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追逐梦想的羽毛球运动员(2)(2 / 2)

加入书签

他前两天上课的时候,也碰到这个男孩在跑步,他上了半节课,他就运动了半节课。

“不是身体素质好,是毅力高,身子已经抖了。”胡亚荣一直盯着季淮,对方身子抖得不行,还在撑着,挺胸收腹不塌腰,姿势依旧标准,汗水一直往下滴。

他刚说完,季淮撑不住了,慢慢趴在地面上,闭着眼调节气息,大口喘气。

“年轻真好。”胖子学员感慨。

胡亚荣笑笑没说话,年轻和有毅力耐力不是一回事。小屁孩才多大?没人管束居然自己做高强度锻炼。

能够管住自己的人都不得了。

胖子学员走后,胡亚荣一边喝着保温杯的水,一边往季淮身边走。

对方撑着坐起来,领口和手上都是汗水,他扯着衣服,擦了擦脸上的汗,甩了甩沾满汗水的头发。

“大早上你也不睡,几点就来了?”胡亚荣问他。

季淮:“六点半。”

胡亚荣眯了眯眼,想起他说要当职业运动员的事儿,往前面的场地走,“练体能是没错,不过你得科学锻炼,不然职业道路走不长。来,打一局,让我看看你的水平。”

听言,季淮也不怂,起身就去拿球拍。

这一打,让胡亚荣诧异不已。

相比之前,训练难度的提高让季淮身体素质上了一个台阶,步伐自然流畅,找了感觉,弹跳力得到提高。

拿起球拍的他浑然像变了个人。

怎么说呢?

就是他身上那股劲儿,向上的劲头,眼神专注,眸光里好像就只有这一件事儿。

后场高远球、吊球、扣杀球,中场接杀,后场勾球推球,面对他的重杀,虽跨步灵活度不够,但也能勉强接起。

“可以啊,再来一场。”胡亚荣还打上劲了,来了兴致。

他好像发现了一个好苗子。教练如果遇上可塑之才也会惺惺相惜,将对方塑造成自己达不到的高度,本身就是一种成就。

季淮体能训练不久,第二场后半段就愈发体力不支,胡亚荣还打了好多四角球,他都竭力去接。

他并没有发挥竞技水平,只是中规中矩接球,结果自然是输,但胡亚荣已经很满意,“业余水平已经很强,再练练技巧,体能得跟上,步伐得反复训练。”

季淮点头。

这一场打球后,胡亚荣免费成了季淮半个教练。

上午他上私教课,季淮就在羽毛球馆的另一边训练,胡亚荣趁空隙给他安排上训练内容,有时候给他提点两句。

季淮规规矩矩按照他安排的训练来,还能免费用到小屋子里的器材。

弹力带、哑铃、网球拍、泡沫轴.....

胡亚荣对这小子越来越上心,他耐力坚韧,无论多少训练量,他都默默做完,而且还会加量。

下午有时会上小班课,对打缺人时,胡亚荣都喊季淮上,“来充个数!”

季淮也不推辞,拿起球拍就往对面去。

和人对打能练练手。专业选手对业余选手,他想把球打哪就把球打哪,还能配合胡亚荣解说,大家反倒乐意和他搭配。

在胡亚荣看来,季淮的进步是突飞猛进,稍稍一提点,他顿时就能误到,唯一差的就是体能。

可这小子六点起来自主训练,让他也不由刮目相看。

得知他报名市级羽毛球比赛,胡亚荣拍了拍他肩膀,“这段时间努努力,争取捧个奖杯回来。”

在那之后,他对季淮的训练更加专业化,体能训练难度升高。

但无论多高的强度,他总能咬牙撑下来,体能是一天比一天强,加上技术步伐调整,让胡亚荣一而再再而三感到惊喜,训练季淮都成了他的一种乐趣和期待。

这个过程就在像雕刻,每一步都非常满意和惊喜。

八月上旬,市级青少年羽毛球锦标赛在市体育馆正式开赛。

季淮在丙组,就是十二到十三岁的年龄组。

胡亚荣今天也在,他最近接了个活,在市区一家青少年羽毛球俱乐部兼职,带着十几个学员来参赛。

陈秀曼没太当回事,也没想季淮能得奖,给了季淮五十块,又拜托胡亚荣看着点,玩得开心就好。

比赛是百分之四十的身体素质测试加百分之六十的成绩得出的总分。

体侧测试包括一分钟双摇跳绳、立定跳远、仰卧起坐、低重心四点跑.....

胡亚荣带学员的时候还观察着季淮,他完成体侧的时候气不带喘,到了小组赛环节,采取三局两胜,这小子是一路横扫。

看着就像轻松碾压,在外人看来他就是一匹黑马,全部都是2:0,积分遥遥领先,毫无意料得了个丙组单打第一名。

打了几个21:3,对方哭着找妈妈。

季淮:“....”

有点感觉再欺负小孩,难道他们察觉出来那三分也是让的?

就是这场比赛,他引起了市一中体育老师的注意。

胡亚荣看到他得第一还狠狠夸了夸,而季淮只有在领到那一千块奖金的时候才有点表情,面对镜头露出一个笑意。

“第一名啊?”陈秀曼激动得不行,拿着奖杯看了又看,更加不反对他训练。怕他体能不够,一箱箱牛奶往家里买,去菜市场卖肉也都多买不少,一个劲让他多吃。

小考前,市一中的老师来挑选特长生。

选上的人不用参加小考,直接进入市一中,季淮毫无意料被选中,他的班任还愣了愣,解释了说他没舞蹈基础。

季淮长得高,多半是选去跳舞。

市一中的老师笑道:“我不是选舞蹈生。他去年全市羽毛球锦标赛丙组单打第一,我可记得很清楚。”

班主任愣了愣,“这我还真不知道。”

陈秀曼都在犹豫要不要花钱让季淮上个好点的私立,多读点书。听说能去市一中,她先是怔了怔,而后狂喜。

相比之下,季淮格外淡定,按部就班去训练。

七点钟去学校学习,他六点能起来去跑个五千米,作息规律,个子也噌噌噌往上长,到了一米七。

周末他还是习惯去羽毛球馆训练,胡亚荣依旧在指导他。

次年的羽毛球大赛胡亚荣带着他去,除了报名单打,还让他和青少年俱乐部的学员报名双打。

而且,是以小打大,从丙组报名乙组。

结果毫无疑问也是获胜,单打双打都是金牌,和季淮搭档的男孩激动直言道:“全程在懵逼状态,他太会进攻了,感觉白捡金牌。”

看到一半,胡亚荣甚至觉得赢得毫无悬念,甚至在和前届冠军的对打中也是技高一筹,轻松碾压,指导得都带劲。

市一中的体育老师是他老同学,来寒暄的时候看到季淮如获至宝,看向胡亚荣说,“你的学员?”

“是啊。”胡亚荣调高声调,颇为骄傲,“这小子可塑性非常强,我跟你说,可不容易遇到,跟我一年了。”

“后面得跟着我,被我们学校录取了。”对方挑着眉说着,别提多得意。

胡亚荣面色顿时变了,瞪着看向季淮。

季淮:“特长生。”

回去的路上,胡亚荣念念叨叨许久,还有点不服,最后又说那个教练也不错,之前还是国内锦标赛季军,让他好好学。

接下来的日子,周末放假,胡亚荣逮到季淮就让他来训练,看到赛事就让他去参加,毫无意料,都是第一名。

但凡代表学校参加的比赛,单打双打团体,也是第一。

他是训练队里最能吃苦、耐心最强的队员。六点半才进行集合,他六点已经出现在操场上,能抗下高强度训练。

学校羽毛球队进行的训练最后都得分开,有些项目只针对他一个人。

随着技术的上升,他似乎找到了变现的方法。

跟着胡亚荣免费做训练,借用免费羽毛球馆资源,顺便还能捞一笔。

他打球技术好,能陪人练球,想练什么都行,胡亚荣上半场教完,他能现场陪球员复习,当然,这么累活,得有报酬。

陪练是二十五块半个小时,后来升到了三十块。

业余选手技术不过关,有时候陪着跑了半天都不流汗。

以往下午晚上他都不去羽毛球馆,后来下午和晚上只有有空必定往那里跑,周末周日全天候着。

陪练很能赚钱。来打羽毛球的都是上了点年纪、有点小钱的人,没人陪着打的时候,找陪练很正常,刚开始学着打的学员,不好意思和老学员打,也喜欢找陪练,只要控制力度,还能让对方有成就感,多来两场。

陈秀曼的工资只有两千一个月,他陪练一天能挣一两百,收入有时候都能和她持平。寒暑假,他的收入甚至能超过她。

参加有奖金的比赛也能赚点钱,有了更多的收入来源,他们从那个阴暗潮湿的老楼房搬了出来,租了附近的两室一厅,房间还有空调,房租升为八百块,加上水电费一个月要一千左右,买了一个小冰箱,生活改善不少。

到了初三,季淮个子窜到了一米七七,今年参加全省羽毛球精英总决赛、曲盐市“彩票杯”青少年羽毛球赛和曲盐市“上财杯”青少年羽毛球赛均获得甲组单、双打第一名。

市一中都把红榜贴出来。而且他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拿到名额,即将奔赴国家青年队在台州文湖进行的集中训练。

来训练的人一共有一百五十多人,来自各个省的前三名和地方排名推荐,最终会有二十人进入国家青年队再次进行集训。

用胡亚荣的话来说,季淮似走得顺,但又是注定。

近两个月的集训,最后季淮以该年龄组第一名进入国家青年队,继续进行为期四十五的集训。

二月初,陈秀曼盼了几个月,盼啊盼啊,没盼到季淮回来,反而是胡亚荣突然跑过来激动告诉她,“季淮进国家二队了,他进二队了!!!”

陈秀曼并不知道国家二队是什么,但是扯上国家两个字,肯定很厉害。

“就是国家队,再努努力,如果能进一队,就是国家主力队员,那是羽毛球运动员的梦想,说不定能站在最高的领奖台。”胡亚荣说的时候,声线还有些颤抖,拳头紧握着,一连说了好几句“太棒了”、“我就知道这小子可以。”、“说不定还能参加下届奥运会。”....

市一中得到消息更快,鞭炮声响了几轮,大横幅挂起来,红榜贴起来。

季淮是以十六岁年龄组男子单打第一名选调进了国家队二队,战绩就是一路横扫,多数还是以2:0痛斩对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