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章(2 / 2)

加入书签

姑娘们闻言,便没再问什么,只说起了刚刚的爆竹有多响,园子里的梅花开的多好,谁又做了什么好诗句云云。

秦可卿过来的时候,见姑娘们没受到惊吓还说得粉面桃花最后提着的那半点心也落了下去。

好了,现在就只剩下老太太了。不过只要这些小祖宗没事,老太太那边就不是问题。

更何况离得那么远也未必明白那爆竹的威力。

干了这么一笔买卖的楠笙装的跟没事人一样的一会儿逗猫,一会儿又逗黛玉说笑,整个人看起来都带着一种心情贼好的劲头。好在姑娘们都没想过这种淘气事是素来稳重的楠笙干的,也只以为她喜欢小猫一类的。于是在临走时,黛玉还悄悄的找到秦可卿问她那只小猫她们能不能带走。

等黛玉和秦可卿要完了猫,一回身就看到宝玉蔫蔫的站在一旁。整个人跟霜打的茄子似的,眼瞧着就是一副脱水的状态。

宝玉的性子是那种极有包容性的,所以跟黛玉这种娇气包也玩的极好。两人感情好,见宝玉这样,还特别体贴的走过去问他这是肿么了

宝玉能

关心这件事的事态走向,一听说这个消息差点没笑岔气。也不知道秦可卿若是知道宝玉尿床了,还是尿在她的床上会是个什么心情呢。此时见黛玉还一个人蒙在鼓里,楠笙就有些不知道要不要告诉她了。

将宝玉尿床的事告诉黛玉总感觉有些什么东西会碎掉似的。

哦,也许那东西叫节操。

╮╰╭

宁国府的赏梅宴结束后,楠笙还有意无意的观察了袭人和宝玉几天,发现二人间确实没有苟且之事这才放下心干自己的事。

其实楠笙也没甚要紧的正事,就是乔母嫁妆里还有一些在姑苏和扬州等地的产业没处理。

庄子都是上等良田的好庄子,铺子的位置也都极好。只是如今有林如海在上面罩着,她倒不怕有人欺压,可林如海这座大山哪天山陵崩了,他的余荫连黛玉都护不住,更何况她这个一表三千里的外甥女了。

再一个,如今田税极重。她是将那些庄子都挂在林家户头上这才免了税。将来若是没了林如海,光是这税就是一笔不小的支出。碰上个灾年荒年,整个就是赔钱赚吆喝。

而且将来她是要回现代的,留下这些庄子和铺子,指不定便宜了谁呢。想到这里,楠笙便将姑苏和扬州那边的地契和房契都找了出来。

找出这些东西的同时,楠笙还将她从乔母那里继承来的下人花名册也找了出来。卖了这些庄子和铺子容易,如何安置那些下人却不容易。

唉,这就跟现代企业减项裁员似的,让人头疼。

八月里,楠笙为贾母画的半身像终于完工了,整幅画跟真人似的,让人看了咂舌不已的同时,也对楠笙露的这一手表示了由衷的佩服。

楠笙其实还是偷工减料了的,比如说她为贾母画的脸就少了好多褶子,而将人的脸画的很年轻。一双眼睛也没敢按超写实的画法画的跟真人一样,就怕让人觉得用了什么妖法。

记得以前看电视时,人们因为没见过照像机便觉得照像机是个妖物,可以摄人精魂。楠笙想到这里,才悄悄留了一手。

因为半身像再怎么画都或多或少有点像供在祠堂里的感觉,为此楠笙还特意点灯熬油的在贾母身后画上了宝玉。从单人照变成了双人照二人间确实没有苟且之事这才放下心干自己的事。

其实楠笙也没甚要紧的正事,就是乔母嫁妆里还有一些在姑苏和扬州等地的产业没处理。

庄子都是上等良田的好庄子,铺子的位置也都极好。只是如今有林如海在上面罩着,她倒不怕有人欺压,可林如海这座大山哪天山陵崩了,他的余荫连黛玉都护不住,更何况她这个一表三千里的外甥女了。

再一个,如今田税极重。她是将那些庄子都挂在林家户头上这才免了税。将来若是没了林如海,光是这税就是一笔不小的支出。碰上个灾年荒年,整个就是赔钱赚吆喝。

而且将来她是要回现代的,留下这些庄子和铺子,指不定便宜了谁呢。想到这里,楠笙便将姑苏和扬州那边的地契和房契都找了出来。

找出这些东西的同时,楠笙还将她从乔母那里继承来的下人花名册也找了出来。卖了这些庄子和铺子容易,如何安置那些下人却不容易。

唉,这就跟现代企业减项裁员似的,让人头疼。

八月里,楠笙为贾母画的半身像终于完工了,整幅画跟真人似的,让人看了咂舌不已的同时,也对楠笙露的这一手表示了由衷的佩服。

楠笙其实还是偷工减料了的,比如说她为贾母画的脸就少了好多褶子,而将人的脸画的很年轻。一双眼睛也没敢按超写实的画法画的跟真人一样,就怕让人觉得用了什么妖法。

记得以前看电视时,人们因为没见过照像机便觉得照像机是个妖物,可以摄人精魂。楠笙想到这里,才悄悄留了一手。

因为半身像再怎么画都或多或少有点像供在祠堂里的感觉,为此楠笙还特意点灯熬油的在贾母身后画上了宝玉。从单人照变成了双人照

的宾客们好好的炫耀了一番不说,在旁人问起楠笙身份的时候,贾母竟然还说楠笙身份可怜,无父无母依傍舅父舅母生活,她心里极爱楠笙品格,待她就跟她亲孙女无二。已经给她那远在扬州的女婿去了信,要认楠笙做孙女了。

向兰出去溜达了一圈,便将听来的消息一五一十的学给楠笙听。

楠笙放下素描本和碳笔,看一眼咬着毛线球睡成小猪的小猫一眼,一脸轻蔑。

“呵呵”江湖险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