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后妈(一)(1 / 1)

加入书签

夏日炎炎,树上的蝉鸣就没有停过,听着叫人心烦,要是平日里早就被村里的孩子用竹竿粘了,不过这几天老老少少都忙着秋收,也没那个精力管它。

锦元头上带着竹编的斗笠,还是挡不住的阳光,后颈的皮肤火辣辣的,弯了一早上的腰,直起身来都能听见骨头发出僵硬的响声了,全身就没有一处是舒服的,不过相比于九天雷劫来说,这也不算不上什么了。

锦元原来就是现代社会最普通的大学生,遇上地震一朝穿越,事实证明她果然没有女主角的命,穿越了也只是修真界里最普通不过的凡人,父母兄弟俱在,父亲年轻时还有缘遇见过修真者,后来便开了家书局,专门卖些修仙界的奇闻杂谈,话本。

现代社会里关于修真界的数不胜数,加上她从小看着这些话本长大,倒让锦元生出了一颗想求仙问道的心。

在锦元十六岁的那年,父母花钱把她去了一个叫闲云门的门派,当了外门弟子。能让凡人花钱进的门派也不是什么大门派,闲云门里一共就十几口人,她这样的外门弟子就占了五个。

锦元呆了一个月,歇了脑子里关于那些主角各种各样的奇遇,老老实实的修炼,干杂活。

她天赋一般,修炼的也是修真界最为普通的功法浩气决,在练气期停留的第五十年,送走了父母,看着弟弟的孩子长大,直到闲云门里那几个外门弟子都回家娶妻生子了,她混成了外门管事的,还是没能筑基。

想想修真界里的那些天才,十二岁修炼,五年筑基,十年金丹,再看看自己,五十年才修炼到练气十层,平均下来五年一层啊。

不过再想想自己这辈子就算是捡来的,能多活一辈子,看看精彩纷呈的修真界,也不算是白费了。

在锦元七十二岁那年,还是停留在练气大圆满,她算着自己寿元也该尽了,和门里的几个朋友一一告了别,谁知道她一觉醒来,竟然成功筑基。

也许是穿越者迟来的金手指,锦元顶着一副白发苍苍老婆子的样子,一直颤颤巍巍的活到了金丹期,因为每一次进阶都是扎扎实实的过,她从筑基到金丹,整整活了二百年,一天也没有少。

她也从外门管事的成了内门管事,正值仙魔二道大战,元婴期的掌门和各大长老对抗魔族的时候没了。

锦元一个金丹期的修士临危受命当上了闲云门的掌门,拿到了自己身为穿越者最像金手指的镇派之宝,因缘镜。

锦元拿到这个小镜子的时候,起初以为它只是个防御型武器,后来发现付出一定的代价它能看见人的因果,更能逆天改命,还是传说中的神器。

不过因缘镜在锦元手里,只当做防御型法器用过,仙魔大战,锦元领着自己的十几个门下弟子老老实实的苟着,不知道是因为什么,那块小镜子自己和她绑定,躲进了她的丹田。

大战一至,物价飞涨,闲云门又没有财源,为了养活自己和那十几个弟子门人,锦元批着马甲开始写话本,霸道仙君俏掌门,我有芥子空间等。

因缘镜能看见许多其它小世界的故事,跟看电影电视剧一样,这些故事也变成了锦元的素材来源。

她笔下的仙门魔道的各个天骄轮番上演爱恨情仇,偶尔还写写凡人修仙,魔法世界。

凭借着雷爽的文风,主角大开金手指,关系狗血等修真界从来没出现过的元素,加上战时娱乐匮乏,锦元大获成功。

闲云门也凭借卖书找到了生财之道,后来更发展成印刷制版卖书发展周边一条龙服务,开展文化产业,成功转型,扩大招生,从十几个弟子发展到几千人的大门派。

锦元的继任者在她的基础上还开发出了更多新花样,于是出现了类似于戏剧、小品、相声这样的形式,丰富了修真界的娱乐和修炼方式。

锦元穿越的这一生像是要把自己所有的日子都活尽了,最后凭借自己仅有的活得久这一个优点,成了整个修仙界辈分和年纪都最大的太上长老,还有产出最多的作者,还拥有最多的读者群。

也许是锦元活的太久,在渡劫的时候被九天雷劫劈得身死道消,最后魂魄被本命法宝因缘镜收到了镜内,成为了因缘镜里小世界里身份不同的“炮灰”,对她来说,这也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长生了。

锦元用手遮着脸,用力打了个喷嚏,现在她鼻子里全是稻谷上绿色的灰,原来姣好的脸上被晒出了两团红晕,等秋收过去,她这身白皮肤应该也会变得和村里的姑娘一样了。

不远处的村民倒是在心里点点头,原来以为这个新来的陆知青看起来娇娇弱弱的,虽然平日里讲究了一点,干起活来倒是不喊苦不叫累。

锦元如今的身份正是下山的知青,父母都是纺织厂里的工人,她是家里的小女儿,上面有一个大哥,下面有一个小一岁的弟弟,大哥去年刚刚成家,为了不下乡,顶了父亲的工作。

按规定接下来自然就是两个小的了,弟弟哭着闹着不下乡,会哭的孩子有糖吃,懂事的孩子也总是会被忽略,陆寒梅一个高中没毕业的小姑娘就被送到了这个宁阳村。

锦元从这具身体里醒过来的时候,她正在火车上发着高烧,还好有火车上遇见的知青帮忙照顾着,没有烧成傻子。

不过始终是个十六岁的小姑娘,从小在家里虽然比不上哥哥弟弟受宠,可也从来没有遇见什么大挫折。

短短几天,先是被父母劝着要照顾弟弟,送自己下乡,又听说乡下的日子各种难过,一个小女孩担惊受怕的,不小心受了凉就病了。

锦元对于这个时代还有一些记忆,在火车上先是把小姑娘随身的东西先点了一遍,除开被褥和几套换洗的衣服,她还有二十斤的全国粮票,五十几块钱,还有几张零碎的工业票和布票之类的。

陆父陆母也不能说不疼爱陆寒梅这个姑娘,只是人心都是偏的,相比起起陆寒梅这个一向懂事的姑娘,还是两个儿子更加重要。

锦元来宁阳村几天了,这里倒算是民风淳朴,大队长宁祖德也算公平,没什么欺负知青的恶习。

现在是七四年,知青下乡也有了熟悉的流程,锦元被分到了知青的居住点,和两个前面来的两个女知青住一屋。

村里空房不多,男知青人数多,阳气重,住在村头的原先的祠堂里,锦元住的地方是村里的老房子,只有两个房间,下雨天屋顶还有些漏雨,两个房间里放了六张上下铺,这就是女知青的住处了。

这几年回城遥遥无期,不少知青和村里人结婚生子,粮食不好分配,大家都是各自开火,如果关系好愿意一起吃也行。

她同屋的两个人一个叫徐连玉,一个叫李红燕,开始两个人都不怎么爱搭理她,慢慢相处下来锦元问她们什么也愿意指点,后面也会借东西给她,倒是还算好说话。

锦元刚来正好赶上了秋收,和其他两个女知青一样分到了割稻谷的活,虽然受了不少苦,她还是认认真真熬下来了。

下工回去李红燕和徐连玉也愿意拉着她一起走了,”你刚来的时候看着娇娇气气的,我们还以为你和那个刘芸一样呢,没想到你倒是能干,也不叫累。”

锦元笑着问谁是刘芸,徐连玉撇了嘴角,”她啊,嫁给村里的陈爱国了,陈爱国家庭条件也不好,刘芸还好意思要一百块的彩礼钱,真是以为自己是天仙下凡呢。”

“以前就老说自己年纪小,让我们帮她干活,不给她干还四处败坏我们名声,大家都是知青,还玩什么资本主义大小姐那一套呢。”

李红燕一听就起劲了,”我刚刚听旁边的人说,陈家为了凑给刘芸的彩礼钱,把女儿陈秋禾嫁给了冯建军,这一嫁进去就是给三个孩子当后妈,冯家的大娃都五六岁了,两个小的双胞胎又刚出生,啧啧啧。”

徐连玉倒是不觉得有什么,”你光看见几个孩子,怎么不想想冯建军现在才二十七,都成副连长了,军队里津贴高,嫁过去就是吃穿不愁,万一以后冯连长再往上升成了将军,陈秋禾就成了将军夫人了,三个孩子算什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嘛。”

李红燕甩甩头,”就算是当将军夫人,我也不乐意当人家后妈。”

徐连玉笑她,”你以为人家冯家什么人都能看得上的,我跟你这种大老粗人家冯连长还怕你打孩子呢,我看寒梅倒行,长得文秀,脾气也好。”

锦元忙摇了摇头,”我还小呢。”李红燕和徐连玉就开始调笑起来,锦元没接话,一边在脑海回想因缘镜里的剧情。

如果说这是本的话,女主角就是她们俩八卦的陈秋禾,而陆寒梅就是个无辜的炮灰。

陈秋禾早就和一个叫赵岩的男知青悄悄谈起了恋爱,可家里人为了要彩礼,让她和冯建军订了婚,她一个十七岁的小姑娘,不仅要嫁给一个比自己大十岁的男人,还要成为三个孩子的后妈。

两家人原本只是说好了婚期,等冯建军回来就领证办酒,这段时间里,先是刘芸这个嫂子进了门,处处欺负陈秋禾这个小姑子,还在家里人面前装模作样。

冯建军的大儿子冯明生也经常来她面前撒泼打滚,说不要她做自己后妈,每次陈秋禾生气,所有人都告诉她,当后妈本来就不容易,让她不要和小孩子计较,陈秋禾最后受不了了,和赵岩直接私奔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