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需要改变了!(2 / 2)

加入书签

        大家纷纷笑了起来。

        而这个时候,陈南听着这些话,小心翼翼地在纸上。

        写了句对于疑难型病例的拆解,可用乙方解药的形式。

        这个时候忽然一个人瞪大眼睛,对着众人使了个眼色,小声说了句,嘘嘘你们看陈教授在哪?顿时周围瞬间安静了下来,大家循声望去,果然看见一个和他们岁数。

        香差不多的年轻人在翻看一本书。

        这不正是陈南陈主任吗?大家没有注意,差点把陈南当成了学生啊。

        不过大家也都好奇了起来,陈主任在看什么书呢?规培群里沸腾不已,我靠,还好我没有说坏话。

        哈哈,谁能想到陈主任在呢?谁说不是呀,近距离抚摸大神。

        话说你们注意到陈主任在看什么书了吗?不知道陈主任看的应该是很高端的吧。

        最新指南还是高分影响因子的论文啊,谁去看看我摄像头像素高,我给你们拍一下没多久一张照片发到了群里面。

        片刻之后,众人顿时傻眼了,我去,这是中医内科学吧?陈教授这么**,还看这么基础的书啊,我都好多年没看了。

        对啊,难道我对中医内科学有什么误解吗?哎,错了,这就是看山三境界。

        陈教授已经到了看山还是山的地步。

        没多久,陆陆续续的很多医生都走了进来。

        大家也陆陆续续的发现了陈南在看内科书,一时间都愣住了,几对医生对视一眼。

        陈教授看内科书,这是不是意味着什么?就连几个副主任和主任也是一个个面色凝重,开始思考起来今后的上升空间。

        心内科的主任郑志斌进来以后都有些发蒙。

        这个陈主任看书呢?陈南笑了笑,点头,嗯。

        郑志斌看见内科书的封皮之后,不由得沉默些许。

        难道这是返璞归真高端的知识只需要最简单的打开方式,第二天的时候。

        心内科病房内不少人手里都不约而同地拿着一本内科书,大家相视一笑,一切都在不言中。

        而郑志彬也不例外,甚至面对其他科主任的开玩笑也不在意,更是一脸看待凡夫俗子的样子。

        看着对方,我这和陈主任是在一个层次的,你们不懂。

        这几天,陈南抓紧时间把十几版的内科学挨着看了一遍。

        看完内科之后,陈南发现了很多问题,第一,教材内容重复,补中益气,汤出现45次,大承气汤出现37次,小柴胡汤出现26次,金匮要略与中医内科学的重复病种更多。

        钟内49种金匮论及内科35种两书重复病种达21个之多,就重复面而言,钟内占42%的二教材内容陈旧,知识老化严重,很多中医儿科学里面记载的传染病已经不适应临床需求了,可是依然写进了教材。

        这似乎没有太多意义。

        而温病依然只有明清时代的学术水平,现阶段的东西很少。

        中医不是一门厚古薄今的学科,需要处理好继承和发扬的问题,以及临床实用型的问题。

        第三,理论和实践脱节,中医药学是门实践性的科学,其理论体系是在临床实践中形成并总结来的,但是目前中医药学教材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却很大。

        这一番调查让陈南忍不住深吸一口气,有些失落。

        说实话,他着重于临床,以为只是学生的问题,但是现如今看来。

        专家们对于编著教材显然不是那么太看重。

        甚至于在编著教材的时候,很多专家都是把以前的东西复制过来粘贴上去,就连自己的想法和关于疾病的新理解都没有。

        这能进步,你身为专家都不去思考了,你让医学生怎么去进步?忽然之间,陈南意识到了,中医传承之路不是那么容易走的。

        看书之后,陈南关于这一次的改革,内心大概也有了一些想法,但是他还需要去学校看看,亲自听一听学生们的看法。

        最后,陈南找人办了首都中医药大学的学生卡,他需要去听听,学生们最朴实。

        而且最真切的想法。

        坐在大一教室的最后一排,陈南忽然感觉回到了学校一般,那种感觉是如此的令人怀恋。

        不过这一次来,它可不是为了怀念来的。

        这是一节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的核心所在,而老师站在台上。

        面色严肃地开始讲课。

        今天咱们主要讲气话。

        所谓气化,就是气血津液的变化,而下面的学生不到15分钟就开始走神了,三十分钟之后已经陆陆续续地倒下了一批人。

        哎,同学,一会点名的时候你叫一下我哈,谢谢了。

        陈南听着身边同学的话,忍不住苦笑一声,点了点头,睡觉,这真的是学生的问题吗?陈南笑了笑,讲的不好吗?对方无语,翻了个白眼,大哥,我是理科生好吗?现在突然给我讲哲学。

        妈呀,你觉得我能听懂?再说了,这什么气血津液藏下,这都看不见摸不着。

        我突然感觉中医就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突然让我学习,这些太难接受了。

        陈南听完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随后在纸上写道,义理深奥,艰涩难懂。

        随后,陈南继续听讲。

        他听的倒是津津有味,但是忽然意识到了一些事情,那就是其实中医基础理论完全可以不是这么晦涩难懂的。

        而真正导致晦涩的问题不在于老师,而在于教材。

        陈南翻看一番之后,惊讶的发现了一个问题难点。

        重点全在前面儿。

        一进门序言就感觉到了一种厚重感,这好吗?中医基础理论四五版统编教材独立成书以来,藏项羽气化两张的先后位置一直变化不定。

        五版先讲长夏候论气血津液,六版则气血津液在前。

        藏象在后极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新世纪一版和统编相同,二版则与陆版一致。

        但是不论何者在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涉及后一章节的大量概念原理,而原因就在于现行教材对藏象与气化的分解不彻底。

        教材知识框架,不完善等等缺陷不是调整章节排序所能解决的。

        这都是晦涩难懂的东西,别说刚刚上来的高中生了,就是给一个硕士生去讲,或者是博士乃至于主治医师,他都说不清楚。

        这样的东西刚刚上来就给高中生讲,能懂吗?这就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所在。

        这是中医基础理论需要好好去思考的问题。

        所以进一步剖析分化藏象计划理论体系,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编写中级教材,既是终极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医基础理论发展的需要。

        后来陈南陆陆续续去了大二大三,当他到了大四课程的时候,却遇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这是中医内科学的现场。

        台上的老师进来以后,大家发现对方竟然空着手。

        老师年纪不大,只有35岁,长得仪表堂堂。

        今天咱们讲脾胃科,谢谢大家。

        似乎已经习惯了这老师不带课本了,而关键是这节课的人数很多,远超其他课,而且学生都很认真记笔记的。

        很多男子笑着说到,谢谢大家应该都不陌生而谢谢了的病因呢,说实话。

        我都不想看了,这从我上学到现在没有变过,你就说不能改改吗?唉,还是那老一套的话,术治泄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脾胃虚弱命门火衰等等。

        这些病因导致脾虚湿盛。

        脾失健运大小长,传化失常,升降失调,清浊不分而成。

        谢谢来你们说把前面的谢谢换成失眠能不能用换成胃痛腹胀一样不一样,什么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这来来回回这么几句话。

        还有治疗说实话,大家把书合上吧,这书不用看了,治疗原则都不用看,这太落后了。

        人家陈南教授都在国际上说了,炎性肠道疾病都可以用外治法外治法,谢谢,不就是炎性肠道疾病的一种嘛。

        所以我觉得。

        咱们不用去看书了,好好想想辨证论治,这知识太落后了。

        你们是新一代的中医,应该有开放性的思维,外治法也能治针灸普纳拔罐熏蒸中药外敷都能治。

        这就涉及到了两点,第一,对于致病原因的病证论治。

        第二呢,是陈教授的观点,应该结合现代医学优势中医药的靶向治疗,对有针对性并未疾病进行药物直达治疗。

        男子讲得很有意思,台下听的也很有意思。

        陈南听得很认真,甚至开始记笔记了。

        这位同学,你站起来说说这个,如果用定位治疗的话。

        该怎么治?别记笔记了,这有啥好记得你上课就听我就行。

        我要做的就是培养你的治病思维,这东西是活的,笔记是死的,你要笔记,你直接开着录音就行,回去听说的就是你还得我去请你吗?最后一排中间第三个座位。

        那个白色外套,戴着帽子,戴着眼镜,那个低着头还低着头。

        说话间,众人纷纷看向后面儿臣男抬起头来,顿时愣住了,因为大家都在看着自己,一时间陈南也有些尴尬了。

        这个您叫我。

        台上的男子点了点头。

        难不成还有其他人?大家忍不住笑了起来。

        陈南为了怕人认出来,特意戴了眼镜和帽子,虽然也没有人认出来吧。

        陈南可可一声我,台上的男子忽然皱眉,他看着陈南,这位同学,你叫什么?陈南可可一声我叫。

        陈南此话一出,顿时现场哈哈哈的全都笑了起来。

        台上的老师也是忍俊不禁,好名字呵呵咿呀,我靠。

        台上的王景明忽然一句我靠说出口,台下众人全都忍不住笑了起来,但是大家都没有明白对方的意思。

        而这个时候,王景明瞪大眼睛,你摘了帽子,也摘了眼镜。

        陈南尴尬的笑了笑,摘掉了。

        王景明直接站起身来,这节课我不敢讲啊。

        大家把掌声送给身后这位同学,我给大家做个介绍吧。

        这位就是在国际舞台上把咱们中医药事业发扬光大的。

        在世界肿瘤新药发布会拿到了最受期待奖,在亚洲外科年会拿到了年度优秀外科奖,在世界炎性肠道疾病会议上,更是把中医带到世界。

        陈南陈教授掌声欢迎,台下众人都惊呆了。

        我靠,靠靠靠。

        真的假的?反应过来的众人这才齐刷刷的看向陈南,满目震惊,疯狂的声音充斥在教室内,而陈南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王景明忍不住脸红的看着陈南,陈教授,我是你的粉丝。

        陈南连忙摆了摆手,别这样,王老师,我是你的粉丝。

        要不然我来听您讲课来了,大家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对于这个接地气没有架子的陈教授,大家都很喜欢。

        一番闹剧之后,陈南在下课之后把王景明约出来聊了几句,陈教授,您怎么来了?王景明有些扭捏和激动。

        陈南笑了笑。

        来看看学生们对于教材的看法。

        王景明闻声愣了一下,然后面色凝重地说了句,教材不敢,任何政策都没有用,这一套教材已经废了,或者说废了。

        越来越多的传承和中医,这些话我不该说的,但是陈教授。

        您既然去做这件事儿,我觉得我必须得说出来,因为中医需要改变了。

        陈南闻声面色凝重的点了点头,我也觉得,不过王老师,我能邀请你加入我的团队吗?王景明一听这话,顿时内心激动了起来,我,我可以吗?

        PS,大家别担心,短板还需要一段时间呢,至少几个月突然加快。

        其实是因为感情戏不会写。

        可可这本书是有大方向大纲的,一切都在正常发展,大家放心。

        最后感谢大家支持和关心,谢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