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0 章 香豆腐美名远扬(2 / 2)

加入书签

黄茂林今天的豆腐已经卖完了

,只是过来陪着叶氏母女两个,见梅香这样悄咪咪地问他,他又忍不住笑了。

趁着叶氏不注意,他偷偷摸了摸梅香的头,“是做豆腐的事情,有个外地的客商问我要一种豆腐,我没有,我想自己做出来,做了好多天,都不得要领,倒是糟蹋了不少好豆腐。”

梅香一听就明白了,“做豆腐的事情我也不懂,不过,想做一样以前从来没见过的东西可不容易呢。我当日想提高菜籽出油量,花费了多少心思呢。炒菜籽炒坏了好几回,磨菜籽粉也磨的不成个样子,打桩的时候太使劲,差点把油槽打坏了。茂林哥,你脑子比我还活泛,不要急,慢慢来。”

黄茂林有些丧气地用手指敲了敲凳子,“我阿爹给我一个月的功夫,这都七八天了,再等几天,要是做不出来就算了。”

梅香笑了,“一个月还长着呢,说不定哪一天忽然就得了。莫急,天长日久的,就算这个月做不成,你心里有了这个事情,说不定哪一天又成了。”

黄茂林见梅香一直安慰自己,也不好再垂头丧气,“我就是想着,若能多出个花样,也能多得些进项。你看这街上,以后人越来越多,好多人都开始闷声发财了,就我们家仍旧毫无进益。一时半时看不出来,时间久了,我们就要被人家甩出去好远了。”

梅香听他这样说,心里也有些迷茫,“茂林哥,你说的对,我家里今年虽然把余家压下去了,暂时吃了独食,以后说不定又会有人来争。想要不被人家压垮,没有些看家的本事还真不行。以后,以后我也不晓得会怎么样呢。”

黄茂林忙安慰她,“你不要操心,等过几年明朗大了,说不定他们兄弟都能考上功名,到时候你们家就好了。”

梅香瞥了他一眼,“明朗就算考上功名,我也不能在家里靠着兄弟一辈子。”

黄茂林忽然眯起眼睛笑,小声说道,“你别担心,有我呢,你靠着我就行。”

梅香脸红了一下,“哪能什么事情都指望你一个人呢,我总要分担些。”

黄茂林见她这个小模样,心里的不快顿时都飞走了。他忽然毛塞顿开,自己想家里多些进益,一来是想减轻阿爹的负担,二来不就是想让梅香以后能过上好日子嘛。若为了还没影的事情让梅香跟着发愁,岂不是本末倒置。

黄茂林笑眯眯地看向梅香,“咱们走一步看一步,以后的路还长着呢,你别操心,你已经很能干了,剩下的都交给我吧。”

梅香有些扭捏地微微低头,“那你也别发愁了,日子还长着呢

。”

黄茂林点头,“明儿晌午我去找你玩。”

梅香忽地抬头,又红着脸低下了头,“你来就是了。”

她本来说不让他来的,怕他背着阿娘跟她动手动脚。可黄茂林这些日子忙着研究新豆腐,去韩家去得少,梅香又有些惦记,心里隐隐期盼着他能天天过来。

这种想见面又怕见面的矛盾心里让梅香经常愁肠百结,她觉得自己好像有毛病,但又不知道跟谁说。黄茂林的动手动脚,让她又

害怕又紧张,又有些期待和甜蜜。

今儿叶家没来人,他们两个在后头悄悄说话,叶氏在前头招呼客人,并不去管两个孩子。

得了梅香的鼓励,黄茂林又继续不死心地研制那种豆腐。

在失败了许多次后,黄茂林心想,要经久耐放,那种豆腐必定水少,要水少,那豆腐成型的时候就要压狠一些。

平常家里做豆腐,若压的不很,豆腐就嫩,压狠了就老一些。那老到不能再老的豆腐会是什么样

黄茂林带着疑问,一步步探索,最后做成了一块含水量非常少且非常有弹性的豆腐。他嚼了一口,脆脆的,还怪好吃的。

黄茂林把那块豆腐放好,他自己把豆腐切成了丝,让杨氏和韭菜一起炒了。

嚯,味道还不错

黄炎夏吃了两口后,忍不住笑了,“果真是不错,有嚼劲。虽然不晓得这是不是那位客人说的那种豆腐,总归是个新样式。你明儿再做一块,放在那里,看看能放多久。若是放的时间久,你倒时候再想办法加些味道进去,可不就成了。”

黄茂林高兴地吃了两大碗饭。

第二日,他又做了一块同样的豆腐,然后单独存放了起来,每日去观察豆腐。

等过了三四天,豆腐仍旧没什么变化,七八天的头上,才开始要变坏的样子。

黄炎夏见儿子做出豆腐了,他也开始上心了,“如今天冷,怕是放个十天八天都没问题,等到了热天,怕是放不了这么久。”

黄茂林想了想,“阿爹,不如咱们把这豆腐再压狠一些,水少一些,总能放得更久。”

黄炎夏点头,“再往里头加些味道,看看如何。”

黄家父子只以为加些味道就好了,哪知道直接往熟豆浆里加盐,同时又点卤,豆腐不成个样子,味道也怪怪的。

最后,黄茂林干脆调了料子腌制,这回总算有味道了。但这豆腐仍旧是白色的,黄茂林为了和水豆腐区别开,又用酱油煮了煮,最后做出来的豆腐颜色很深,味道也很足,放了好几天都没坏。

黄炎夏看到最后的成品后,忍不住点头,“不错不错,味道可以,就是这成本不低,怕是不大好卖。”

黄茂林想了想,“阿爹,这东西成本高,咱们先少做一些,价格卖贵一些。镇上那些家底厚的,还有那路上的客商,总会有人买的。”

黄炎夏再次点头,“以后你每日负责做这个豆腐,旁的豆腐我来做。”

黄茂林拿起豆腐

又尝了一口,“阿爹,您给这豆腐取个名儿罢。”

黄炎夏顿时也难住了,这取名哪里是那么容易的。

淑娴在一边站着,拿起一块豆腐闻了闻,“阿爹,这豆腐怪香的,不如就叫香豆腐吧。”

淑娴本来是说着玩的,哪知黄炎夏和黄茂林一头,都说这个名字好。

杨氏笑了,“你阿爹和你大哥说正经事情,你倒是会打岔。”

淑娴嘿嘿笑了。

黄炎夏

见家人都在场,咳嗽了一声,“都坐下,我说个事情。”

众人见他忽然正色,赶忙都坐下了。

黄炎夏见家里人都坐下了,对大伙儿说道,“这豆腐是茂林想出来的,茂源,你还记得我头先跟你说过什么话没”

黄茂源挠了挠头,“阿爹,您是说分一半的事情”

黄炎夏笑着点了点头,“难为你还记得,我以为你个糊涂虫都忘光了。”

黄茂源嘿嘿笑了,“阿爹说的,我都记着呢。”

杨氏笑的有些勉强,“当家的,这东西是茂林做出来的,他功劳不小。不过,做这东西也要从家里拿豆腐,都是一家人,这账怎么才能算的清呢。”

黄茂林急忙摆手,“阿爹,我不要,都给家里。上回木材的事情,没要家里出本钱,我得了一半也就算了。这豆腐虽是我做出来的,但黄豆是家里的、磨豆腐的家伙事儿、卖豆腐的摊子,哪一样不是家里的,我怎么能要一半呢,不成不成。”

黄炎夏也想到了这个问题,想了一会子后对他们说道,“你们说的对,成本是家里的,给你一半自然不合适。这样,什么本钱都不让你出,卖了的钱,分你两成。我说的是当日卖香豆腐所有的钱,不是除了成本之后的。这些日子我看你用的都是家里的东西,也没到外头买什么,就不用补贴你了。”

杨氏听见分两成,心里虽然不得劲,但总比分一半好多了,也不再反对,“茂林功劳大,分他一些也是应该的。”

黄茂林偷偷看了看众人的神色,见家里人不像是试探他,才点了应下了,“那,那我就多谢阿爹阿娘了。”

杨氏点了点黄茂源的额头,“你也跟你大哥学一学,别整日就晓得憨吃憨睡。”

黄茂源又嘿嘿笑了。

说好了分成,黄炎夏第二日就让黄茂林做了头一批带到街上去卖,这一批只有十斤,价格暂定五文千一斤。

听说黄茂林做成了新式豆腐,梅香高兴地跑过来看。

黄茂林今儿头一次卖这个,跟黄炎夏商议之后,把一块豆腐切成了细丝,谁想买先尝一根。

他先用筷子夹了一根给梅香,梅香用帕子擦了擦手,接过了豆腐,吃了一口后,仔细品尝,止不住地点头夸赞,“果真不错,又香又脆,茂林哥,你真是能干。”

得了梅香的夸赞,黄茂林顿时笑得脸上开了花,又夹了一根给她。

梅香直摆手,“你留着卖钱,这个东西金贵的很呢。”

黄茂林笑了,“你拿去给婶子尝一尝。”

梅香听见他这样说,用手帕包好了,拿回去给叶氏尝了尝,叶氏吃过后也觉得很不错。

待问过价格后,叶氏忍不住咂舌,“这么贵,一斤香豆腐抵得上好几斤千豆腐了,也就有钱人舍得吃了。”

万事开头难,这一上午,黄茂林只卖出去了五斤,还是镇上几个大户买的。那些闻风来看热闹的,尝过了后都觉得好,就是太贵了,没舍得买。

黄茂林知道这东西刚开始必定不好卖,但这东西成本在这里,又难做,他不想降价。只有让大家一开始都知道这东西金贵,最后才能卖上价格。

香豆腐能放,第二个集,黄茂林把剩下的带来了,又做了几斤新鲜的。他耐心等候,谁来说都不肯降价。

那些家里殷实的也不在乎这文前,听说后都来买了一些回去尝鲜。

黄茂林没事就吆喝几声,有两个路过的外地人听说后,呼啦一下子买走了七八斤。

渐渐地,黄家香豆腐在平安镇打响了名头。许多人家里来了客人,都会来买一些回去。这东西好吃,比肉便宜,听说又金贵,招待客人算是个好菜了。

刚开始,黄茂林每次只做十斤,来晚了就没了。等此次都不够卖了,他才渐渐开始增加分量,但始终不会做

太多。

黄炎夏说不给他帮忙就真不帮忙,但到了月底盘账的时候,他一文钱不少黄茂林的。除了卖香豆腐的分成,黄炎夏仍旧每个月给他两百文零花钱。

等黄茂林一天能卖掉近三十斤香豆腐的时候,他一个月能分到近五百文钱。

而日子,转眼又到了腊月了。

作者有话要说作者如今身处豆腐之乡,十年前刚到这里时,忍不住赞叹,豆腐的品种真多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