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浮生梨园 桂英挂帅(1 / 2)

加入书签

兰香坊位于九龙区西陲,大观街以南。

这里的建筑群多为仿古,亭台楼阁,琉璃翠瓦,少了霓虹灯的夺目,却多上几分快节奏城市里难得的淡雅宜人。

2:00

丑时,鸡鸣。

时值飒爽金秋的小雨温润细密如青丝,自屋檐瓦缝间坠落如珠帘。

夜幕低垂,兰香坊一众楼阁静谧幽暗,与远处灯火通明,歌舞升平的大观街形成鲜明的对比。

只有那间浮生梨园此时还亮有灯火,隐约间能窥得人影晃动,似有乐曲锣鼓之音裹挟着快板声声传来。

坊街尽头,披着破旧僧袍的苦行僧人穿过雨幕缓缓踱来。

他一路上止不住地感叹,这场秋雨好啊,润物无声,涤尘清世,濡湿了身上衣衫都不曾觉察。

坊街两侧都不曾点亮灯火,只能凭依着远处大观街的霓虹亮光才能稍稍看清脚下的石板长街。

乐曲声由远至近,凄美宛转。

僧人打着赤足,手持一柄锡杖,脖间的佛珠晃动,琅琅作响。

浮生梨园中的灯火和戏曲悠扬扯住了他的脚步。

恰好此时也已经到了深夜,不宜赶路,苦行僧便打算在梨园里胡乱借宿一晚,化点儿斋饭充饥。

他踱到梨园戏院的红木门前,只见梨园的歇山顶下置了一方牌匾,上书‘浮生梨园’四字楷书。

戏院红木门旁挂了两幅对联,上下颇为工整。

上联:乾坤大戏场,请君更看戏中戏。

下联:俯仰皆身鉴,对影休推身外身。

“这已经是丑时了,戏院怎么还在唱戏颂曲,莫不是还有听众看客。”

僧人心中有些疑惑,但到底是夜色深了,即便仗着自己有修行的功底,这会儿也不太方便赶路远行。

可当他才准备扣动红木门上兽首口中的锡环,这门却‘吱呀’一声,自己打开了。

“多有叨扰。”

僧人躬身默念了一声叨扰,随后跨过门槛,走进了梨园戏院之中。

周遭灯火晦暗,并不能看清戏院建筑之景。

却只见得那三尺戏台上,红绸帷幕阖上片刻,又缓缓向两边拉开。

一曲戏罢,另一曲戏正当开始。

僧人寻了僻静座位,只等得今夜戏曲唱完,向梨园的演员讨点儿糙米菜蔬。

但令他心中不解的是,台上戏子优伶为何一曲唱罢,台下院中虽然座无虚席,可既没有听众喧嚣,也没有看客叫好。

清冷一片。

“锵锵!”

高亢的铜锣声牵出这一曲大戏开幕,随后便是运功提气的一声亮嗓。

红烛灯火下,伴随着婉转铿锵的锣鼓乐器声,宽大裙幅逶迤身后,发如墨玉的戏子美人踏着碎步登台。

云袖一挥,戏子手捧授印,唱词悲惨,内藏愁怨。

“非是我临国难袖手不问,见帅印又勾起多少前情。”

鼓声止,铜锣锵锵。

“杨家将舍身忘家把社稷定,凯歌还人受恩宠我添新坟,庆升平朝堂内群小争进,烽烟起却又把元帅印送进杨门。”

青裙花旦双目含泪,绕台两匝,唱词凛然决绝。

“宋王爷平日里宠信奸佞,桂英我多年来早已寒心。”

“誓不为宋天子领兵上阵!”

四周皆传来一片吁叹之声。

随后摇板声在幕后响起,那青裙旦角手捧将印,心中郁结却狠心侧目,沉声咬牙。

“今日里挂帅出征叫他另选能人!”

锣鼓之声缓缓落下,两边红绸帷幕缓缓阖上,此是半台戏罢。

只是台下身影纷杂,人头攒动却依旧沉默不语,无一人为戏子叫好。

“彩,彩,彩!”

那僻静角落里的僧人却兀自鼓掌叫好,他也是懂戏之人,只是如今这门活儿技已然没落,全息投影发展至今,古典戏曲早已被朋克的喧嚣吵闹给压在时代潮流之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