼乱凑成的古代玄幻,不能太较真。但是我们能分析其文化来源,比如太乙真人是元始天尊座下十二金仙之一,那么他的出典就是《真灵位业图》中第一中位诸神,元始天尊座下的太一玉君。元始大过太乙,太乙是商汤,那么元始的文化溯源怎么可能是太乙的臣?这就要从元圣伊尹起。伊尹,帝舜后人,故夏臣,这是一个官职名。伊尹不但是商灭夏的第一功臣,后世伊尹更曾放逐商君于桐宫。所以伊尹与商君,真难分谁是君来谁是臣。追溯历史的话,伊尹一族的崛起要比商部落早许多。伊甸,伏牛是道门真正祖庭。

到了宋代,道教神系又有了一次大修改。也许是因为元始太上之争对道家发展造成了制约,也许是宋帝信仰回归本土宗教,出于巩固皇权的需要。在这次改革里太上老君和昊天上帝正式从神格上剥离。昊天上帝既玉皇大帝,昊天玄穹玉皇上帝,作为道家至高神,凌驾于三清之上。天界正式习了人间制度,有朝会仙班。天帝无氏,出自宋帝所封。在《真灵位业图》里玉皇道君只氏第一中位元始天尊座下神,座次略高于太一玉君。另有左圣紫晨太微天帝道君是第二中位主神万道之主座下座次最高的二级神。这两个神位,应是宋版玉皇大帝的前身。

很多人觉得道家神系乱,其实并不复杂。首先,都是华夏先贤嘛,因为神具人格,所以反而缺少神秘感。其次,中国文字历史太久远,详细记录了道家神系自有以来的数次修订,这种感觉比较近似与印度教,百万神难分高低。不像佛教佛陀独大,西方三教一神独尊,神系特别清晰。因为本作是不是论文,就不再触及更深入更敏感的话题了,能够帮助到大家的理解便好。

https://www.xddxs.co/read/27573/16545894.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ddxs.co。新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co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