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第 113 章(2 / 2)

加入书签

次日,用过午餐之后,妖管局的车队便往南城行去。

江城到南城,走高速差不多两个小时。等一行人到达南城酒店时,已经是下午时分。

戏曲盛会上午就已经开幕,酒店客人来来往往,绝大部分都是慕名而来的游客。

酒店前台还贴心地了前往举办地的路线图和宣传册。

姜婪拿了一份宣传册,才知道这次活动的官方名称叫“南城民间戏曲艺术展会”。举办地点在问灵台。

问灵台据说原本是个祭台,就建在灵河中游河段。

灵河是长江支流水系,主干贯穿整个南城。支流遍布南城全域,在靠老天赏饭吃的古时候,灵河水便是一城百姓赖以生存的根本。

灵河安则百姓安。

因此后来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南城百姓渐渐有了祭祀灵河河神的风俗,问灵台便是南城百姓建造用以祭祀河神、祈求风调雨顺的祭台。

每年祭河神的时候,热闹程度比春节也不遑多让。那时候交通不便,唯有水路最快,十里八乡的百姓们就摇着船,拖家带口地带着鸡鸭牛羊等祭品到问灵台来,等着参加河神祭典。

祭典那一日,问灵台附近的河面上,全是一条挨着一条的船只,祭典开始时,大家就在船上观看,等祭典结束之后,百姓们顺道还能把家里带来的手工制品和吃食摆在船头,交易买卖或者以物易物都可以。

等到太阳落下去,这些船只上就会挂起灯,为了热闹也是为了吸引人,还会有船家在船头唱戏唱曲儿这样自发的行为后来因为参与的人多了,渐渐便有了许多不成文的规定,成了每年必会上演的经典环节,被叫做“野台戏”或者“打野台”。

随着戏曲文化的流行,每年祭典之后的打野台越来越热闹,甚至许多想挣个名气的角儿都会在祭典这一天撑船来打野台。

不过像这样的人一般并不会直接露面,大多会带上一张面具遮住脸,若是喝彩声高,结束后便半推半就地摘掉面具,自此一举成名;若是无人问津,就躲进船舱里灰溜溜地离开,等着下一年再来。

当然,这都是宣传册上介绍的旧时光景。

如今是现代社会,也不提倡宣扬封建迷信。因此官方只在宣传上略提了提祭祀河神的背景,便把重点放在了“打野台”之上。

如今的野台戏自然不似当年,举办方为了把气氛炒起来,还专门请了不少有名气的民间戏曲大师过来压阵,又设立了高额奖金,鼓励民间高手来踢馆,形成良性竞争的局面。

只是既然祭出了“打野台”的名号,自然也要有点从前的味道。

所以这次展会的时间地点定在了夜晚的灵河上。

船只都是举办方提前联系好的,除了打野台的小船,还有几艘比较大的观光游轮停在不远处码头边,邮轮装点的古色古香。游客买了票之后,便可以登船在河面上欣赏打野台的盛景。

姜婪他们抵达问灵台时,才傍晚时分。

夕阳的余晖洒落下来,河面上尽是粼粼波光。几艘大小不一的乌篷船就停在河岸不远处,遥遥看去,能看见船头有人影晃动,偶尔有一两声或高或低的咿呀声传来,应该是船上的人在吊嗓。

一行人先去问灵台附近的河鲜餐厅吃了特色河鲜,等天色微黑之后,方才往河边行去。

姜婪跟在狴犴身后,垂头给江迟发消息,告诉他自己已经到了问灵台,要是晚上有时间,再去找他们。

偏这时海安又挤开其他人,蹭到姜婪身边来问“你要和我一条船吗”

姜婪只得收起手机,看向码头边的游轮,疑惑道“我们不是包了一艘游轮吗”

“游轮有什么好玩的。”

海安摇摇手指,指着前方的龙邴等人道“他们说要坐那种乌篷船,我也觉得不错。”

他神情向往道“我看电视剧里演过,一壶酒,一艘船,三两知己,泛舟湖上,品酒赏景岂不是人生一大美事”

姜婪嘴角抽了抽,也不知道他从哪儿看来的这些东西。忍不住提醒道“夜晚登船,再喝酒,容易发生意外事故,不安全。”

海安不可置信地瞪着他,半晌才小声嘀咕道“原来并不是我的魅力下降了。”

分明是姜婪缺根弦。

真是一点情趣都没有。

撩不动。

姜婪神情无辜,见那边龙邴等人已经开始挑选船只了,忍不住走上前问道“真要让他们分散开万一出现意外,可能不好策应。”

狴犴当然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低声道“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把人看在眼皮底下,他们是老实了,但也不会有下一步动作。只有分散开来,他们才有机会”

既然已经知道他们是要来南城寻找某样东西,那为了引蛇出洞,没机会也要给他们创造机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