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1 / 2)

加入书签

电话是陶然老家打来的,小学校长生病过世,学校那边问她要不要回去参加葬礼。

陶然印象里的小学校长,性格有些古板,总爱穿一套黑色的中山装,戴着一副眼镜,说话很慢,斯斯文文的,笑起来很温和。

她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他中年时的模样。

他却年迈过世了。

时光真是很不讲道理。

奶奶还在世的时候,和校长家来往很多,校长对陶然也很好,知道奶奶带她不容易,总是偷偷塞给她没用过的本子。

那时候陶然一根铅笔,总是一用再用,削到不能再削。实在短到不能再削,铅笔的另一头是橡皮,她就把橡皮拆下来,然后从那一头重新削开了用。

校长看见了,就给了她一根新的铅笔,“别削了,小陶同学,太短了,小心削到手。”

其实在陶然长大的过程中,真的接受过很多来自这个世界的善意和温柔,哪怕只是一个本子、一根铅笔,但她都铭记在心。

陶然决定回老家一趟,正好也为奶奶扫墓。

葬礼上来的人并不多。

陶然也想看到老校长桃李满天下的场景,就像电影里或电视里演的那样。

可事实上,没几个人会记得自己小学校长是谁。

更何况这边太偏僻,也太贫穷了,稍微有点门路和头脑的人,早就出去闯荡了,到大城市打工。

这里更多的是老人和留守儿童。

老校长一生未婚,无儿无女,吊唁的奠堂就设在学校里。

七八岁的孩子,还不知道死亡是什么,拿着新发的课本,很不理解地问“校长以后不给我们上课了吗”

老师摸了摸她的头“妞妞以后去县里上学好不好”

妞妞“县里太远了,爷爷摔到腰了,送不了我,如果要去县里,他就不让我上学了,为什么要去县里啊,我们学校里不能上学了吗”

老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这所小学,是在一座老庙上建起来的,年久失修,前一段时间塌了一间,还好当时那间教室里没有人。

之后就是不同年级的学生挤在同一间教室上课,可是仅存的教室也不安全,很有可能也塌掉,老师们上课都提心吊胆。

老校长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为学校拉来投资,改建教室。

可惜直到他病死,也没有找到人投资。

如今老校长去世,学校里老师也不够了,没有老师,没有教室,县里面的意思是,解散这所小学,把学生送到县里读书。

只是从这里到县城实在是太远了。

陶然也听说了这件事。

大多数时候,她是一个懒得深思的人。

偶尔也会想想,上学到底意味着什么

知识改变命运

其实现在社会的阶层固化非常严重。

寒门难出贵子。

更何况即便上了好的大学,也未必就能出头。

再说,读书厉害的人又能有几个真正的学霸、学神,本来就是万里挑一,大多数人都是智商一般的普通人。

反正她们这个山沟沟里,是从来没有飞出过什么金凤凰。

知识,最多只是给你一个认识和思考世界的角度。

起码认识字,起码会用手机上网,起码看看这个世界。

陶然是真的见过,拿到手机也不会用拼音打字的人,因为连a、o、e都不认识,更别提拼声母韵母了。

人能穷到什么地步,她很清楚。

陶然只在老家待了两天,临走的时候,捐了一笔钱,改建山村小学。

她本来是匿名捐的,但这个地方,真是小到谁都认识谁,问一问大家都没捐,也就知道捐钱的人是她了。

学校和县里都给陶然打了电话,还邀请她当荣誉校长。

陶然卡里钱还蛮多的,也挺舍得花钱,还给小学建了一个基站,信号通了的时候,老师带着孩子们给陶然打视频通话。

她们很乖的叫她“陶校长”

还叽叽喳喳地和她汇报学习进程。

就还挺可爱的

本来陶然有在纠结,是该养一只猫,还是养一只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