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第六十九章(1 / 2)

加入书签

往年s市的初二,街上热热闹闹的,但都没有陈牛什么事。

因为做倒爷的,越是节假日,越要趁着人流量大的时候远走他乡去进货贩卖。他过年一般就是待在香江那边,体会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滋味。

但今年,国家政策不一样了,陈牛和曹老板一起承包了一间缝纫机小厂,同时在对街开了一间成衣店。

他根本不需要跑远门,在家附近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陈老板新年快乐啊这匹布料不错,过年的时候有没有什么折扣啊”

“陈老板过年好,上回你卖给我的衣服针线有点稀,你得再帮我踩一踩。”

“陈老板新年好。我们工厂要100套工人阶级的工装制服,就是你放在橱窗打板的那一套,你记得大小码各做一半,十五之前我要货的啊”

“好好好”陈牛乐呵呵的一脸喜色,不管顾客有什么要求统统都答应。等店铺里没有客人的时候,他就窝在旁边拨算盘,脸上的笑容也会随着数字的增长而增长。

“阿牛,打烊啦走。”曹老板揣着手,笑眯眯地走进来,“我喊了帮厨,等会和工厂里的女工们一起吃晚饭,过个年庆祝庆祝。今天初二,本来她们就是回娘家的日子嘛。我们就是她们的娘家。”

陈牛哭笑不得“曹老板。那是嫁人后才初二带人回来。今天街上很多人赶庙会看晚会的,要是我们提前关了门,这”

曹老板无所谓地挥挥手“无妨。过年就要开开心心在一起庆祝。等会我一人包一个红包。你要不关门损失就大了去了。”

这时,店铺里的座机忽然响了。

这台电话只有几位大客户、材料供应商以及几位亲密的人才知道,曹老板赶紧捞起来接听,这一听,他脸上露出喜色。

“姨妈哎你的身体还好不好啊在那边吃的用的过得习不习惯表哥表姐还好吗是吗长胖了就好。你们现在在梅鹰国的唐人街过年吗我听那边的声音有些嘈杂,是在舞狮是吗真的你们也收听了春节联欢晚会啊哈哈哈好好好,都好都好呢。”

曹老板一边应着,慢慢地开始抹泪,一会后他脸上露出讶异的神色,“真的吗国内都好啊,虽然之前公私合营的时候损失有些大,但国家很快就调整了政策,我看这日子又要蒸蒸日上的过起来了。你放心,国家没有对我们这些所谓的资本商人做惩罚,很大度地让我们过好日子了。是的,生意还好,都算好做,国家有扶持。

物资啊物资方面现在国内还是有些缺乏的,有些东西还是要用票购买,不过啊,我对这种情况不担心。毕竟国家实诚,物资少的时候用票,现在某些物资多了慢慢的就不需要用票了。不管多和少,我们吃饭都没点问题。尤其今年大米、水稻等主食的产量喜人,现在这粮票发的很多,基本等于没限购,只是不能大面积囤货,你想,一个人每次可以购买二十斤大米,这算哪门子的限购啊,不骗你,日子是真的变得好过了”

曹老板絮絮叨叨许久,大约过了大半个小时才挂了电话。陈牛有些好奇地说“曹老,你在梅鹰国还有亲戚啊。”

“是啊。当初国家乱的时候,除了我这一房,他们都登船前往梅鹰国了。”曹老板慢悠悠地走在前方。

陈牛佩服地说“老曹你这么爱国啊。”

“那什么”曹老板依旧是慢悠悠地节奏,“我们纯粹是出不起钱。你以为那个时候前往梅鹰国的船票很便宜吗价值千金。”

陈牛“”

“不过呢。我倒是庆幸没有离开。”曹老板脸上露出担忧的神色,“我听姨妈在那边说,日子不好过啊。主要是受歧视,老实本分地开个门店都会被那里的白鬼黑鬼欺负。想送孩子上个学还必须得有知名人士的推荐信。唉,还好淘金热时代唐人街有几户人家混得不错,能给大家写推荐信,要不然连书都读不上。前段时间他们知道国内大兴土木办学校,搞建设,又近乎免费地种植疫苗,就有想回来的想法了。这回原子弹不是爆炸了么。他们就和我打听情况,我估计不久后应该就会下决心回来了。”

陈牛道“那岂不是有好多人要回国么”

曹老板摸了摸下巴,摇头道“不一定。十多年,好多人一辈子的家产都落在梅鹰国了,要动很难。而且我姨妈说,自从梅鹰国的媒体连续报道了几次有关花兔国原子弹成功爆炸的事后,来找唐人街麻烦的人变少了,起码他们去政府单位写申请的时候,没有公务员轻蔑地说他们是“xx病夫”,待遇变好了,我看很多人轻易是不会动的。”

“那”

“你是十万个为什么吗”曹老板一巴掌拍在陈牛肩膀上,“再去买几把糖,准备去吃饭。”

“不是。我的意思是老板,既然你有梅鹰国的门路,你瞧瞧我们的服装生意能不能做到梅鹰国去啊”陈牛两眼放光,“我算过两国的汇率,在香江的时候也了解过梅鹰国的物价,如果一次性能多运一些的话,算上路费,只要我们能销百分之五十出去,这一单我们稳赚不赔”

曹老板一脸无语“你当我没想过。但梅鹰国是号召西方世界封锁我国的国家,别说销往梅鹰国,就是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都不行。不过”曹老板摸了摸下巴,“我听说四五月份会有一班轮船前往樱花国,要不我们也去试试赌一把。”

“好就知道曹老板有远见。”陈牛兴奋地点头。

“哈哈哈。少给我拍马屁。”曹老板只觉得和几年前,不,就是几个月前相比,日子都更有奔头,精神力十足。

b市郊区的农村。

农村可以说是花兔国年味最热的地方,几处茅草屋的大草坪前坐着十几二十口人,年轻点的巧媳妇或缝补衣物,或剪窗花,或在那里推磨打谷子。

不远处的后厨火炉上摆着大铁锅,大妈们翻炒着香喷喷的油渣子,时不时还要敲打偷溜过来的小屁孩,免得馋嘴的他们偷捞一把回去。

孩子们穿着厚厚的衣服,老老实实地坐在餐桌附近,眼巴巴地瞅着炊烟升起的地方,手里揣着几口小酥糖,拿出来轻轻地舔一口,然后又不舍地放回花花绿绿的包装纸里面。

饭桌上原本只坐了七八个男人,其他小媳妇都待在后厨,亦步亦趋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动。

有个拧着擀面杖的大妈喊道“都来坐,都过来上席吃饭。”

“妈。这,是不是有点不合规矩啊”一位小媳妇捏了捏自己的麻花辫,瞅了一眼坐在主位的公公,“要不,我们还是蹲在原来的位置”

“呸。有什么不合规矩的你们厂里的领导都说了,大清都亡了还搞重男轻女那一套,就是和社会主义作对董大长老都说过了,妇女能顶半天天,咋地难不成一些糟粕规矩还比得上董大长老的话是不是老头子”擀面杖大妈对着主位的男人喊着。

其他坐在位置上的男人宛如鹌鹑般安静,说实话,这些汉子心里多少是觉得有些别扭的,不太乐意媳妇上桌,但既然妈妈这么说了,他们也不敢反对,只好偷偷地看父亲希望父亲做主拒绝。

父亲抽了两口旱烟,忽然开口道“隔壁家的王芳芳是不是上了钱封面”

今年过年的时候央行又发行了一批新的货币,其中王芳芳背着药篓子的形象,赫然在五分钱上面,这件事在村子里引起极大的轰动。人人都跑到王芳芳家里恭喜,村长不但自己给了王芬芬奖励,还喊着大家一起凑钱给全村的荣耀送奖品。

那可不是一丁点东西,粗粗算计一下,能供五口之家吃三年绰绰有余。

大儿子很警觉地发现自家爹似乎有偏心的方向,连忙插嘴道“爹。王芬芬那是一个个例。那么多赤脚大夫也就她露了个脸,这没有代表性啊。不说远了,就说俺翠花妹子,她不也是咋村第一个当纺织女工的,但那又怎么样,肯定上不了”

他娘一根擀面杖戳过来,横眉冷眼道“说什么呢这么咒你妹妹纺织女工也是很伟大的职业好么当初第一任拖拉机手不也在钱上露了脸吗,她还去参加国庆了呢怎么的,你妹妹也是第一任纺织女工,凭什么没机会去露脸。凭什么不能去国庆上游行。”

大儿子一脸震惊,他没少挨打,但从来没因为妹妹被打过他简直觉得老子娘疯了。

刘翠花露出无奈的苦笑,人家那是全国首例,而她只是自个村第一个被招工的女工罢了,没有可对比性。

但自家向来重男轻女的娘,居然会因为她当上女工,以及看到王芳芳的例子后,态度骤然发生变化。不仅让她上桌吃饭,还号召家里让嫂子她们也上桌吃饭,甚至在村里走动时,话里话外也不是赔钱货了,而是会指出养闺女的好处,说隔壁柱子哥是捡了大便宜。

不管她图的是钱,是虚荣心,或者是什么,刘翠花都因此而感到高兴。

就像厂子里的姐妹们说的,时代在慢慢发展,过去女人还要被摧残着裹小脚,还要树立贞节牌坊,现在好歹能自个出来工作了,等以后国家发展得越来越好,需要女工的机会肯定会越来越多,女儿不再是只能换彩礼的赔钱货,女儿们都自强起来,大家的日子都会过得更好。

最后,刘翠花的爹,一家的当家拍板“都上桌坐着吃饭”

“爹”儿子们震惊脸。

当家的又抽了一口旱烟,横了众人一眼“有意见有意见也给俺憋着。还没分家呢,不想吃饭就都给我端碗回去。看看你们妹妹每月带多少东西,多少工分回来。再看看你们自己别瞅你们媳妇,等孙子孙女大点,你们也帮着媳妇妹子带孩子,让她们有空去工厂找工。唉,那么好的工厂偏只招女的,这女娃子的福利比男娃子好,社会真是不一样了啊”老人轻轻地叹了口气。

几位儿媳妇眼睛亮晶晶的闪光,感激地看了小姑子一眼,得多亏她带了个好榜样,让她们的生活有了新的盼头。

几个小媳妇在心里暗暗计较着,以后出去工作除了上交的以外手里也能攒点钱,可以给娃买点麦乳精吃。

“总把新桃换旧符”“学习先进经验”这是独属于兔元59年时代的新春横幅。钱芳和陈莉莉的手很巧,剪了许多漂亮的窗花,温筱暖上手试了一下只剪出来几坨四不像的红色玩偶,逗得陈莉莉哈哈大笑。

好在过年包饺子的时候温筱暖秀了一手,元宝型,弯月型等好几种白白胖胖漂亮的饺子放在案板上。陈莉莉瞅着饺子,讶异道“筱暖妹子,你这纯肉馅的放太多了吧这都快鼓成包子了。”

“喜欢就多吃点。过年嘛”温筱暖没有直面回答,继续埋头擀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