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撞击?却不见陨石碎片(1 / 2)

加入书签

科莫多岛以科莫多巨蜥而命名。

这里能生存史前生物,得益于独特的气候条件。

澳大利亚是全球最适宜野生动物生存的国家,因为氧气充足,且保持有上亿年前的气候特征。一些常见生物的块头虽然不比几百万年前那样庞大,但也足以令多数人感到不适。

如小蟒蛇一般的蚯蚓,半米多长的蝙蝠,向世界展示澳大利亚强有力的含氧量。

然而单论含氧量,科莫多岛更胜一筹。

科莫多岛上,小陨石砸下来的位置,已经吸引了不少动物前去围观。

并不多么惨烈。

十多米直径,一米多深的坑,还在冒着火焰。

原本这里该有一场大火,然而剑齿虎、完齿猪等动物早就在溪流旁期待着这次灾难,早有准备。

只有靠近撞击中心的树木会被强气流压倒,只有半径30米以内的树木被摧毁,被高温瞬间烘烤,即便剑齿虎它们没做准备,这里也未必烧的起来。

剑齿虎它们,跟小鹿雪莹一样都是现代动物。它们被凯瑟返祖后,智力上有些进化。也只有剑齿虎与完齿猪保持时间最长。科莫多巨蜥本身就来自几千万年前,所以并无变化。巨蟒也一样,都是相当古老的物种,变化小,持续时间也短。

这时候的剑齿虎它们,智力水平相当于一阶人类时期。当然,它们中间小鹿雪莹食用过六色花,智力水平在三阶人类。

生物的进化跟环境的变化有直接关系。大约每过500万年,地球就会调整一次生态环境,不能够适应新环境的生物都将灭绝,大多数动物的灭绝是因为食物链断层,比如剑齿虎与完齿猪。

当然,每一次生命大灭绝原因各不相同,其中,生命从呼吸硫化氢改为呼吸氧气,是地球上生命形式变化最剧烈的一次,不能适应呼吸氧气的生物,当时要被大灭绝。

当时为了生存,细菌与细胞也开始合作,细胞之间也开始合作,例如由线粒体负责消耗氧气,这样形成了共生关系。之后慢慢发展出来了可以呼吸氧气的生命体形式,来更好的获取能量。

至今为止,生命仍保持着呼吸氧气的特性,同时,氧气如果过量也会造成生命死亡,生命

(本章未完,请翻页)

的厌氧性也同样被遗传保留了下来。

生命呼吸氧气的形式是所有地球生命系统的一次重大进化,而后,地球上智力进化的代表——人类,在700万年前第一次登场,当时的祖先达尔文麦塞尔猴,长年生活在树上,长长的尾巴并无任何智力特点。

大约在400万年前,当地球环境产生大变化时,为了寻找食物,进化成猿类的猿必须学会直立行走,否则将被困住活活饿死。这阶段因为被迫站立,大脑产生了变化,也朝着这方面进行进化,大脑开始变得更复杂。

之后大脑走向了智力化、复杂化的进化道路,来适应环境。

被返祖后的剑齿虎,现在的智力水平就相当于400万年前的人类,大脑已经开始复杂化,可以作更复杂的思考。

可以说,人类的思考,就是大脑被迫进化出直立行走的能力后,进化出的副能力。

这些,都是人类已经考证与确定了的知识系统,但对于在科研领域做了巨大投资的永恒国际集团来说,需要完全解开生命进化的谜团,解开宇宙存在的根本,才能形成真正的科技大进步,才能真正的崛起与认识科学。

假如人类只是不断的在总结与摸索物理规律,那只能运用规律而无法改变规律。

永恒国际在非洲的科考小队队长——周鸣,也明白这个道理。

能被选作科考队队长,首先理念之间不允许有冲突。为一家公司效力,必须认同一家公司的文化与精神。

陨石撞击点,还在冒着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