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1 / 2)

加入书签

蝗虫过境,留在油锅里一批又一批,它们之所以让人畏惧,靠的就是那无与伦比的数量优势。

而现在,它们这个群体被一个又一个油锅进行挽留,还没等它们肆虐祸害更多的庄稼,整体数量就少了不止一半,没有数量优势的蝗虫,连个小孩子都不会害怕,更不用说现在陛下给他们拨下来油,可以让他们美美的吃上一顿。

不少从未吃饱过的百姓们在蝗虫来临的这天终于吃上了一顿饱饭,肚子里面有足够的食物打底,让他们心都跟着踏实起来。

“可惜蝗虫可遇而不可求啊。”思想转变的人们说道,对蝗虫的离去依依不舍着。

远去的蝗虫们宛若丧家之犬样远远的飞离了田地,不再像之前一样傻乎乎的撞到百姓们的手中进了油锅。

蝗虫大军已经不成问题,田地里还留有零散小兵也对田地造不成威胁。

地头,聂粮在地里面搜寻着零散没有跟上大部队的蝗虫们,把数量凑成一篮,然后拿去油炸。

油炸蝗虫上面撒上白花花的海盐盐粒,吃进嘴里面让人回味无穷。

聂粮嘴中慢慢咀嚼着,看着低头里百姓们的动作,心里清楚,今后将会是蝗虫害怕人,而不再是人畏惧蝗虫的存在。

墨家御史大夫赈灾造成回朝,把后续的事情报告给帝王。

地里面的良田多多少少被蝗虫给糟蹋了一些,估计会减产,这样一来,那片区域今年的赋税、收成等都需要中央及时调控。

跟随墨家御史大夫一起出去的某些官员不禁一脸菜色,只觉得白跟着跑出去一趟。

要不是有利可图,他们何至于跑到外面吹风吃沙,赈灾从来都不是一件享受的事。

“今年某些地方先是干旱,后又是蝗灾,索性解决的及时,没有造成太大损失,这一来一回,马上就要入秋,诸位该把心思放到秋试上面了。”赵燕歌道。

心思还在灾害上面的百官们回首,发现距离秋试的时间已经不长了,纷纷把心思都放到不久之后的科举上。

科举的题目是由百官出的题,至于选定哪个考题,则由三公们来决定。

秋试在即,在稷下学宫一心埋头翻阅的左相也难得归朝,负责把关那些题目。

作为考试的题目,必定不能带有过多的百家思想,百家的题目也不能因为旁的原因而过多的出题,要不然会造成学子们学习上的失衡。

每个官员都出上自己擅长的题目,然后交上去由三公们进行筛选,当然,这并不是说那些题目一定就会是考题,三公也有可能会一个都不采取,为了防止考题泄露,朝廷明令禁止官员们向外泄露他们各自出的考题,一旦发现,绝不会留任何情面。

当然,某些考题,哪怕没有人泄露,学子们也能猜的到。

不说今年四世陛下登基,弄出了多少利国利民的东西,就是最近所发生的干旱和蝗灾,消息传过来以后让咸阳城也感到惊恐。

如今干旱和蝗灾都得以解决,不用想,今年的考题一定会和这些事情扯上关系。

王生在稷下学宫的宿舍中一动不动的坐着,手中提着笔久久未曾落墨。

想了想,他决定出去转转,集思广益一下。

出去一看,发现大家都有些苦恼。

因为按照以往的惯例,朝廷出这些题目,让学子们去解答,比如干旱如何治理,后期如何维护,可陛下倒好,井一打,直接把这事给一劳永逸的解决了。

到时候真要是遇见了这个题,他们该如何做答

千篇一律的正确答案并不能夺取人的眼球。

“你们都听说了么蝗灾是靠吃来解决的,听说陛下给百姓们拨了很多的油来油炸那些蝗虫的,听说每次离开田间,蝗虫的数量就得少上一批。”

“是这样没错,我听到的也是吃油炸蝗虫,听说油炸蝗虫的味道非常好吃,只可惜我们这边没有蝗虫,不能一饱口福。”

“怎么不能,据我所知,食楼就推出了油炸蝗虫,每天都限量供应。”有学子道。

王生加入进去道,“如果我们秋试的时候遇上了这些考题,该如何做答呢”

众学子们沉默,半晌,一名学子抬头,目光沧桑道,“还能怎么办,夸陛下呗,毕竟干旱缺水的问题还有蝗虫灾害一连解决了两起,我们对陛下在怎么捧都不为过。”

“这样会不会不好,毕竟也太那什么了。”有学子不好意思道,因为这样明晃晃的,简直太像拍马屁了。

“可我们并不是巴结陛下,而是真心实意的啊,就像咱们稷下学宫的那些藏书,就是咸阳宫里印刷出来的,其中不乏孤本,价值不需要细说,光是这一点就足够我们敬仰陛下,更别说最近陛下更是拯救了不知多少百姓。”

“确实,四世陛下功在千秋,你们可别忘了那些水泥路,不知方便了多少行人。”王生也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