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1 / 2)

加入书签

“之前我们联系了上海市仁川医院,许教授团队的一期产品已通过医院专家组的检验,他们同意以建议治疗方式之一向患者提起。同时,也已经在杭州一些与实验室有过合作的医院进行小规模试行。其中有一位肺癌晚期的病人对该种新型治疗适应性较强,已经出现了好转现象,需重点关注。营销这边会和实验室成员一起继续跟进观察。”

负责这次项目宣传与推广工作的成员简单介绍了目前的情况。

陆宇恒点点头,他不清楚营销的具体手段,但是每个被挑选进入这次项目小组的成员都是可靠而值得信任的。他再了解了一下细节,结束了这次会议。

“选新型医疗器械进行投资,市场反应确实给得太慢了。”陆宇恒有些懒散地靠在办公椅上,转动着手中的签字笔。

“怎么,后悔啊?”林默川坐在对面的沙发,若有所思地看着手里的资料。

“我是庆幸,恰巧有这样合适的项目落在我手里。”

不是主流的投资项目,但是社会效应很高,如果可以成功,推广范围和能够实现的价值几乎不可估量,治愈癌症对于任何层面来说都太过震撼而具有吸引力了。

风投市场大多数情况下都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也正是因为这种不确定性而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很多时候并不清楚哪次投资就有可能改变整个企业的发展。

譬如雅虎之于软银,微纳米级医疗机器人对于目前的陆宇恒来说,就是这样的存在。

当然,这段时间除了跟进该项目以外,也在对其他合适项目进行调研。只是董事会对该次风投的试水已经给予了很严重的施压,所以目前对种轮和天使轮的项目几乎不予考虑。

经过层层考虑筛选,最后决策与营销拟投资的项目是一家需要进行c轮融资的企业——沛言传媒。

这原本是华东地区民办发行量最大的纸媒《新语论》的发行公司,然而或许是受到纸质媒体衰落的影响,几年前开始试运行了网络直播,网上新闻平台等新媒体传播渠道,之后相较于原先的新闻媒体,重心开始偏于直播平台的打造,已经拥有了国内最大的网络直播平台雾鱼直播。

风控给这次投资决策给出的风险评估值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线,前期的调研准备也做得十分充分。然而陆宇恒之所以还在顾虑,是因为有一点十分值得注意。

该企业在之前已经相应进行过a级与b级的融资,而为其提供融资的企业正是此前曾妄图吞并程氏的——嘉茂投资。

“你只看到这一点吗?”林默川终于放下了手中的资料,“上一任执行总裁是老程总的丈人冯德彰先生,怎么说?”

“我当然注意了。但是沛言是股份制企业,分股比较均匀。何况六年前外公就已经退居二线,由现任总裁傅庭生主持,新媒体尝试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陆宇恒用签字笔的笔尖点了点面前的文件,与林默川手中的资料如出一辙。

“刚好今天是周五,我要回南山别苑,之后去问一下外公好了。”

“你现在就走了?”林默川见他起身,把资料和笔记本塞进公文包,忍不住问道。

其实这段时间陆宇恒的加班时间确实缩短了很多,虽然大多数时候他是选择了把工作带回家做——这样可以在门禁前把男朋友叫出来,在朦胧的夜色中像无数对普通的学生情侣一样,在无人角落处拥抱与亲吻。

他还是住在自己家,但是周末的时候会先去徐汇接程也,一起回南山别苑住一个周末,等到周日晚上再把程也送回学校。

外公外婆像是在南山别苑住习惯了,一时间也没有再搬回自己家中。所有人像是莫名而又自然地接受了这种生活方式。

“嗯。”于是他此刻回复林默川,“我去接小也回家。”

林默川眼中神色复杂,他一时想干脆直接地问出口,“你和小程总究竟是什么关系”。

但他最终还是什么都没有说。

“问到消息后记得整合后发给我,我和你一起处理。”林默川也站起身来。

“师兄知道啦。”下班后地陆宇恒又毫无架子地切回了当年的学弟模式,“我整理资料你还不放心吗。先走了,你也别太累,差不多就下班吧。”

他挥挥手,虽然穿着正装,但仍然带着浑身的少年气,气宇轩昂地离开了。

“哥!”程也遥遥地朝这边挥手,然后小跑着过来。

“这么急干什么。”陆宇恒好笑地看着面前微微喘着气的少年,伸出手理了理他被风吹乱的头发。

“你昨天没来找我,有点想哥。”程也嘟囔着说。

陆宇恒喜欢这样明朗而直接的情意,他笑着拉过程也的手,奖励似的在鼻尖轻轻吻了一下。

“走吧,我们回家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