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1 / 2)

加入书签

次日,天还没亮,楚阿爷就让老元氏把儿子儿媳悄悄叫了起来。

楚成安小心翼翼穿衣下地,免得吵醒儿子。

他走后,昏睡的楚景睁开了眼。

家里的大人都聚集在堂屋里,孙氏眼底下泛着青黑,一看就知道昨晚没睡好。

楚阿爷握着腰间的烟杆子,想抽一抽,结果还没点火,就让老元氏拿走了。

她冷着脸道“你们爹有件事要说。”

楚成茂和楚成安都看向楚阿爷。

楚阿爷先看了一眼三儿子和三儿媳妇,缓缓道“大丫二丫的嫁妆你们放心,谁都不会动。”

孙氏心里一半放松,一半又有些发苦。

听公爹这话的意思,景儿念书的事就定下了。

楚阿爷又看向小儿子“你以后干活要更麻利点,知道没有。”

楚成安点头如捣蒜,“是是是,我以后肯定更加努力干活。”

三言两句就把楚景念书的事敲定,老元氏去厨房里端饭菜,孙氏发现她和丈夫碗里的粥比往日更稠一些,分量也更多,下粥的小菜不止用猪油炒过,还放了油渣。

老元氏不太自在,“成茂和成安都要去镇上做活,早上要吃好点。”

孙氏

楚成茂和楚成安吃完饭走了,路上楚成安试探着跟他哥说话“三哥,今天天气不错呀。”

楚成茂“嗯。”

楚成安“今天早上娘炒的小菜好吃。”

楚成茂“嗯。”

楚成安

两人陷入尴尬的安静,楚成安都放弃搭话了,却听楚成茂道“景儿有那个天赋,就安心念书,是好是歹以后再说,日子总归是越过越好的。”

“哎,是这个理儿。”楚成安一愣,随后搂住他哥的肩膀开怀大笑。太阳出来,金色的阳光将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老长。

大丫二丫醒来之后听到这个消息,并没有多大反应,该干嘛干嘛,老元氏暗暗点头,中午给两个丫头做了一盘炒鸡蛋吃。

楚阿爷亲自去村长家里跑了一趟,然后楚景就跟着陈书了,楚家人还特意给陈正准备了束脩六礼,不过陈正没收。

陈正的原话记不太清,但大意是,他没有办学堂,本身又只是一个童生,只能教楚景一些基础,哪里好意思像其他夫子那样收学生束脩的。

村长仁善,楚家人却不能当什么都不知道,所以隔一段时间,老元氏会提着个篮子,里面装着肉菜或者鸡蛋点心之类,上村长家门。

其他东西不收,这些吃食总不能不收吧。

此刻,陈正看着桌上摆放的一碗鸡肉,与妻子对视一眼,无奈一笑。

另一边,老元氏拉着小孙子的手往回走,一边走一边道“景儿如今学的怎么样了”

楚景“还好,三字经快学完了。”

也是跟着村长念书,楚景才知道三字经这种启蒙读物,在书店都要卖六、七百文钱。

如果上面还有名人的批注,那就更贵了。或者说,他们这种小地方根本就买不到。

楚景的读物是手抄本,不过不是村长抄写的,而是陈清抄写的,上面还有陈清的个人注解,也是因为此,楚景才能学的那么快。

想到陈清,楚景在心里算着日子,清哥的学堂每十三天,休沐两天,他也该放假了。

听说清哥在镇上跟着一名方姓秀才念书,已经念了两年了,对方现在14岁,12岁就要一个人往返家里和镇上了。

其实他们村离镇不远,来回也就半个时辰的脚程,他爹和三伯就是在镇上打短工。

但何氏心疼儿子,就在镇上租了间房子让儿子居住,休沐时才回来。

陈正是童生,平时有不少其他收入,不在乎这点租房的费用。

楚景心里想过许多,不知不觉就回了家。

他们家屋子多,所以他爹特意给他收拾了一间采光好的屋子做书房。

书房不算大,十多个平方,但是书房里该配备的书柜,长桌,椅子都一应俱全。

长桌靠窗,桌上摆着笔墨纸砚,还有笔架,笔洗,笔筒,镇纸没那个钱去买,况且楚景暂时也觉得没必要,就用洗干净的鹅卵石代替。

在长桌角落,还放着一个竹筒,里面插着粉色,黄色,蓝色的鲜花,很有小清新风。

楚景摸了摸柔嫩的花朵,然后收回手,用毛笔蘸了水,在桌上练字,这样可以省下一部分买纸的钱。

“扣扣”房门响了。

大丫端着一碗糖水进来,“景儿,喝点水润润嗓子。”

“谢谢大姐。”楚景放下毛笔,捧着碗小口小口喝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