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年代文里的男知青(10)(2 / 2)

加入书签

眼看要过年,今年季淮和冯巧兰结婚又添置了不少东西,花了不少钱,过年都要没钱买肉吃了,冯大峰也焦躁,幸好村里的季二胖家养的那头猪要杀了,让他帮忙卖猪肉。

冯大峰会的活还不少,以前一边当瓦工还一边卖猪肉,他早早就起床去砍竹子了,准备拿来串猪肉。

猪肉上称,竹子也算重量,季二胖还专门来嘱咐他削竹子的时候留得厚一点。

他家这头猪养了好久了,足足有四百多斤,就等着卖了过个好年。

农民养的猪要卖,得先上交国家六成,剩下的才是自己的,这只猪被杀了,最后自己能卖的也就不到两百斤。

冯大峰去市区卖猪肉的那天,季淮也跟着他一起进市。

一路上,冯大峰几次要开口说话,最后都碍于面子咽下去,眼看离市区越来越近,这才忍不住问,“小兰喝的麦乳精还剩多少?”

季淮:“才喝了小半罐。”

冯大峰肉疼无比:“.....”

这么短时间就喝了小半罐,这个丫头越来越不像话!!!

“我一会把沉香拿去卖了,看看能不能再给她买一罐,没过多久她就要生了,得多补点营养。对了爸,你一会在哪卖肉?我去找你,下午在一起去买点年货。”季淮问他。

冯大峰酝酿的话又吞回去,他要是不让季淮买,那不是不疼闺女吗?只能硬着头皮说,“我在长街路口附近。”

“行,我一会过去。”季淮说完,两人就分开,各往一边走。

收购站。

沉香今天的收购价比上次好,四块一毛五一两,他这一次拿来的接近七两,卖了接近二十八块钱。

比他预想的还要多一些,买年货的预算又高了。

转身离开时,他又看到上次卖巴戟的那个粗壮黝黑的男人,这一次不止他一个人,旁边还跟着两个人,三个人拿着两个麻袋。

季淮放慢脚步,站在不远处看着,隐隐听到收购员说:“这一袋是二十八斤,另一袋也放上来吧。”

两袋加在一起,少说也五十斤往上,卖了近六百块。

三人在分钱的时候,他站在原地沉思许久。这三人一定有判断巴戟根茎的方法,也肯定不需要通过看开花结果,不然他们也不会现在还能挖到这么多。

山上的沉香树再怎么多,能取的沉香有限,但巴戟不一样,只要能找到,就能挖到根茎,数量多,又能卖出钱。

他没停留多久,先去黑市找了瘦猴,花了一块钱买几张“侨汇券”,瘦猴把券给他,看着他的背篓,“你这里面装是什么?”

季淮也没遮遮掩掩,从里面掏出一块沉香木给他,“拿回去过年的时候点一点,屋内香一些。”

瘦猴没见过这玩意儿,木头大约有半个巴掌大,轻飘飘的,他还捏了捏,“这个点了会变香?这不是木头吗?点了就烧起来了,没一会就烧完了。”

“烧不起来,这个木头只会有烟雾,你把它切了,每一块都留着这个口,这上面是沉香,一块木头能熏一天。”季淮指了指那层薄薄的沉香,对他说。

“沉香啊,你把这玩意儿拿出来卖?”瘦猴问。

季淮:“嗯。”

“你还别说,城里有些人就爱熏这玩意儿。”瘦猴把那块木头收起来,“谢了,下次买票记得来找我,给你便宜点。”

话落,他又赶着去黑市做生意。

季淮则去华侨超市买了两罐麦乳精,买完后,看到了不远处架子上花花绿绿的零食,那一块块被纸包着的巧克力吸引了他注意。

三月初她就要当妈妈了,其实也还是个孩子,今年都没满十八岁,也没吃过巧克力,是个看到糖果都会开心的女孩。

他特意多买了点“侨汇券”,买完麦乳精还剩一些,又花了几块钱,给她买了几块巧克力,还有一小包牛肉粒。

原本还想着买一些糕点和麦芽糖,还有饼干,想想干脆算了,一点点来吧,手里的钱还得买年货。

从华侨商店出来,他往冯大峰卖肉的地方去。

对方正在熟练的切猪肉,用竹签穿过,然后上称。季淮在他不远处摆起了摊子,把背篓里的沉香木拿出来,摆放在前面。

正逢要过年,乡下的农民都想拿点东西上来卖,赚了钱就去买点年货,大家卖的都是菜或者肉,亦或是鸡蛋和母鸡,也有人卖背篓或者竹筐,大家看到季淮卖一堆木头,纷纷傻眼了。

“小伙子,你卖的这东西有人买吗?”旁边卖豆腐的大爷看着他的木头,都被逗笑了。

“这不是木头吗?木头还能卖啊?”对面的大妈也笑。

季淮也不恼,一本正经解释,“这不是普通的木头,这是白木,您看,上面这些....”

冯大峰隔得远,听不清他在说什么,但从四周人的反应来看,大多都在看笑话,见此,他神色也收敛不少。

说实话,他都觉得这木头卖不出去,木头也能卖钱,这不是搞笑吗?

但仔细想想,上回季淮就从白木上取了沉香,还卖了十块钱,自那以后,他就不敢乱说话。

读书人懂得不少,他要是说错了多丢脸?还不如沉默。

临近过年,猪肉卖得快,他卖了好几十斤猪肉,见季淮没卖出一块木头,不由也跟着急。

那玩意儿晒了半个月,还得爬到树上砍,哪怕卖出几毛钱也行啊。

“我要两斤排骨。”一位穿着工装的女工人来到冯大峰面前。

“这一段怎么样?”冯大峰收回思绪,一手拿着刀,另一只手提起一段排骨。

“我要那块。”女工人指了指他旁边的一块。

冯大峰:“好嘞。”

刀起刀落,砍了对方要的排骨,用竹签扎上,收钱后递给对方。没了客人,他又看向季淮那个方向。

那名女工人也往那边走,途径季淮的摊位时觉得奇怪,看着那些木头,“你卖的是什么?”

“沉香木。”季淮立马回,还拿起一块,“这上面有没取下来的沉香,点了能当熏香。”

“沉香我知道,用沉香熏香我也知道,你这木头....”女工人蹲了下来,起来一块,“一块能熏多久?”

“就这一块,一夜没问题。”季淮挑出最小的一块,让她看上面的那层薄薄的沉香,“你可以切小块,这个木头不会起火,就是有点烟雾,沉香也能助眠,净化空气。”

女工人:“我妈每年都买沉香点了熏一熏,木头我倒没见过,多少钱一块?”

“这一块一毛,这样的两毛。”季淮给她拿了一大一小的两块。

“我要两块大的,给我妈也去送一块,两块大的三毛卖不卖?”女工人在砍价。

她们的工钱是几十块一个月,对着几毛钱还真没那么看重,虽说木头不值钱,但他们也不会上山自己砍。

“行。”季淮没争,立刻把两块大的给她,还专门挑了沉香多一点的两块,女工人付钱也爽快。

旁边大爷看傻了,虽说只卖了三毛钱,比不上他卖几次豆腐,但那是木头,没成本,净赚。

一下卖出去两块后,来问的人突然就多了起来,有些是好奇,有些知道这东西,前来来问问价。

季淮耐心极好,不厌其烦解释着,若是觉得贵,也切小再卖。觉得一毛钱不止,那就切小卖五分。

大家都知道沉香是好东西,五分钱能买回去熏一熏,很多人还是愿意的。

一位退休的大爷上前,看样子还很识货,蹲下来挑挑拣拣,选了最大那一块,“这个多少钱?”

季淮:“大爷,这个得三毛钱,这一块含的沉香最多了。”

“这块最多也就值两毛钱,我再选一块,三毛两块。”大爷不跟他废话,动手挑了起来,还念叨着,“比起沉香,这木头点着也不错,过年我总喜欢点一点。”

“是啊,不过大多数人都不点,也得有点品位的人才点一点,闻着也香。”季淮吹捧他。

闻言,大爷不动声色抬头挺胸,“我家每年都点,逢年过节都点,就爱闻这个味,你说得没错,很少有人点这个,我住的那栋楼,也就我家会点一点。”

“买这个得需要钱,虽说只有一两毛,好多人都舍不得。”季淮继续抬高他。

“你卖的也便宜,我再选两块,给你五毛。”大爷被他捧得飘飘,自然想多买点,多点一点,显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

“行,您选,我再送您一小块。”季淮也大方。

旁边的大爷和老太太是眼睁睁看着他卖了一半的木头,就连他卖的钱,他们都数着呢

一共卖了两块二,这两块二零成本,他们在这里坐一天有时候也赚不到这些钱,卖不出去还会亏。

“城里人怎么喜欢买木头,那不是吃饱了没事干吗?你这是什么木头?这些都是什么?”卖豆腐的大爷眼馋,也想赚这个钱。

季淮也不瞒着,“这是白木的木头,上面这个是沉香,要先找到这样的木头,然后.....”

他一点都不藏,还细细分享起来,教那几个大爷大妈找沉香树,这样的木头又怎么找。

季淮之所以这么无私的原因也是因为这玩意儿平时很难卖,只有年上的时候,城里人才会买上几块。

那几个大爷大妈在一旁听得蠢蠢欲动,对那几块木头也起了兴趣,想拿回去点一点,最后的几块木头是给了那几个大爷大妈。

他们当然不会花钱买,但他们可以用东西换。

冯大峰卖完猪肉的时候,季淮也卖完了木头,他还用木头换了一块豆腐,一根腊肠,一点点小鱼干,还有一小点花生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