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1 / 2)

加入书签

这是一个璀璨至极的时代,就在天下百姓都还在基本生存线上挣扎的时候,一些先驱们就已经挣脱肉身的束缚,升华到了精神上去。

百花齐放,枝叶恒生,战国时代所诞生的百家思想是后世远远不及的。

赵燕歌并没有让他们哪家独大的意思,身为一个帝王,哪家有用就用哪家,而不是把某一家高高捧起到神坛上。

帝王是一个掌控者,而非被掌控者。

在赵燕歌这种潜移默化的思想中,百家中的人在民间的地位有了极大的提升。

就像医家,原先就是中九流的位置,戏曲家们就更不用说了,每日走街串巷卖力表演才能赚些辛苦钱。

古代学习技艺的学徒们日子过得都非常苦,可是就算如此,也依旧有大量的人对这些行业前仆后继,为的就是能够学习一技之长,给自己后半辈子挣一个铁饭碗。

开始时很辛苦,到后面其实也算不上甜,但是比起大部分在田间地头种地的老百姓们要强多了。

还有匠人们的位置,一直都处于被人呼来喝去的地位,万一碰上一个富贵的主家,想要修建豪华陵墓什么的,他们为陵墓内布置很多机关,为了自己死后不被人打扰安宁,一般都会坑杀这些知道内情的匠人们。

赵燕歌对他们一律平等对待,由上至下,大秦现在的风气已经好了很多。

尤其是百家的地位,已经在天下人心中趋向平等,而不是因为所擅长的东西不同,而被人给区分个三六九等。

“陛下,已经开始有商人来找报纸做广告了。”家的人开心道。

一钱一份报纸,还不如报纸的印刷费呢,所以从一开始,报纸就没打算从天下百姓的手中赚钱,报纸上面被预留的广告位才是民报赚钱的大头。

“那些过来想要报纸打广告的商家要严格把关,不能只向钱看齐。”赵燕歌再次叮嘱道。

民报到底是官方品牌,赵燕歌自然不会为了一些小钱而自砸招牌。

而这个时期的商人们呢,基本都是讲“诚信”的存在。

因为“诚信”是立商之本,这个时代,哪怕是最底层的商人们都有契约精神。

不像后世,已经把“无尖不商”给变成了“无奸不商”。

虽然朝廷没有明确说明,可是那些心思敏锐的商人们却察觉到了大秦的风向好像已经开始慢慢的变了。

而且是朝着对他们有利的方向转变的。

虽然他们现在的地位还是很低,却已经没有了之前兢兢战战,提心吊胆的感觉。

“听说大秦今年的商税又提高了。”食楼内,一群大腹便便,面容白胖,非常有亲切力的商人们聚在一起道。

他们是咸阳城内能拿的出手的最批顶尖的商人,手头的财富就像那些贵族的底蕴一样,天天吃食楼也能消费的起。

“民税被调控着下降了一成,我们多交点税是应该的。”一位商人道。

和百姓们种地比起来,他们经商来钱可比百姓们快多了,对此心里对民间的民税调控并没有什么不平的感触。

他们虽然是商人,却非常能够体谅朝廷所制定的重农抑商政策。

要是没有这些政策,人人都跑去经商了,田里面的地又该谁去种一旦经商的人多了,他们就从吃肉变成喝汤了。

“对了,你们有没有最近上面对我们管的松了一些”

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升,可是他们对这些却非常的敏感。

“我们能上食楼用饭还不能证明什么么”一名商人道,说的其余人不由一愣。

是啊,食楼是上面人开的,可是却对他们这些社会最底层的商人没有任何阻拦,虽然是看在钱的份上吧,可是钱它偏偏不是万能的。

朝廷明文规定了商人不可着华服,不可购买仆役,要知道现在也就是大秦律法严格了,某些谋财害命的事情少了,以前山贼强盗们所打劫的大部分都是身揣巨款的商人们。

以他们的社会地位,有钱却不能购买强有力的保护,这在那些山贼和强盗们的眼中可不就是白嫩嫩的大肥羊么。

在这之前,一批批的商人惨死,这种时不时就上演的前车之鉴,如何不让他们这些经商的人感到心惊骇然。

现在律法严格了,大秦的律法越来越完善,他们的安危也更加有了保障。

虽然现在还是有万贯家财无法购买奴仆,但是他们的心却安定了下来。

“这说明上面也对商人的管控稍微松了一些,这对我们来说可是好事一件。”有商人情不自禁的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